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70年代,前南斯拉夫電影《橋》、《瓦爾塔保衛薩拉熱窩》是非常流行,特別是電影《橋》插曲 "啊!朋友(再見)Bella Ciao",時至今日也是耳熟能詳。這部電影是以南斯拉夫二戰為背景,故事圍繞著橋展開,情節跌宕起伏,表現了人與人之間友誼、人與橋之間友誼,讓步於國家利益。有些臺詞很感人: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工程師先生,我們要炸燬你的橋"。

"扎瓦多尼"、"不要怕,班比諾"

"我誤會你了"、"沒事了"、"忘掉它吧"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什麼是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是1929年-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是以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幹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兼併語言、文化相近的周邊小國黑山王國,吞併原來從屬於奧匈帝國的弱小斯拉夫民族聚居地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而形成的新國家。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垮了奧匈帝國,1918年,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國。 1941年被納粹德國侵略,1945年初,德國撤出南斯拉夫,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分裂為南斯拉夫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北馬其頓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南斯拉夫聯盟在2003年重定新憲法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黑山獨立,塞爾維亞失去出海口變成內陸國,2008年科索沃"獨立"。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1、 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歷史

克羅地亞是位於歐洲東南部的共和國,處於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潘諾尼亞平原的交界處,首都為薩格勒布。

8世紀末到9世紀初,克羅地亞人建立早期封建國家,10世紀建立了強盛的克羅地亞王國 , 1918年12月,克羅地亞與其他南斯拉夫人聯合成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1945年成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年6月宣佈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獨立,並於2009年加入北約,2013年7月1日加入歐盟。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

"薩格勒布"意思是"在山的後面",山通常是城市的上城所在地,上城則控制著地勢較低的下城。

薩格勒布具有一種體積與空間安排佔據突出地位的城市景觀,這個城市不需要陽光來突出其特點,有涼爽的毛毛雨是正合適的。在雨中行走,從火車站來到海濱酒店:這是一棟巨大而雄偉的、海綠色的建築物,可能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政府重要部門所在地,散發著英國愛德華時代或維也納世紀末特有的奢華頹廢,有種令人沉溺的抑鬱氣息。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麗貝卡韋斯特女爵士《黑羊與灰隼》

1941年出版,《紐約時報》稱其為"遊記領域的巔峰之作"。

"黑羊"指的是麗貝卡女爵士在馬其頓的一次穆斯林生育儀式上看到的被屠宰的一隻動物。她說"我們西方思想,全部建立在這樣一種十分令人討厭的妄言上,認為痛苦是我們為得到任何美好東西而付出的應有代價。""灰隼"代表則是人性對於"黑羊"的犧牲所做出的悲劇性反應。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在薩格勒布待了幾天,麗貝卡女爵士就意識到,它的人民已被自身的分裂"天主教的克羅地亞人和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對峙"弄得筋疲力盡。二戰期間,德國納粹佔領克羅地亞,只不過是引爆了原有的種族矛盾。——引自美國羅伯特卡普蘭著的《巴爾幹兩千年》。


紅衣主教斯蒂匹納茨

1898年出生於薩格勒布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1946年殉難於鐵托之手,他是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克羅地亞重要人物,百年之後,當蓋棺定論時譭譽參半。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克羅地亞人與塞爾維亞同屬於斯拉夫族,使用同一種語言,名字也是一樣的,只不過克羅地亞人身份依賴於他們所信仰天主教。

紅衣主教斯蒂皮納茨的靈魂成為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之爭的重要符號,巴爾幹半島最大的、最關鍵的的民族仇恨都圍繞著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之爭展開的。

保加利亞出生的諾貝爾獎得主埃利亞斯卡內蒂所提出關於民族心理學理論,可以分析這個問題。該理論的成立基礎是"群體符號",例如卡內蒂認為:英國人的群體符號是"海洋……英國人的災難是在海洋上被體驗的。一個英國人在家裡生活與他在海上生活是相互補充的;安全與單調是其最基本特徵……"。對於德國人來說,其群體符號則是"綿延不斷的森林"。對法國人來說,那便是"他們的革命"。對猶太人來說,那便是"出埃及……眾人年復一年穿越沙漠的意象"。對於克羅地亞地區,我想群體符號就是"宗教"。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2、 阿爾巴尼亞

科索沃戰役

1389年, 巴爾幹聯軍的塞爾維亞勇士在炎熱六月行軍到"科索沃",隊伍輜重齊備,官兵的盔甲鑲金戴銀,漂亮的羽毛裝飾在他們的頭盔上。輕裝上陣的土耳其人騎著蒙古矮馬突然出現,把塞爾維亞人打散。為了挽回敗局,塞爾維亞人孤注一擲,一個名叫米洛什奧比利奇的塞爾維亞貴族離開部隊,向著土耳其人走去,刺殺了土耳其的指揮官。土耳其巴耶齊特繼位,並打敗了塞爾維亞人,活捉並處決了他們領導人拉扎。塞爾維亞的菁英人物被屠戮一空,塞爾維亞受到土耳其統治長達500年之久。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巴爾幹戰役

自從人在中擊敗聯軍,以武力征服整個巴爾幹半島後,民族便長期受統治。

19世紀,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不斷髮動武裝起義,力圖擺脫奧斯曼帝國獨立。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1830年希臘獨立大大鼓舞了南斯拉夫民族,至於俄國也一直為了奪取出海口,而發動第八次俄土戰爭,土耳其戰敗求和,簽訂《》當中獲准塞爾維亞、黑山獨立,羅馬尼亞則與及摩爾多瓦合並,另外建立一個公國。

1913年,阿爾巴尼亞宣佈建國,此時科索沃已被塞爾維亞人搶走。1914年,塞爾維亞軍隊再次入侵阿爾巴尼亞本土,當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匈帝國軍隊因為追逐塞爾維亞人而湧入阿爾巴尼時,阿爾巴尼亞人竟表示了歡迎。阿爾巴尼亞作家勞格瑞慈《阿爾巴尼亞人:被遺忘的歐洲倖存者》書中,是這樣說的"由於孤立無援,選擇其他保護人的奢侈,他們是不能享受到的;為了得到救援,他們(阿爾巴尼亞人)恨不得去求魔鬼本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阿爾巴尼亞

對阿爾巴尼亞人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沒有什麼兩樣。

1939年,意大利對阿爾巴尼亞的法西斯入侵,用勞格瑞慈的話說"在綏靖的深水中,甚至連一個漣漪也沒有激起"。

1940年,當墨索里尼入侵希臘時,希臘總理宣佈說,他的軍隊將奮起抵抗,不僅要奪回希臘的領土,還將征服阿爾巴尼。於是,阿爾巴尼人不但要抗擊意大利的佔領,還要害怕希臘的"解放"。

1943年,墨索里尼政權垮臺,意大利駐紮在阿爾巴尼亞的軍隊被德國納粹取代。一個30歲出頭的阿爾巴尼亞人霍查,負擔起反抗鬥爭的重任。他率領的軍隊,不但打敗了納粹,還打敗了其他阿爾巴尼亞武裝力量。

二戰結束時,7.3%的阿爾巴尼人死亡或傷殘,其他人則處在即將被餓死的邊緣。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3、 馬其頓

馬其頓是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世界的出發點,也是斯巴達克斯發動奴隸起義的地方,這是一個歷史反應爐。在這裡,奧斯曼帝國衰落過程中釋放出來民族仇恨首先爆發,構成了20世紀歐洲和中東衝突的預演。"除了魔鬼本人,有誰還能造出這麼一個溫馨的藏骸所?"英國學者默西亞在《自由還是死亡:戴爾徹甫的一生》中感嘆說。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金羅斯勳爵說"馬其頓就是整個奧斯曼帝國的迷你版",這裡種族混雜,居住著土耳其人、阿爾巴尼亞人、塞爾維亞人、羅馬尼亞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他們互相生活在一起,卻沒有任何文化上的融合。

1878年,馬其頓游擊隊組織了抵抗土耳其佔領軍的起義,在隨後半個世紀裡,馬其頓游擊隊運動經歷了一系列重大變動。馬其頓不僅成為現代戰爭和政治衝突的發源地,還成為現代恐怖主義和宗教狂熱的發源地。

1897年,6個馬其頓人,包括21歲中學教師戴爾徹甫,在最初游擊隊暴動基礎上成立了"馬其頓革命組織",很快變成"國際馬其頓革命組織",在19世紀90年代快速蔓延起來,通過搶劫銀行和綁架索要贖金籌措資金。

1903年,戴爾徹甫死於土耳其人炮火當中。

馬其頓是巴爾幹最反覆無常的地區,是一個經不起折騰的新國家,數十年來,得到了南斯拉夫聯盟的保護。但隨著南斯拉夫解體,馬其頓又成為一個權力的真空地帶。

遊記:南斯拉夫,一部用血肉寫成的歷史,它曾經是什麼樣子的?


總結:南斯拉夫的種族衝突,關係微妙複雜,千百年來充斥著暴力、流血,正如麗貝卡韋斯特女爵士在《黑羊和灰隼》所寫的那樣"我來南斯拉夫,就是想看看用血肉寫成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