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曾國藩發跡於太平天國運動時期,袁世凱發跡於甲午戰事期間,這兩個人都是大清的股肱之臣,都是成長在大清國風雨飄搖之際。但是,曾國藩成就了大清的“同治中興”,而袁世凱則成為了大清的掘墓人。都身為治國忠臣,為何差異如此之大?實則背後的利益角逐才是袁世凱放手豪賭的主要原因。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一、袁世凱是賭桌上的常勝將軍

袁世凱出身於河南項城的一個豪紳家庭。起初也是一直為考取功名而奔波,但是,科考中也是屢戰屢敗,雄心壯志難得展現。最終,憤而放棄了通過科考之路,去投奔了淮軍將領吳長慶。這個吳長慶本是袁世凱養父的故交,關係相當鐵,也是願意幫袁世凱的。但是,袁世凱放棄考科舉,直接選擇去吳長慶那裡,相當於開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一個地方豪紳的公子,放著萬貫家產不要,當兵去了。不得不說還是很有魄力的。滿清後期的形勢看,要想在軍中做出一番事業並不容易。而此時袁世凱壓上自己的命運,開始了第一次豪賭。那年,袁世凱22歲。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這次,袁世凱賭贏了,入伍後在吳長慶的關照下,迅速得到提拔。第二年便趕上了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清廷派兵介入。袁世凱隨淮軍去往朝鮮,開始在政治仕途的嶄露頭角。這次是去打仗,而且是一線,和其他人不同,袁世凱可以說是身先士卒,衝在第一線。於是,事後被清廷委任了駐朝鮮幫辦軍務的身份。這次賭博讓袁世凱開始被朝廷高層所瞭解。成為了清朝軍隊中一個出色的年輕將領。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袁世凱的第二次豪賭是在戊戌變法時期。本來袁世凱經歷了甲午戰爭之後,再次提出訓練新軍的計劃,得到了清廷的支持,但是,那個時期,北洋新軍的力量還非常小。相當於一個實驗品。由於袁世凱一直有學習西方的想法,在政治觀點上,傾向於支持維新。在維新變法的關鍵時刻,光緒皇帝密詔袁世凱時,他再一次壓上身家性命選擇了出賣維新派。因為他知道,跟著維新派幹不一定能成事,但出賣維新派,維新派一定失敗。於是,袁世凱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壓了慈禧不會殺他,而是重用他這張牌。這次賭博,他又贏得盆滿缽滿。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第三次豪賭,是在慈禧死後,清廷對袁世凱的處理上。那時,袁世凱早已羽翼豐滿,北洋新軍已經成為了國家的主力軍隊。而這支軍隊正是袁世凱從天津小站練兵開始一步步建立起來的。攝政王載灃這夥人認為袁世凱勢力太大,黨羽眾多,嚴重威脅到了大清的統治地位。但是又不敢殺他,怕引起內亂,所以罷了袁世凱的職,讓他回家養老去了。袁世凱本人對待這個問題,能想到的有幾種可能。一是清廷賜他回鄉,從此不問政事,頤養天年。但袁世凱不信,這位被光緒皇帝的弟弟能輕易放過他?二是如果袁世凱發動政變,不但成功幾率不高,而且留下千古罵名。不過,袁世凱對當時的國內形勢研究得相當清楚,他知道自己不是清廷的主要對手,於是,袁世凱欣然接受下野,靜待清廷的最大敵人現身。這次他賭的是清廷搞不定這個天下。結果我們都知道,武昌起義一聲槍響,袁世凱重出江湖。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二、清朝後期的政治利益分配

清朝前期,無論政治還是軍事,滿清朝廷的骨幹力量都還是以滿蒙貴族為主。雖說也用了不少漢臣,但其地位不可相提並論。到了清代後期,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廷的八旗子弟兵早已是昨日黃花,而偏偏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又是個漢人政權。清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是相當被動的,如果天下漢人群起,則大清江山危如累卵。這個時候,天下形勢便開始發生著新的變化。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咸豐皇帝正式開放了漢人民間團練,於是曾國藩、胡林翼等人迅速建立了湘軍。也可以說,沒有湘軍,恐怕清朝就可能定格在咸豐年間了。後來,當太平天國運動結束之後,大清國內,地方8大總督,十三省督撫就全是漢人了。大清的政治舞臺上,從滿蒙貴族集團掌權過渡到了滿蒙貴族和漢族權臣共同掌權的時代。之後無論是鎮壓太平天國的殘餘勢力,還是剿滅捻軍,都是漢人打漢人。國家還能穩定,並迎來同治中興時代,還是靠掌舵人慈禧太后自己對於地方大臣的掌控能力。而這種掌控力,主要來自對利益的重新分配。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這個時代,大清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時期,就是由漢族重臣主導下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雖然最終失敗了,但不能說洋務運動一無是處。正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藉助時局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漢陽鐵廠、江南製造局等一批近代化產業迅速崛起,成為中國近代工業化的先驅。而這些本身也是得到了清廷的高度認可和支持才發展起來的。同時,這些產業被控制在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為代表的漢族權貴手中。而清廷皇族的真實實力已經開始日薄西山。如果不是慈禧靈活的統治手段對漢族重臣的分化,恐怕無法再堅持多少年。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袁世凱也是秦末時期的一個漢族重臣最傑出的代表。他接手的是李鴻章親手打造的北洋。和李鴻章時期不同的是,袁世凱從天津小站訓練新軍開始,一手打造出了一支全新的部隊。這支部隊並不完全效忠於清廷,還要效忠於袁世凱。本來,北洋是袁世凱的政治勢力。但到了慈禧死後,攝政王載灃這夥人根本就不是袁世凱的對手。一是擔心袁世凱圍剿皇權,二是又缺乏慈禧的政治手腕。乾脆把袁世凱罷了官,賜他回鄉養老。其實,反映的核心問題是,清廷皇族集團想從漢族重臣手裡奪回權力。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三、缺乏利益結盟是袁世凱離心離德的主要原因

和曾國藩一樣,袁世凱本是個為朝廷效命臣子。但是兩個人和清廷的關係則完全不同。早年間,曾國藩為了鎮壓太平天國,在朝廷的支持下,自己組建武裝,為解決軍費問題,自己創造了厘金稅。可以說曾國藩當時是一心效命清廷,即便曾國荃還勸說過曾國藩,想讓他自立,但曾國藩都拒絕了。而清朝政府也沒有虧待他。雖然解散湘軍之後,看似曾國藩的實力下降了,其實則不然。湘軍的主要將領都保留下來並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慈禧本是通過政變獲取政權的,皇族中不乏有反對她的勢力。而此時,她啟用一批漢臣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抗清廷皇族的對立派不失為一箭雙鵰。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之後,曾國藩還擔任了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職務,可以說是漢臣中的一號人物。同時懂得籠絡人心的慈禧太后任用了曾國藩團隊中的多數漢臣。如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先後擔任了湖北巡撫、陝西巡撫、山西巡撫等職務。他的兒子曾紀澤也成為晚清時期出色的外交使臣。就連在曾國藩的幫助下建立淮軍的李鴻章也成為了大清的股肱之臣。這些漢臣和清廷的利益僅僅綁定在一起,沒有大清,就沒有這些人的地位和富貴。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袁世凱則走了不一樣的路線。作為朝廷的中樞重臣,袁世凱起家的路線不是像曾國藩一樣從沙場上崛起的。袁世凱有這樣的地位和戊戌變法時期出賣維新派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曾國藩剿滅了太平軍,成為重臣。袁世凱則出賣了光緒皇帝,成為了慈禧的寵臣。當然,袁世凱從能力上來說也是勝任的。但唯獨不一樣的是,曾國藩功成之後,遣散湘軍,信步於官場。而袁世凱得寵之後,發展了北洋軍,增加了自己的實力。北洋軍和湘軍有個共同點,就是更加忠誠於自己的主子勝過朝廷。顯然成了袁世凱自己的私人武裝。也難怪載灃對他不放心。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袁世凱的地位是慈禧給的,這個也是利益分配。所以,當時的袁世凱只圖富貴不圖江山。但慈禧死後,以載灃為代表的清廷嚴重錯估了天下形勢,一改慈禧的用利益綁定漢臣的策略,把袁世凱推到了對立面。我們試想,如果這個時候,清廷有條件給到袁世凱更大的利益,比如聯姻、封爵,同時啟用其他漢臣制衡其權力,那麼袁世凱還會為清廷掘墓嗎?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軍革的不僅僅是清廷的命,還有和清廷利益綁定在一起的所有人的命。相信袁世凱不會坐視不管。

袁世凱為什麼沒有成為大清的“曾國藩”?

袁世凱最終沒有成為曾國藩,而是在關鍵時刻,逼清帝退位,並利用自己強大的北洋軍的力量竊取了革命果實,成為了清政府的掘墓人。他沒有獲得曾國藩的利益,也沒有走上曾國藩的道路,更不具備曾國藩的忠誠。官兒盡大有何榮?字數太多看不清。欲向天工張巨口,卻沉人間留罵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