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重構自己的生活?最簡單的做法是把自己當成寶寶去關愛

我的蘿蔔閱讀:

從書籍中摘取有價值的地方(蘿蔔),洗吧洗吧(剔除不必要的信息),切切片(解構原內容)、燉了(融合自己的經驗)、大家一起吃(產品化輸出)。

以下正文出自《微習慣》斯蒂芬·蓋斯著

1,人們無法讓改變的效果持久時,往往認為原因在於自己,但其實他們本身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他們的策略。

2,小決心比大決心的效果更好

3,微習慣

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因為你對這件事的牴觸情緒比你的意志力弱。譬如,摸一下鼻子

4,微習慣體系的威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應用、思維模式、固有正反饋循環機制、對自我效能感的自然提升

《微習慣》重構自己的生活?最簡單的做法是把自己當成寶寶去關愛

@重新看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內容層面的論證邏輯

對於“改變”的論述,

先描述大多數人就“改變”的狀態,雄心勃勃的開始,自我懷疑的結束;

接著再通過自己的分析給出觀點:小決心比大決心的效果要好。於此,提出微習慣的概念,做法以及效果背後的原理。

2,改變層面的機制探究

表面上,微習慣的產生是因為牴觸情緒弱於意志力。

也就是說產生某種微習慣需要的意志力較低,且牴觸情緒更是因為這個習慣足夠小,小到沒有不需要多少意志力,所以更容易讓這個行為發生。

譬如,摸一下你的鼻子。

這是行為產生背後的動力性分析——所需意志力弱,牴觸情緒低。

背地裡,微習慣之下還隱含著一套連鎖的心理反應,作為對微習慣的反饋。

舉個栗子:

以前你讀書,只是讀書本的內容,想想作者是怎麼說的。於是,讀過之後,就沒然後了。

現在你加入了蘿蔔閱讀,強迫自己先產生一個微習慣——讀書讀重點,重點與自己的經歷結合起來。

這個小的改變,

讓你感受到了之前木有感受到的閱讀的威力——收穫了更多,打開了你閱讀的大門——這是一個正向的反饋。

然後你不斷的重複這個微習慣,與此同時不斷的接受著由此帶來的正向反饋...

於是,可怕的一幕出現了...

你突然發現,讀書學習,學了就能用了。(應用)

你突然意識到,碰到一本書,乃至一篇文章,自己總會去尋找這篇文章的核心,以及它與自己的關係。(思維模式轉化了)

當然,讓你更興奮的是......

以前對待學習,對待讀書有著畏難心理,如今充滿著喜悅。

因為,你知道現在可以從中挖掘“顏如玉”和“黃金屋”了。

《微習慣》重構自己的生活?最簡單的做法是把自己當成寶寶去關愛

@一點感悟:成長,把自己當成個寶寶是關愛

從微習慣的做法、本質、有效原理,一套論證下來,

你會發現順應大腦的規律,瞭解自己的狀態,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孩去關愛,這個小孩會給你滿滿的驚喜。

why?

《微習慣》重構自己的生活?最簡單的做法是把自己當成寶寶去關愛

@三點思考

1,別高看自己!你TM就是一臺由大腦控制並高效運轉的機器!!!

俄國有個心理學家——巴普洛夫,做個一個著名的實驗:

每次給狗送食物以前打開紅燈、響起鈴聲。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鈴聲一響或紅燈一亮,狗就開始分泌唾液。

俗稱:巴普洛夫的狗...

人也是動物,所以在這個特徵上是與“狗”一致的。

微習慣的養成為什麼需要正向的反饋,因為我們和那條“狗”在這個層面是一樣一樣的。

後來,這個心理現象被衍生與發展,就有了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的著名論斷:

給我一打嬰兒,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想成為的人。

行為——反饋——強化——行動自動化(大腦神經鏈路形成),這是微習慣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本質是利用了人的生物進化特徵。

《微習慣》重構自己的生活?最簡單的做法是把自己當成寶寶去關愛

2,飯得一口口的吃,事得一件件的做

小決心比大決心的效果更好,那是因為小決心容易行動啊!

迴歸到教學領域,

“最近發展區”的理論,不就是最好的佐證麼!教學、學習,都得“跳一跳,摘得到”才行。不然一直跳,一直摘不到,備受打擊,自信心都給澆滅了。

“跳一跳”,這一跳就是跳出既有舒適區(習慣區),“摘得到”是學習區,刻意練習也發生在這個區域。

3,一直談“聚焦”,這下好了“微習慣”就是那焦點

“悲,莫悲於多願;苦,莫苦於精散”。

看到“微習慣”,我去做了一個動作:

把過去4年的年度計劃拿出來看了一下。

每一年一張導圖,規劃好了A領域要做到什麼?B方向要學習什麼?C方向要產出什麼?

年年如此,4年過去了,

當初的那些規劃除了一直被重複在年度計劃上,就木有被完成的很好的。

一個月前,

我對自己作了一個思維上的小習慣——強迫督促自己接下來100天所思所想所行聚焦在“視覺表達、知識產品、培訓師"三個方向。

具體到每天的行為層面,用這個小習慣去強迫自己,不讓行為跑偏在這三個領域之外。

這個聚焦範圍的“思維微習慣”,讓我在過去的一個月越來越靠近目標。

同時,

由於每天在“思維微習慣”的強迫下,產生“行為微習慣”(拔蘿蔔、做PPT設計等),每天都在可視化成長,很有滿足感。

《微習慣》重構自己的生活?最簡單的做法是把自己當成寶寶去關愛

@行為展望

由一個“思維微習慣”帶動“行為微習慣”,我發現了它。

並且配合目標管理,讓自己的行為聚焦在目標框架內(“微習慣群”),或許會有更大的威力。

原理是,

把自己當成寶寶去關愛,給反饋,給表揚,給壓力,給棒棒糖!


《微習慣》重構自己的生活?最簡單的做法是把自己當成寶寶去關愛


咚咚老師

2019-07-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