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的启蒙三岁幼儿的数学思维?

数学真正的功用,是背后的数学思维。包括有序思考、正向、逆向思考、逻辑思考、发散思考等等思维模式。所以,说白了数学思维能力就是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如何系统的启蒙三岁幼儿的数学思维?

虽然“天才儿童”只是少数,但是对孩子们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却可以尽早开始。虽然不少家长都认为数学是一种天赋的能力,似乎孩子天生数学思维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其实不然,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天分问题”,但数学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从小启蒙、培养、锻炼的。

根据全美幼教协会的认识标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数学的理解方式不同。

01

2岁左右的孩子刚刚有数量的概念,但是无法确切的理解数字,对数学的理解可以从数量,时间和物体分类三个方面考察。

如何系统的启蒙三岁幼儿的数学思维?

比如,他们会用手势或者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想要更多的食物,但是可能无法说出多要「几个」。时间方面,孩子能够理解即刻发生的事件,但不会延迟思考。比如他们理解「马上去洗手」,但是无法记住每次吃饭前都要洗手。

物体分类方面,习惯用同样的名词指认不同的东西。比我们会经常听到孩子在数数时重复同一个数字。尊重孩子的认知能力,利用日常游戏帮助孩子建立量和物体分类的基本概念。

1.建立「数」的概念

如:爬楼梯时,带着孩子一起便爬边数数;或者通过语言强化,多说,多穿插数字,「拿一个给妈妈」「拿三个给妈妈」。

2.理解空间的「满」和「空」

比如:在洗澡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杯子,让他往里面勺水,并且有意识的让他明白越是大的杯子,需要勺水的次数需要越多。

3.物体分类

比如:与孩子做一些简单的配对游戏,像袜子配对,铁锅和锅盖配对等等。

02

到孩子4岁时,对数学的理解除了数量,时间和物体分类三个方面外,增加了空间感,序列认知和测量。

如何系统的启蒙三岁幼儿的数学思维?

1.空间位置的理解

尝试让孩子去形容家中家具的具体位置,比如窗台上有花瓶,被子在床上等;或者走路的时候可以说「爸爸在宝宝的前面」「妈妈在宝宝的后面」等等。

2.简单测量的概念

比如:测量孩子的身高,可以按照孩子手的大小制作手套,然后让孩子躺在地上,妈妈用多个手套来测量孩子多高,比如「你的身高是9个手套」;再让孩子用手套来测量妈妈的身高,看看需要摆放几个手套。

3.空间+测量

玩积木游戏时,家长可以画出多个不同形状的外框,让孩子自己用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积木往里面填充。孩子可以从玩的过程中意识到不同的数字组成(如几个长方形等)以及具体的大小填充。

尊重孩子的认知能力,利用日常游戏帮助孩子拓展空间位置的理解和测量概念。

03

而对更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有研究表明,数学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风水岭出现在「分数」上。孩子可能很容易理解4>3>2>1, 但当变成了分数1/4 < 1/3 < 1/2 <1,大多人孩子可能就会觉得十分抽象,难以理解。因为他们对于「单位」概念的理解不明确。

如何系统的启蒙三岁幼儿的数学思维?

虽说一切的学习需要以兴趣为主,但类似这些问题,单靠孩子自发的兴趣作驱力,短时间内也无法研究出个所以然来。而数学本身又是一个对于知识积累很有要求且重效率的学科,前面一个基础知识点没搞清楚,后面又来一个,时间长了反而会击垮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所以,需要系统性地整理和多做练习。

适当的好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并且由于具有挑战性,还能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如果一个孩子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将会对各种现象背后的规律有感知。他在生活中会不断去发现:这事儿有规律吗?经常这样思考,他的数学思维能逐步形成和强化。

如何系统的启蒙三岁幼儿的数学思维?

有句话说得好:“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得数学者得天下”,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数学思维能力上。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数学而去学习思维数学,而是为了激发和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主动去开动脑筋。

爸妈在平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