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豆瓣裡曾經有個名為《父母皆禍害》的小組,紅極一時,“禍害"這個詞看似尖銳,只是引用尼克·霍恩比的暢銷書《自殺俱樂部》中少女傑絲的一句臺詞。

在這個小組裡,成員主要在此傾訴或反思父母造成的情感或肉體上的傷害,而不是無理抱怨。

孩子們“報團取暖”、“袒露心聲”,在生活中不斷上演著親子之間“我愛你至深,你恨我入骨”的“相愛相殺”情節,孩子們作為“戰場”中的弱者自稱:在這裡能得到能量補充。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父母禍害論:父母要懂的愛的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靈地圖,父母就是我們心靈地圖的繪製人:

父母有愛,孩子的心靈地圖上就有愛的路線;

父母有恨,孩子的心靈地圖上就會有恨的座標。

但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並不知道什麼是愛,他們把親情當成了愛,把戀愛當成了愛,把依賴當成了愛,把控制當成了愛,把溺愛當成了愛……從而使孩子的心靈地圖殘缺不全、錯誤百出。

這就是父母是“禍害”的根源!

-1- 禍害讓心分裂,真愛使人完整

電視劇《小歡喜》中的單親媽媽宋倩,把控制慾體現的淋漓盡致,強烈抵制女兒當解說員、拼樂高,為了女兒的學習,在家裡做了隔音室,通過玻璃窗隨時掌握女兒的狀態。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當女兒考試得了第二名,宋倩劈頭蓋臉的說:“都第二了,有什麼可高興的!”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網友評論:“這個角色要是讓我媽來演,絕對是年度最佳女主角。”

被媽媽長久壓抑的女兒,終於受不了這樣令人窒息的愛,喊出了心裡話“我就是想要逃離你!”情緒失控到差點落海,被爸爸救下後,痛哭流涕的說“爸,我是不是病了!”

隔著屏幕我們都“膽戰心驚”:《小歡喜》一點也不歡喜,稍不留神我們就是下一個媽媽“宋倩”。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英國最年輕的女飛行員埃莉.卡特,從小不喜歡洋娃娃只對飛機情有獨鍾,對女兒另類的喜好,媽媽沒有反對,反而說:“她的人生她說了算。”

媽媽給女兒買飛機模型,帶她參加各種各樣飛行體驗,為女兒收集各種與飛行相關的資料,14歲女兒成為世界上年紀最小的飛行員。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黃磊的大女兒多多,小小年紀活脫脫的就是一個“開掛的叛逆期”,用英文寫劇本、翻譯小說、國家舞臺走秀、為電影配音,染頭髮、打耳洞,面對這樣一個看似“叛逆”又被全網稱讚的孩子。

黃磊曾說:“我從未把她當做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有秘密、有想法的人,她應該有她的人生,讓她自由成長,我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2-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

我們常常會說:“孩子這麼小,哪懂那麼多。”

“這麼小的孩子,有那麼矯情嗎?”

情感本來就是摸不著,抓不到,微妙不可見的,卻又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東西,即使被父母照顧的很好的孩子,也會出現讓人特別不理解的抑鬱、覺得活著沒有意義、甚至自殺的現象。

熱播劇《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都挺好》裡的蘇明玉,人前漂亮能幹、光鮮亮麗,背後卻是刺痛人心的孤獨對白。

樊勝美說:“一個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蘇明玉說“你的家庭就是你長大之後解不開的死結”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高曉松曾在一期《奇葩說》裡談到自己父親時,這個曾經追求“詩和遠方”的少年,不再像往常那樣瀟灑自如,雖然只是輕描淡卻蓋不住那揮散不去的淡淡悲傷。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顏如晶說:“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很多事可以重來,唯有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機會。

熱播電影《少年的你》魏萊,高考失利後,父親整整一年沒有跟她說話,她惶恐、害怕,為了得到存在感她把情緒發洩在了其他孩子身上。這個讓人痛恨的霸凌者,也是一個渴望愛卻被傷害的孩子。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3-寬恕是心理最好的藥

每個人的童年可能都曾被父母或多或少的忽視過、控制過甚至打罵過,可爸爸媽媽也曾是個孩子,每個人的成長路線都是單行線,我們是第一次當孩子,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在抱怨父母,反而越來越理解他們了。

溫情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抱怨爸爸心裡只有姐姐和弟弟時,爸爸手足無措的說:”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都挺好》編輯王三毛說:“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來-找不回來就是一場災難,找回來就“都挺好”。

電影《唐山大地震》地震23秒,擱在親情間的餘震卻是32年,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地震的前幾分鐘媽媽答應給女兒準備西紅柿,準備了32年終於等到了回家的女兒,橫在她們之間這場32年的“餘震”終於在彼此原諒後平靜下來。

《小歡喜》三個家庭坎坎坷坷一路走來,就是這一場場小鬧劇、一次次小別離、一幕幕小歡喜,拼湊成最完整的生活。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龍應臺曾經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地背影漸行漸遠。”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拼盡全力想要對孩子好的父母

世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只有一個個容易犯錯卻有溫度的孩子

為孩子日夜操勞、忽略自己,他們卻被說成是“禍害”


從我們與父母和解的那一刻開始,也是和自己和解的開始。

我們都渴望被父母認可,就像紀伯倫的詩裡寫的那樣: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本文作者:妮格格80 新媒體作者 家庭教育及兒童心理學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