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豆瓣里曾经有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红极一时,“祸害"这个词看似尖锐,只是引用尼克·霍恩比的畅销书《自杀俱乐部》中少女杰丝的一句台词。

在这个小组里,成员主要在此倾诉或反思父母造成的情感或肉体上的伤害,而不是无理抱怨。

孩子们“报团取暖”、“袒露心声”,在生活中不断上演着亲子之间“我爱你至深,你恨我入骨”的“相爱相杀”情节,孩子们作为“战场”中的弱者自称:在这里能得到能量补充。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父母祸害论:父母要懂的爱的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心灵地图,父母就是我们心灵地图的绘制人:

父母有爱,孩子的心灵地图上就有爱的路线;

父母有恨,孩子的心灵地图上就会有恨的坐标。

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什么是爱,他们把亲情当成了爱,把恋爱当成了爱,把依赖当成了爱,把控制当成了爱,把溺爱当成了爱……从而使孩子的心灵地图残缺不全、错误百出。

这就是父母是“祸害”的根源!

-1- 祸害让心分裂,真爱使人完整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单亲妈妈宋倩,把控制欲体现的淋漓尽致,强烈抵制女儿当解说员、拼乐高,为了女儿的学习,在家里做了隔音室,通过玻璃窗随时掌握女儿的状态。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当女儿考试得了第二名,宋倩劈头盖脸的说:“都第二了,有什么可高兴的!”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网友评论:“这个角色要是让我妈来演,绝对是年度最佳女主角。”

被妈妈长久压抑的女儿,终于受不了这样令人窒息的爱,喊出了心里话“我就是想要逃离你!”情绪失控到差点落海,被爸爸救下后,痛哭流涕的说“爸,我是不是病了!”

隔着屏幕我们都“胆战心惊”:《小欢喜》一点也不欢喜,稍不留神我们就是下一个妈妈“宋倩”。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英国最年轻的女飞行员埃莉.卡特,从小不喜欢洋娃娃只对飞机情有独钟,对女儿另类的喜好,妈妈没有反对,反而说:“她的人生她说了算。”

妈妈给女儿买飞机模型,带她参加各种各样飞行体验,为女儿收集各种与飞行相关的资料,14岁女儿成为世界上年纪最小的飞行员。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黄磊的大女儿多多,小小年纪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开挂的叛逆期”,用英文写剧本、翻译小说、国家舞台走秀、为电影配音,染头发、打耳洞,面对这样一个看似“叛逆”又被全网称赞的孩子。

黄磊曾说:“我从未把她当做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有秘密、有想法的人,她应该有她的人生,让她自由成长,我只需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2-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

我们常常会说:“孩子这么小,哪懂那么多。”

“这么小的孩子,有那么矫情吗?”

情感本来就是摸不着,抓不到,微妙不可见的,却又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即使被父母照顾的很好的孩子,也会出现让人特别不理解的抑郁、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甚至自杀的现象。

热播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人前漂亮能干、光鲜亮丽,背后却是刺痛人心的孤独对白。

樊胜美说:“一个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苏明玉说“你的家庭就是你长大之后解不开的死结”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高晓松曾在一期《奇葩说》里谈到自己父亲时,这个曾经追求“诗和远方”的少年,不再像往常那样潇洒自如,虽然只是轻描淡却盖不住那挥散不去的淡淡悲伤。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颜如晶说:“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很多事可以重来,唯有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机会。

热播电影《少年的你》魏莱,高考失利后,父亲整整一年没有跟她说话,她惶恐、害怕,为了得到存在感她把情绪发泄在了其他孩子身上。这个让人痛恨的霸凌者,也是一个渴望爱却被伤害的孩子。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3-宽恕是心理最好的药

每个人的童年可能都曾被父母或多或少的忽视过、控制过甚至打骂过,可爸爸妈妈也曾是个孩子,每个人的成长路线都是单行线,我们是第一次当孩子,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在抱怨父母,反而越来越理解他们了。

温情韩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抱怨爸爸心里只有姐姐和弟弟时,爸爸手足无措的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都挺好》编辑王三毛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找回来就“都挺好”。

电影《唐山大地震》地震23秒,搁在亲情间的余震却是32年,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地震的前几分钟妈妈答应给女儿准备西红柿,准备了32年终于等到了回家的女儿,横在她们之间这场32年的“余震”终于在彼此原谅后平静下来。

《小欢喜》三个家庭坎坎坷坷一路走来,就是这一场场小闹剧、一次次小别离、一幕幕小欢喜,拼凑成最完整的生活。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龙应台曾经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地背影渐行渐远。”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拼尽全力想要对孩子好的父母

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只有一个个容易犯错却有温度的孩子

为孩子日夜操劳、忽略自己,他们却被说成是“祸害”


从我们与父母和解的那一刻开始,也是和自己和解的开始。

我们都渴望被父母认可,就像纪伯伦的诗里写的那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本文作者:妮格格80 新媒体作者 家庭教育及儿童心理学爱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