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强大的对手送到敌人身边,这计谋是高明还是败笔?

用计羞辱

“听说你求见了我几次,想在我这儿求份差事?”

“你不是特别有才吗?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呢,有本事就自己……”苏秦一说完,众门客哈哈大笑。

张仪本来是想让老同学帮忙的,结果被狠狠羞辱了一番,差点背过气去。总想着要报这一仇,一咬牙,一跺脚,转身就投靠比赵国更强大的国家——秦国去了。张仪前脚一走,苏秦马上派人跟紧,并且暗中资助张仪到秦国。

苏秦佩戴六国相印以后,在赵国做官,但他非常害怕秦国攻打,万一六国失败,合纵计划前功尽弃。于是苏秦想找一个人去秦国,继而掌握秦国政权,达到里应外合的效果。最终也就找到了张仪,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但是为什么苏秦不直接告诉张仪他的计谋呢?小编觉得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一是苏秦张仪皆是同时期的大谋略家,甚至苏秦还认为张仪更胜一筹,两人无法在某些观点上达到统一。二是要想激发一个人的斗志,仇恨远比爱更胜。

把强大的对手送到敌人身边,这计谋是高明还是败笔?

真相大白。张仪到了秦国以后,只跟秦惠文王谈了一次话,就被任命为客卿。张仪很高兴,打算马上回去帮助资助自己的恩人,不料门客却收拾行囊。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苏秦安排的。他知道你很穷,怕你穷的时候,见小利而忘大义,所以此前才羞辱你。但是又怕你受苦,所以才让我帮助你。”

“现在我任务完成了,就此告辞。”

张仪这才知道了事情原委,大叹一声。“我实在不如苏秦啊”继而又说,我这才上任,是不够能力引导秦王去攻打赵国的。

计谋高明?首先两人各为其主,代表着两个不同集团的利益。苏秦这一手计谋,短时期内,张仪可能为了报恩而维护和赵国的关系,但是张仪是个天下奇才,有着自己的政治宏图和抱负,久而久之,张仪会在秦王的重用和威迫下向着统一大业进攻。而且张仪在秦国所拥有的资源和权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苏秦的估计。其次,我们都知道,苏秦原来的设想是和张仪联手,使得秦国的在张仪的掌控下维持现在七国和平现状。但是,苏秦考虑不够周全的是,秦惠文王不是一个傀儡,相反,秦惠文王有着统一大业的野心!而秦国现在最核心的利益就是打破六国的合纵,张仪会受到秦惠文王的压迫,最终也会破坏六国的“合纵”策略。

把强大的对手送到敌人身边,这计谋是高明还是败笔?

张仪的计划。张仪为了打破苏秦的合纵联盟,首先去了魏国做丞相。在战国时期,各国官员跑去别国做官是很常见的事情,以秦国和魏国为例子,秦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苏秦的合纵策略已经威胁到了秦国的安宁;其次,魏国也需要缓和和秦国的关系,而张仪到魏国做官,客观上可以实现这种利益。

张仪实际上明为魏相,实际上是为秦国服务。张仪想通过以魏国“尊秦”达到其他六国效仿的成效。但是,魏国这一时期的魏国的诸侯王是魏襄王,魏襄王不愿意破坏合纵谋略。张仪就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最后魏襄王不得已尊秦。以魏国为先例,最后其他五国都被迫和秦国联合,这就是“连横”策略。实际上从魏国尊秦开始,就代表着“合纵”策略的失败。

苏秦这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欢迎小伙伴留下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