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名人劉三才傳奇——劉氏文化

劉三才,姓劉,名三才,字汝立,號中吾。相傳於明朝萬曆年間,出生在川北道順慶府鄰水縣華峰寺坎下鳳凰灣(今長安鄉大屋基),其父親劉圭,又名劉淶,系舉人,任湖廣襄陽府推官。母親馮氏,陝西人,出生於書香門弟,飽讀詩書,德孝賢淑,聰慧過人。


三才自幼聰明伶俐,反映敏捷。一個下雨天,父親送他去學堂讀書,因為泥濘路滑,父親便讓他騎在自己的肩膀上去上學。私塾先生見了故意逗他:“為何子將父作馬呢?”他隨口答到:“只因父望子成龍吧!”


三才長相英俊,五官端正,玉面漆發,皓齒朱唇,相貌堂堂。而且勤奮好學,《四書》、《五經》倒背如流,詩賦詞曲無所不通。


剛滿二十一歲時去省城參加鄉試,臨行前到縣衙去辦理準考文書。清晨天不亮就起腳前去縣城。剛下過雨,途中坡陡路滑,一路荊棘叢生,翻山越嶺,不僅一身泥土,而且衣服也掛破了幾處,看上去讓人有些衣冠不整的感覺。趕到縣城已日過晌午,縣太爺不在衙內,知其蹤跡者告知在外飲酒。


三才循跡而去,找到一家酒館,果然知縣、師爺和幾位鄉紳正在館子裡飲酒作樂,猜拳行令。三才怯生生地上前說明來意,酒意正濃知縣感覺甚是掃興,不悅地吼道:“去去去!你這個娃娃好不懂禮數,沒看見我們還在吃飯嗎?”


看見趾高氣揚的縣太爺,劉三才央求道:“大人,學生還得在天黑前趕路回家,我家離城裡有好幾十裡山路呢。”

“你趕你的路與我等何干?雷公還不打吃飯人呢!”


年輕氣盛的劉三才見父母官如此冷漠,憤然道:“這哪像我們的父母官囉?一點不體恤學生爬山涉水,翻山越嶺之苦”

知縣見眼前這位衣裳爛縷的少年傲氣十足,言語不恭,便藐視道:“小夥子,我讓你去考,你考得起麼?”


三才見縣太爺願意讓他去應試,自己剛才的語言彷彿有些冒失,語氣馬上平和許多。信誓旦旦地答道:“多謝大人,我一定考得起!”

酒意微醺的知縣以鄙視的口氣說道:“我量你也考不起!”

胸有成竹的劉三才也不慌不忙地說道:“大人,如果我考起了呢?”

知縣酒性正濃,血氣方剛,不假思索地隨口答道:“你如果考起了,我從你胯下鑽三道!”


這時,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有的勸年輕人息事寧人,也有的說縣太爺以大欺小。師爺見大事不妙,趕緊勸知縣為劉三才辦理了考前手續。

當年九月,劉三才帶著官印文書和盤纏去省城參加鄉試(當時國家統一安排的省考)。見了考官便主動上前通報道:“川北道順慶府鄰水縣華峰寺坎下鳳凰壪生員劉三才前來應試”。考官見三才儀表堂堂,隨口問道:“華峰寺坎下山青水秀吧?”三才答道:“擂鼓點燈照華天,中間一水響三灘,左右金埡對馬鞍,門前二十四個擀飯山”。考官欣喜道:“妙,妙哉!” 結果三才通過面試筆試,中了舉人。榮獲萬曆10年(1582年)壬午科解元,即全省的第一名。知縣得知劉三才摘得解元桂冠,後悔當初酒後失言,心中甚覺難以為情,便派人在劉三才的故居鳳凰灣左邊塑了一座解元老爺的石刻雕像(石雕現實猶存),

次年劉三才赴京會試。就在京城發榜的前一天晚上,知縣做了一個噩夢,夢見天色陰沉,電閃雷鳴,頓時暴雨如注,平地積水成渠,縣城瞬間變成一片汪洋。真是不知所措,只好爬到縣衙後的銀鼎山上,居高臨下,向四周巡視,眼前不見一點城廓,一片洪流滔滔。這時,上游洶湧澎湃的浪濤中飄浮著三根溜圓的木材,順流而下,直奔知縣而來,眼看躲閃不及,嚇得倒退三步,跌倒在了泥濘裡。

知縣被噩夢驚醒,一身冷汗,輾轉難眠。天剛發白就躍身起床,趕忙傳來師爺為他圓夢。師爺不知何故,忙問其緣由,聽知縣講述了昨夜噩夢之後,便想起了幾年前縣太爺與劉三才那不愉快的酒後對話,便道:“大人,是不是劉三才進京會試又考取了功名囉?”

言語間果真京城傳來消息:鄰水舉人劉三才京師會試榜上題名,獲萬曆十一年癸未三甲第一百零八名進士,時任吏部文選司主事。面君時,深得聖心,庚即升任吏部尚書,正二品。師爺想了想,對知縣大人說:“料想不日將衣錦還鄉,掃莫祭祖”。

這吏部乃朝廷六部之首,掌管全國大小官吏的考調、任免、升降、封勳等事務。而尚書乃吏部的最高長官,俗稱天官。在一個七品縣令看來,確實是難以望其項背。

知縣更是坐不住了。庚即帶著隨從人等四門迎候,可連續等候數日,都不見朝廷命官的蹤影。猜想定是那尚書大人還在為幾年前的酒後打賭生氣,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於是便抽調了本縣的能工巧匠,夜以繼日地趕忙在縣城的劉氏祠堂——桂林居門前塑造了座“尚書坊”。尚書牌坊為石木結構,四柱三疊,斗拱重簷,構築特別精緻。頂層是中間高,兩邊低的筆架形琉璃瓦屋面,飛鰲座脊。正中間最高處是尚書官帽的造型,第二層兩邊也是琉璃瓦屋面,兩面四方的鰲角,中間鑲嵌著“尚書坊”三個醒目大字的匾額。第三層仍然是琉璃瓦屋面,中間刻有“天子耳目”四個金色大字的橫匾。立柱左右兩邊的兩面分別雕刻著“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對聯,下面四根石柱為文官上朝時的靴子造型。

牌坊造型是知縣精心設計的,暗喻本人願受三才之胯下,以示對天官大人的誠惶誠恐和鄰水人耿直豪爽,一諾千金的精神。同時將劉三才的出生地“桂林漕”命名為“貴人漕”以示歉意和敬意。

卻說那尚書大人在京師就職後,便認真料理國事。對吏部的事務兢兢業業,處理的井井有條。對皇上吩咐的朝政,處理的妥妥帖帖,深受同朝幕僚的敬佩和皇帝的賞識。皇上誇他“英才冠眾,政績超群”。成為皇上的寵臣,因此,更是宗宗件件辦起來得心應手。直到任職後很久才回鄉祭祖,早已把過去在家鄉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忘卻得一乾二淨。可是知縣卻於心不安,總是難以釋懷,一直盤算著等尚書大人回來作一個深層次的交流,以減輕哪沉甸甸的心理負擔。

吏部尚書回到家鄉後,先是到貴人漕鳳凰壪上墳祭祖,接待族人及親朋好友訪談,在談到家庭管理,子女教育時,尚書大人興致昂然,即興揮筆在牆壁上題詞:“童子年年長,龍門日日開,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並出資在當地修建了一座“先生廟,”安排私塾先生在那裡教學。並且就近設舞館,建舞場子、修馬道子,讓年輕人在哪裡練拳習舞,跑馬射箭。希望族人和鄉親們更加重視對後代的培養。

處理完家事後便在知縣的陪同下體察鄉土民情。行至牟家掛榜山時,知縣憂心匆匆地提及哪當年的舊事,懇請尚書大人原諒自己過去酒後失言。尚書大人抿嘴一笑說:“你我既是同朝為官,皆是同僚兄弟,共同為皇上分憂,為朝廷解愁才是大事,區區小事,何足掛齒。”並題詩《掛榜山》:“嶙峋並峙石巖齊,甲乙憑誰共品題?磊落千秋誠不朽,幾人堪許注金泥!”大意是峻峭的巨石與偉岸的石巖展現了掛榜山的風景秀麗,它們的作用是分不出主次(甲乙)的。你我同朝為官,做的是同樣的事情,發揮的是同樣的作用,憑什麼要分個高下呢,唯有光明磊落,誠信為民,誠實辦差,定能贏得百姓的擁戴,得到朝廷的認可,功垂千秋,流芳百世,但真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啊!詩文字裡行間充分洋溢著尚大人劉三才豁達大度、誠實謙遜的風格和胸懷天下、大氣磅礴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