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九海軍”的北洋水師,為何一敗塗地?

甲午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九海軍”的北洋水師,為何一敗塗地?

當英國憑藉著海軍的優勢,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並取得勝利後。閉關鎖國多年,沉靜在美夢當中的清政府被英國的船堅炮利給驚醒。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意識到加強海防和抵抗侵略的重要性,通過巨資購買外國船炮組建近代海軍,最終創建了四隻海軍:南洋水師、北洋水師、船政水師和廣東水師。

甲午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九海軍”的北洋水師,為何一敗塗地?

北洋水師是清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直到光緒十四年才在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海軍建設的費用每年多達400萬兩白銀。當時的北洋水師有大小軍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海軍官兵多達4000餘人,艦隊的整體實力排在亞洲第一,世界第九,這強大的實力背後卻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甲午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九海軍”的北洋水師,為何一敗塗地?

據說清政府決心開始大力發展海軍時,光是北洋水師從德國和英國訂造的多艘主力艦就花費了800多萬兩白銀,加上其他軍艦、輔助船、槍支彈藥以及威海衛、天津等基地的修建和訓練士兵的費用,就超過了2000萬兩白銀。那麼當時花費大量錢財組建的北洋水師,為何在甲午戰爭中為何一敗塗地?

甲午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九海軍”的北洋水師,為何一敗塗地?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失敗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清政府內部的矛盾和腐敗。由於中法戰爭破壞了慈禧的五十大壽,所以對自己的六十大壽格外注重,自然越風光越好。她原本想要在當時的皇家萬園之園,圓明園舉辦自己的壽宴。可是八國聯軍闖入北京後,徹底燒燬了這座園林。等到慈禧逃難回來看到的只是一片廢墟,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在圓明園附近沒有的頤和園舉辦。

甲午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九海軍”的北洋水師,為何一敗塗地?

當時負責修繕頤和園的,就是光緒皇帝的生父奕譞。他迫切希望慈禧能早日從皇宮大內移居到頤和園居住,這樣他的兒子就能早日親政,不用在朝堂上看慈禧的臉色行事。可惜的是當時的清政府財政比較緊缺,奕譞也很難從戶部要到足夠的銀子,修繕頤和園的工程也免得越來越慢。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早日親政,作為海軍衙門總理大臣的奕譞決定從海軍軍費中挪用錢財,用來修繕頤和園。導致李鴻章沒有足夠的錢去去維護和購買槍支彈藥,為後來的甲午戰爭的失敗埋下了不小的伏筆。

甲午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九海軍”的北洋水師,為何一敗塗地?

除了奕譞挪用海軍軍費之外,李鴻章任人唯親也是甲午戰爭失敗的一個因素負責。當時管理北洋水師的提督丁汝昌是李鴻章親自任命的,但他卻不通水軍事務,自然受到其他管帶的排斥。另外在各級軍官中以福建人為主,這些人很排斥其他地方的人,作為安徽人的丁汝昌更加沒有威信可言。

甲午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九海軍”的北洋水師,為何一敗塗地?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北洋水師的貪腐墮落才是最大的問題。當時的北洋水師紀律相當鬆散,在海軍基地上有著大大小小几十家妓院、煙館和賭場。這些水軍士兵一有錢就會到這些地方,去訓練的時間都沒有,就連軍營門口放鬆的工作都是花錢請人頂替的。後勤部門更狠,他們把李鴻章好不容易弄來的軍費都拿去吃喝嫖賭了,最後實在沒辦法就去買一些劣質的槍支彈藥過來充數,這些槍支彈藥到真正打仗的時候,不是空心彈就是炸膛,到最後害的還是自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