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時晨晨
來源 | 葉檀財經(ID:tancaijing)
只有糧食危機,才是致命的危機。
今年特別倒黴,危機頻繁爆發,地緣政治危機、流行病危機、流動性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等等相繼出現。
終於,大家的關注點輪到了“糧食危機”上了!
近兩年極端氣候頻現,洪災、旱災、火災等災害不斷,亞非地區世紀蝗災爆發,又遇到新冠疫情全球大擴散。
有的國家確實有點兒“慌”, 伊拉克告急,需求進口百萬噸小麥,印尼和菲律賓著急,糧食儲備頂多維持三個月。
糧食大國也火上澆油,先是世界第二大糧食出口國俄羅斯宣佈穀物出口暫停10天,又限制穀物出口總量。
緊接著,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宣佈,暫停大米及大米產品出口;全球重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也宣佈禁止出口小麥、土豆等11種農產品。
全球12個國家限制糧食出口!
世貿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衛組織三大機構也發出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導致全球出現新一輪糧食危機,最危險的是今年4月到5月份,呼籲減少醫療物質和糧食出口限制。
一時間,金融市場沸騰,主要糧食期貨價格全線飆升,牛肉、雞蛋等食品價格也上漲。A股市場,農業板塊連續走強,相關個股連續漲停。
全球糧食危機真的要來了?
1
苦口婆心 警鐘長鳴!
金融機構,最不討好的一個部門就是,風控部門。
他們時時刻刻提醒你,這業務有風險,那業務有風險,你得注意點。整天喊風險,行情這麼好,“耽擱”賺錢。
只有危機來了,他們的作用才凸顯出來:平時聽他們話的機構,才能夠活下來。
在聯合國,最不討好的一個部門差不多也是,糧農組織(FAO)。
他只幹一件事:提醒全球糧食危機。
時不時地發報告警告大家,多地面臨飢餓威脅,給出的理由也很多,降雨不足、降雨過多、資金短缺、戰爭、疫情等等。
縱觀數十年報告,它從來不會說,今年全球糧食大豐收,大家放心盡情消費吧。
每年的三、四月份,聯合國糧農組織都會固定的發佈一份《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是的,就是字面意思,每年都發布《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挑動大家的神經,敲打麻木的大腦。
這些年,全球糧食生產,到底什麼情況呢?
土地還是原來的土地,但是農業技術卻每年提升,因此全球糧食產量幾乎每年都在穩步增長,從當初的不到24億噸,增長至接近27億噸。
糧食消費非常剛性,一個人的飯量並不會隨著產量變化,因此產量增多的同時,消費並沒有增多。
從2015年以來,穀物產量就一直超過需求規模,導致全球穀物庫存規模持續攀升。目前,全球累計穀物庫存高達8.17億噸,創20多年來新高。
再看具體糧食品種,大麥、小麥、玉米和大米,所有主要糧食作物的年產量,都一直大於總消費量,糧食供應全面剩餘。
剩餘最多的是小麥,高達62%,剩餘最少的是大麥,也接近30%。這意味著,即便全球不再生產糧食,也夠堅持五六個月。
聯合國糧食署,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敲鐘者!
每年都敲鐘,基調只有一個,警惕糧食危機。
畢竟,人類不太長記性,種田哪有打工工資高,農業哪有工業、高科技行業的附加值高。聯合國生怕大家被利益誘惑,總得提醒大家,萬不可放鬆警惕,警鐘長鳴!
我國糧食產量什麼樣子呢?也是常年過剩!
2019 年我國稻穀產量2.096億噸,但是我們的消費只有1.94億噸,算上飼料和工業用糧,還會結餘1430萬噸。
從2006年到2019年,我國小麥的自給率均值為105.88%;大米其實也是一樣,2014年以後的自給率均在100%以上。
2019年,全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這意味著庫存可以滿足1年以上的消費需求。
這就很明顯了,無論從全球範圍看,還是單從我國看,糧食產量絕對大於消費量,所以不用擔心糧食危機。
商務部也明確告訴大家:糧食庫存充裕,無需囤積糧食。
現在大家之所以恐慌,就是因為疫情蔓延造成的。
接下來一個關鍵問題是,疫情對農業就能能造成多大影響呢?
很少,可以忽略不計。
別看疫情防控搞的“熱熱鬧鬧”,農村封路的封路,封村的封村,感覺大家都不去種糧食了。
那是大家都沒在農村生活過,封村封路,只是封外面的人,村裡人要想出去,有一萬條路。
農村疫情,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你們不瞭解農村人,但凡有方法,絕對不會讓自己種的莊稼浪費掉。
更何況,我們在疫情爆發前,一號文件就已經強調了,要重視糧食。疫情爆發後,領導人開會,專門強調保證春耕,保證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等等。
上面領導一發話,下面就全部動員起來。
現在河南等很多地方,都出臺規定,不管前幾年怎樣,但是今年不準出現荒地,就連沒有蓋上房子的宅基地也一樣,無論種瓜還是種啥,不準荒著,否則就收回耕地和宅基地。
今年政策比以前嚴格得多,今年的糧食播種面積只會超過往年。也就是說,疫情爆發,導致大家進入緊張狀態,政策非常嚴格,糧食產量不僅沒降,還會顯著提升。
這就是我們的政策特徵,越到關鍵時刻,爆發的潛能越大。
2
糧食安全 是大國博弈最後的籌碼!
都啥年代了,總量上看,生產永遠不可能短缺。
所有的短缺,都只是結構性短缺。
什麼意思呢?在很短一段時間內,某個地區,某種物品有可能會出現“短缺”。
但是,這種現象,不可能持續多長時間,範圍也不會擴大。
所以,金融市場上,炒糧食上漲的邏輯,根本不是長久邏輯,奉勸各位,爽一把趕緊撤。
短缺不會造成糧價上漲,在當今社會,能造成糧價長期上漲的只有一個因素,那就是貨幣供給過多。
一切價格現象都是貨幣現象,供需失衡只是自我安慰的故事。
做過期貨的人感觸會很深,價格上漲的時候,供給永遠短缺;價格下跌的適合,供給永遠過剩,這些都是故事而已,根本不是事實。
什麼導致結構性短缺呢?分配失衡。
疫情不影響糧食生產,影響的是糧食分配。
實際上,當下所有問題,都是結構性問題,都是分配問題,生產從來不是問題。
當今社會,流動性,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跟貨幣一樣,有了流動性,一切才能正常運轉。
不可否認,當下疫情影響最大的就是,航運,就會影響物流,也會影響全球糧食再分配。
據世衛組織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110萬,死亡病例破6萬,美國全球第一、西班牙第二、意大利第三。
疫情還沒有出現拐點,美國也開始全球撤僑,全球封國封城範圍不斷擴大。
相應的,美聯航、加拿大航空、英國航空、漢莎航空、芬蘭航空等等,全球航空公司大面積停飛,空運價格暴漲。
糧食供應鏈受到威脅,糧食出口國限制出口,這有可能會造成,糧食進口依賴度較高的地區,比如非洲等,會暫時出現糧食短缺,糧食價格上漲。
當然,也沒必要過度緊張,這是一個普遍性問題,全球每年都會發生局部糧食短缺。
中國什麼情況呢?完全不用擔心。
我們只有大豆進口多,對外依存度比較高,主要口糧,小麥、玉米和大米,對外依存度幾乎為零。
所以,即便國際貿易中斷,也完全不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既然分配失衡會導致暫時性短缺,就必須分析一下我國的物流情況。
早在3月初,我國的郵政快遞復工人員已經達到300萬,復工率達到90.2%,日處理快件量1.6億件以上。
目前,快遞行業幾乎全部復工,快遞員也都可以暢通無阻的進出各個小區了。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封路封城確實中斷了物流,好在後面逐步摸索修正,開闢了緊急通道模式,無接觸物流模式等等,後顧無憂。
只要還能收到快遞,只要還能看見馬路上有車在跑,糧食結構性短缺都不會出現。
再說了,兩個月後,小麥就該大豐收了,新糧舊糧一堆積,糧食更加過剩。
難怪很多面粉企業,收購價格不僅沒漲,還比去年下跌了30-50塊錢。
糧食問題太重要了,糧食安全,國家比你操心多了。
每年的歲末年初,我們都會制定“一號文件”,已經連續17年關注三農問題。
2月5日,2020年的一號文件下發,具體強調了穩定糧食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確保糧食安全。
2019年10月份,我們時隔23年,再次發佈《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還是要確保糧食安全。
我們對糧食的一貫態度是,從長遠看,我國糧食供給仍將長期處於緊平衡,所以要保障三農,穩定糧食產能。
所以,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對破壞永久耕地的地方嚴懲不貸。
這不是因為短缺,而是警鐘長鳴!
有糧食,才是大國。糧食是大國競爭,大國博弈最後的籌碼。
用腦子想想,我們怎麼可能會輕易丟掉這個籌碼?!
閱讀更多 風雲雜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