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集成電路發展態勢

我國集成電路發展態勢


集成電路產業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基礎,是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撐,其產業能力決定了各應用領域的發展水平,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2018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論述中,把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放在實體經濟發展的首位強調,凸顯出在中國製造大投入、大發展、大跨越的趨勢下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性和先導性。

長期以來,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電路消費市場,但是由於核心技術落後,大部分產品嚴重依賴進口。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開始,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突破2000億美元,已經連續四年遠超原油這一戰略物資的進口額,位列我國進口最大宗商品(圖1)。集成電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阻礙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端核心芯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直接威脅我國國防系統的信息安全和通訊、能源、工業、汽車、消費電子等支柱產業的產業安全。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軟肋”頻現。從《瓦森納協定》到如今持續發酵的中美貿易摩擦,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一直緊防我國自主發展核心知識產權,集成電路更是發達國家制衡我國屢屢得逞的戰略武器:受限於《瓦森納協議》,從芯片設計、製造等多個領域,我國都無法借鑑國外的最新科技;2017年,美國發布報告《確保美國半導體的領導地位》,不僅將發展半導體上升為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還將我國明確為威脅對象;

在進出口貿易中,美國多次發佈針對我國的“301調查”和“337調查”報告,不斷更新加徵關稅的自中國進口產品清單,集成電路行業赫然在列;美國接連對中興、華為、晉華等戰略支柱企業進行封殺和定點打擊,彰顯其遏制中國5G及相關集成電路支撐產業崛起的決心和手段,等等。這些接踵而至且切中要害的強勢打壓,嚴重掣肘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

近十年來,我國政府通過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1/02專項,頒佈國家和地方政策,成立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從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頒佈實施以來,各地發展集成電路熱情高漲,紛紛興建新工廠。據統計,到2018年底,我國12英寸晶圓廠

已投產14條,15條線宣佈在建並預計2020年前投產(圖2),屆時全國12寸晶圓廠產能將超過2500k/月

目前在建12寸晶圓廠涉及投資額約5013億元;規劃中的12寸晶圓廠投資高達7812.3億元。各地晶圓廠興建不停,國內產能的集中釋放,為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然而產業鏈各環節依然薄弱,產業整體嚴重受制於人,因此,我國集成電路製造業發展機遇和風險並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