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话说鸯屈利自听了释迦牟尼佛之言,泥首请求拯拔,并承诺今后必痛改前非跟随我佛。我佛闻说,连称“善哉善哉,天无绝人自新之路,何况我法以广大为怀,更不容你自新之理。既然是你有此有宏愿,我便开一路径给你走,因为你今生恶孽实在太深了,非积满三千功德,不能自赎。故簧时给你戒箍一道,算是我宗,你须行脚四方,广行功德,积满三千之数,造成新命,那时我再替你剃度。”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鸯屈利叩首问道:“功德二字,包涵极广,不知何者为先?”释迦牟尼佛道:“欲行功德,不在于大小,也无所谓先后,随在就所宜而施,本无一定。于生人则施粥给衣,以济冻馁。于死者则掩骼埋髋,以免暴露。于道路则修桥补路,以利行人。于学术则设立教序,以利人子。凡此种种,都是功德。但看施行的是否得宜罢了说着便从怀中取出一个如意金箍儿,替鸯屈利戴上,吩咐他好生去行善。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鸯屈利再拜受命,便即辞别了我佛,离了祗园精舍,回到西山,将自己私积的造孽钱,标分与手下之人,叫他们分别去干那施粥给衣,修桥补路之事。自己便行脚四方,去亲干那掩骼埋骯之事。暂且不表再说我佛施教,日益广大,信徒固然众多。但妒忌的人也未尝没有。诽谤最厉害的,只有瞿伽利、善觉长老等一班人。那婆罗门的尼犍子,他因为记着被频婆沙王放逐之恨,尤其切齿于佛教。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趁释迦牟尼佛说法之时,令孕女前往听法,生产在禅堂之上,以污佛教名誉。但是我佛本不垢不净的宗旨,就处身于荆棘丛中,无异仍在莲座。就处身于火坑之中,也无异仍在莲座。故对于此等之事,到并不错意。只是我行我素,讲经说法。大家因为频婆沙王信奉佛教,自然也不受此等影响而另奉他教。那时有一个名唤调达之人,嫉视释迦牟尼佛最甚。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他见尼犍子的计划,都不足以破佛法,他于是便派遣徒党,分头埋伏在各处要路,专等释迦牟尼佛出行,便设法将他刺了。那时蛇无头而不行,佛教自然消灭了。果然有一次,我佛由衹园赴竹林时,走过崖边,忽有许多巨石从上飞下,幸而都未着身,安然无事。又有一次,我佛说法毕,大众散出之际,忽有一人,挟利往刺我佛,又被我佛抓住,善言遣去。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末一次我佛出游,走过座山林之处,伏弩齐发,我佛运用武功,挥动衣袖,一齐拂落,又不能伤。调达儿三次计害我佛,皆未成功,心中甚为,于是与徒党一商议,大家以为佛教所以能在摩伽陀国昌盛如此,都是频婆沙王深信,逐去了尼键子所致。散欲消灭佛教,非将频婆沙王除了不可。调达闻言称善,便命其徒党五百窥伺太子行踪,若遇机会,将他劫取而来,然后方可举事。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果然隔了没有多日,太子出游郊外,五百人拥上前,将他劫去见调达。调达说道:“今天将太子接到此间,并无恶意,只消太子答应我一言,非但安然回宫,并且马上接位称王。如其不允,那末杀身之祸就在俄顷,还望自择。”太子闻言,弄得莫名其妙。便道:“究竟为着何事?你也得说个明白,我才可以决定啊。”调达便将欲除频婆沙王以灭佛教的话,向他说知。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这一来把太子惊得面如土色,连说弑君弑父,乃大逆不道之事,如何可以使得。”调达道:“并不要你动手,只要你将我带入宫中,由我行事,尔父一死,我就立刻奉你为王,那时谁还敢议论什么呢。你如其不允的话,现在先将你杀了,然后再图大举。”太子素闻调达勇名,有些怕他,沉思有顷,想到:“若不允他,白白的断送一条性命,于国无补。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好得调达只要我带他一人入宫,宫中有的是侍卫,倒不如将他谎进宫中,命侍卫将他拿下证罪,岂不是两全之计。”主意打定之后,便向调达说道:“宫禁森严之地,带不得多人,只可带你一个去,但危险的很。”调达道:“你莫管这些,只带我入宫,我自有道理。”便又向五百徒党吩咐一番,叫他们在官外接应。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布置妥善之后,他便押送太子回宫,到宫中与频婆沙王相遇于假山之前太子正欲呼武士拿捉凶人,不料调达却是乖觉异常,在这间不容发之际,他一伸手提过太子,挟在腋下,一面取出利刃,直椹频婆沙王之胸,频婆沙王何尝想到会发生此变,故措手不及,饮刃而死。那时两旁的武士们,欲待上前相斗,又恐伤了太子,故都面面相觑。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调达便挟太子登殿,打动龙凤鼓,五百徒党,应声而集,便奉太子为阿阔世王,尽驱宫中卫士,将五百人充数。立迫阿阁世王下命,废弃佛教,尽流其众,全国百姓,都须信奉婆罗门,以调达为教主。当下阿闭世王在他威胁之下,自然不能不允。此令一下,举国大大的起了一场纷扰,缁衣之流,都纷纷离此而去。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这也是佛教的一劫,阿阖世王心中虽不愿意,但迫于时势,表面上却示好于调达,一切都听命而行,使他不疑,一面却预备乘隙出奔。如此过了数月之久,事已大定,调达见阿阁世王驯伏如绵羊一般,只道他真心顺服,便不去留心他的行止。阿阁世王得到了机会,便乘着骏马,单身投奔卫舍国去,许多旧臣也都在此间,乃决计宣布调达弑君之罪,召集被流之民,又借含卫国精兵,杀奔王舍城,擒拿调达。

释迦牟尼讲经 孕妇前来听法产子禅堂

调达一闻此信,不觉大惊失色,那里还敢抗拒。便披发徒跣而逃。阿阁世王尽流调达之徒于国外,亲自到鹫岭迎接释迦牟尼佛回摩伽陀国供养,自忏前罪,愿皈依佛门为优婆塞。再说调达投奔他方,那时佛教广播,各地之人,知他是破坏佛教的罪魁祸首,又犯着弑君之罪,谁也不肯容留他。到处就受一处人的奚落,被一处人所驱逐。他到此感觉这偌大天地间,竟没有他安身之地,乃愤恨痛哭,触石而死。恶人的结果,也应当如此的哩。

正是:今朝收恶果,毕竟有前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