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冷战以后,随着东亚国家的崛起,世界力量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主要大国水面战舰的吨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出现了更多的万吨级战舰,并引发了人们对这类话题的讨论。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讨论的范围主要是万吨大驱,我们不妨把范围从驱逐舰扩大到所有水面战舰,对全球万吨级水面战舰做一个全面盘点。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从严格意义上讲,水面战舰指的是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作战舰艇,而航母、两栖舰等舰型属于力量投送平台,与上述水面战舰有明显区别。本文讨论的万吨级战舰,指的是现役满载排水量1万吨及以上的水面战舰,分布于5个国家,总计有7个型号。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全球科技含量最高的水面战舰


朱姆沃尔特级项目(DD-21)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前苏联已经已经解体,美国海军在大洋上已经难觅对手,于是将海军战略调整为“由海向陆”(from the sea),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级舰被设计成一型主打对陆攻击的驱逐舰。本级舰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领衔的金队竞标获胜,负责整体设计,通用电船旗下的巴斯钢铁造船厂负责具体建造。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朱姆沃尔特”号(DDG1000)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舰长、舷宽、吃水分别为182.8米、24.1 米、8.1米,满载排水量达到14564吨,是全球有史以来建造服役的吨位最大的驱逐舰。本级舰采用整合电力推进技术,配备2台Rolls Royce MT-30主燃气涡轮机发电机组(合计功率72MW,97959马力)、2台Rolls Royce 4500辅助燃气涡轮发电机组(合计功率8MW,10884马力),2台永磁电进电机(合计78MW,约106122轴马力),使用双轴推进,航速30节。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作为美国海军最新一级驱逐舰,朱姆沃尔特级被设定了相当高的性能指标,为实现这些性能指标,美海军设定了十大关键技术[1]作为研发目标,指定承包商针对这十大技术通过工程发展模型(Engineer Development Model,EDM)的方式进行实际的测试。集万千先进科技于一身的朱姆沃尔特级,确实实现了许多先进的性能,成为全球隐身性能最好、作战系统最强、水下作战系统最优的水面战舰。从体系化作战的角度思考,朱姆沃尔特级可以算是全球舰队整合作战能力最强的水面战舰。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与此同时,过高的新技术比例给朱姆沃尔特级带来了一连串的问题,不够成熟的技术故障频出,导致首舰“朱姆沃尔特”号自2016年服役以来一直处于调试维护状态。与此同时,过高的新技术比例,加上研发周期过长、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原因,导致本级舰的建造成本不断攀升,单艘造价由最初计划的不到20亿美元,飙升至每艘78亿美元,相当于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成本。高昂的造价也直接导致了本级舰的建造数量一再缩减,从最初的30多艘降到最终的3艘。目前,1号舰和2号舰已经服役,第3艘仍在建造当中。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总体而言,在当前的国际力量格局下,防空反导型水面战舰是主流趋势,主打对陆进攻的朱姆沃尔特级已经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此,改装成防空反导型驱逐舰或者改变使用策略,成为朱姆沃尔特级的必由之路。


光荣级巡洋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轻量版


光荣级巡洋舰(1164型)项目始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体量巨大,建造成本过高,无法满足前苏联海军对于大型水面战舰在数量上的需求,于是,作为基洛夫级巡洋舰轻量版的光荣级巡洋舰应运而生。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光荣级巡洋舰舰长186米,舷宽21.5米,吃水7.6米,其标准排水量为93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1280吨,尺寸吨位具备鲜明的苏俄特色。本级舰原计划建造7艘,到前苏联解体时,已经建成3艘,2艘在建,另外2艘取消建造。目前,依然有3艘光荣级巡洋舰在俄罗斯海军服役[2]。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光荣级巡洋舰“莫斯科”号


作为前苏联海军研制的最后一型大型水面战舰,光荣级在其前型卡拉级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改进,尺寸上有所增加,配备了世界首款舰载防空导弹垂发系统“里夫”舰对空导弹系统(S-300的舰载型),在反舰、防空、反潜方面进行了比较均衡的火力配置,攻守俱佳,在其诞生的那个年代属于世界一流的水面战舰。即便在如今,经过改进的光荣级[3],依然具备强大的攻守性能,虽然部分设备已经老旧,但本级舰整体上依然处于世界准一流的水平,实力不容小觑。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全球现役最大的水面战舰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1144型)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立项,首舰建成服役于80年代,是前苏联大海军建设的标志性战舰之一。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作为重型巡洋舰,基洛夫级的尺寸是惊人的,舰长、舷宽、吃水分别为250.1米、28.5米、7.8米,和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舰长、舷宽、吃水分别为235.6米、39米、7.5米)相差无几。吨位上,本级舰前后两个计划阶段的吨位略有区别,1144.1型标准和满载排水量分别为23750吨和25860吨,1144.2型舰的标准和满载排水量则进一步增加到24300吨和26396吨,分别增加了500多吨。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基洛夫级巡洋舰“彼得大帝”号


本级舰采用蒸汽轮机混合式动力系统(CONAS),安装了2座kn-3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轮机,最高时速可达32.5节,是现役最快的主力水面战舰之一,续航里程可达14000海里(30节),海上自持力为60天。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由于体量巨大,基洛夫级堪称海上武器库,以4号舰“彼得大帝”号为例,其各型导弹的搭载量超过600枚,火力规模在当今世界水面战舰中首屈一指。不仅如此,基洛夫级还在防空、反舰、反潜等方面的火力配置比较均衡,攻守能力俱佳,其装备了MR-800 Flag三坐标对空/海搜索雷达和MR-750 Fregat-MA三坐标对空/海搜索雷达,前者的对空探测距离为500千米,成为俄海军水面舰队首选旗舰。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时至今日,基洛夫级的最新1艘4号舰“彼得大帝”号[4]已经服役22周年,逐渐老化是本级舰正在经历的不争事实,其1号舰和2号舰已经退役拆解,现存的2艘也不可避免需要进行现代化升级。基于此,基洛夫级3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已经处于维护升级当中,计划用P-800“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和“口径”巡航导弹取代老式的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换装“涂金胶料-棱堡”舰载防空导弹系统。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3号舰过后,4号舰“彼得大帝”号也将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届时,基洛夫级巡洋舰的战力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依然能达到世界准一流的水准。


055驱逐舰——全球单舰战力最强的水面战舰


055驱逐舰(北约代号:Renhai-class,刃海级)是我国第4代驱逐舰,也是我国首艘万吨级水面战舰,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O一研究所设计、江南造船厂与大连造船厂共同承建的。055于2009年12月20日正式通过立项审查,其后进展迅速,本级舰不同于以往型号小步快跑的建造,从建造伊始就进行了批量化的生产,目前下水及服役的舰只在4艘以上。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055“南昌”号


本级舰的舰长180米,舷宽21-23米,满载排水量达到12500吨,驱逐舰中仅次于朱姆沃尔特级,是亚洲最大的水面战舰。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作为我国新锐的主力水面战舰,055的众多配置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子系统方面,本级舰装备了双波段雷达、应用了综合射频技术,具备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在火力配置方面,本级舰设计了118单元垂直发射管,具备强大的防空、反导、反潜和对陆攻击能力,攻守俱佳。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在隐身方面,本级舰采用了整合式一体化桅杆,上层建筑设计规避直角过度,普遍采用内倾设计,舰载装备外露比例很低,隐身水平已是亚洲现役主力水面战舰最佳。动力方面,本级舰安装了4台燃气轮机,并配备了强大的发电系统,为此后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的上舰做准备,未来,055还可能采用全电推进,以适应水面战舰的发展趋势。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总体而言,055对于我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一款划时代的水面战舰,是我国第一型在一问世就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水面战舰。就单舰综合作战能力而言,055无疑是超越现役所有水面战舰的。等到055成规模的服役之后,其作战实力带来的影响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爱宕级驱逐舰——金刚级Plus


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是日本继金刚级驱逐舰以后,发展的第二型宙斯盾舰,是美国阿利伯克Flight2A的日本版。本级舰由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建造,共建造2艘,用以弥补金刚级在数量上的不足,首舰“爱宕”号(DDG-177)和次舰“足柄”(DDG-178)号已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服役。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爱宕级舰长165米,舷宽21米,吃水6.2米,标准排水量77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10050吨,建成当时是亚洲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面战舰。本级舰采用全燃联合动力(COGAG),主机为4台通用动力LM2500型燃气轮机,合计功率100000马力,双轴双桨推进,最大航速30节,续航里程7000 海里(19节)。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爱宕级驱逐舰“爱宕”号


爱宕级驱逐舰是在金刚级的基础上小幅放大而来,其舰长拉长了4米,吨位提升了500吨,增加了直升机库和6个垂直发射单元。本级舰采用了更新型的宙斯盾系统Baseline7.1,配备了96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可搭载标准-2和标准-3导弹,具备弹道导弹拦截能力,主要配置与升级后的金刚级接近[5],是当时世界一流的宙斯盾驱逐舰。但是本级驱逐舰与金刚级一样,没能装备可用于对地攻击的巡航导弹,因此,爱宕级是一型专注于防空反导而有能力缺失的宙斯盾舰。就其总体水平而言,爱宕级依然是当前世界准一流的宙斯盾驱逐舰。


摩耶级驱逐舰——日本战后建造的最先进的水面战舰


摩耶级驱逐舰,是日本最新一级宙斯盾舰,是美国阿利伯克3的日本版。摩耶级由日本海洋联合株式会社矶子工厂建造,延续了爱宕级小步快跑的建造模式,计划建造2艘,首舰已于2020年3月入役。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摩耶级舰长170米,舷宽21米,吃水6.2米,其标准排水量8200吨,满载排水量达到10500吨。本级舰是日本首款采用采用燃-燃电联合推进的驱逐舰,低速航行时以燃气轮机带动发电机,再以电力驱动马达推进;高速时则用燃气轮机带动减速齿轮直接驱动推进轴前进,最高航速30节。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在具体配置上,摩耶级在爱宕级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升,装备了美国最新型的宙斯盾系统Baseline9C,在运算和接战能力上有显著提升。本级延续了爱宕级的96单元MK41垂直发射系统,配备了标准-2、标准-3和垂直发射反潜火箭等垂发武器。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摩耶级驱逐舰“摩耶”号


总体而言,摩耶级是日本战后建造的吨位最大的、技术最先进的水面战舰,代表了日本现役最高的水面战舰建造水平。但是,摩耶级的核心部件宙斯盾系统、垂发系统、垂发导弹依然需要从美国全套进口,这表明日本并不具备独立自主研发建造宙斯盾驱逐舰的能力。不过,日本在建造几级宙斯盾驱逐舰的过程中,逐渐加大了其自主部件的比例,以期有朝一日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


世宗大王级驱逐舰——韩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水面战舰


世宗大王级驱逐舰(KDX3),是韩国建造的第一型宙斯盾舰,是美国阿利伯克2A的韩国版。本级舰由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大宇集团共同建造,建造时间略晚于日本爱宕级,首舰“世宗大王”号(DDG-991)于2007年5月下水,2008年12月正式服役,首批建造了3艘,均已实现服役。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世宗大王级全套引进了美国宙斯盾舰的核心设备,装备了Baseline7宙斯盾系统,配备了128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其中,80单元为MK41垂发系统,用于搭载标准-3导弹,48单元为韩国自主研发的垂发系统,用于搭载玄武-3C巡航导弹和K-ASROC “红鲨鱼”反潜导弹。韩国选择搭载自主研发的垂发系统,有受制于人的因素,也体现了韩国自主建造宙斯盾舰的决心和能力,世宗大王级因此获得了日本没有的远程对陆攻击能力。但是,世宗大王级并未获得美国标准-3导弹,尚且还不具备日本版宙斯盾舰所具备的反弹道导弹能力。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客观来讲,世宗大王级代表了韩国水面战舰的最高建造水平,依然拥有着亚洲水面战舰最多的垂发单元。但是,本级舰的核心设备需要全盘自美国进口,还不能称其为韩国自主研发的宙斯盾舰。目前,世宗大王级的第2批3艘已经处于设计建造当中,计划增加搭载标准-3导弹,使用美国最新的Baseline9宙斯盾系统,整体上会与摩耶级处于同一水平,但是,离韩国独立建造宙斯盾舰依然还有很长的距离。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世宗大王级“栗谷李珥”号


通过以上盘点,可以发现世界各国万吨级水面战舰都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各国的实际需求和建造能力,是各国当时能够建造的最佳战舰。同时,通过对世界万吨级水面战舰的盘点,可以察觉到各国主力水面战舰的发展趋势。第一,吨位尺寸大型化,各主要大国的主力水面战舰的吨位尺寸都在不断加码,驱逐舰已经发展到万吨大驱阶段。第二,驱动方式电力化,随着新型电子设备和武器的出现,对舰载电力需求在与日俱增,采用全电推进会是水面战舰的长期方向。

第三,武器装备精准化,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精确打击所展现出的作战效能是远远强于过去粗放的火力投送的,所以各国舰载武器发展都着重在质量的提升。第四,作战模式体系化,过去的舰队作战仅限于简单的配合,攻防需要各自构建,而当前已经发展到海军舰队攻防协同一体的阶段,单舰的攻防性能会被整合成舰队的攻防战力,单舰战力的短板会被掩盖,战力的强项会被放大,这样,海军舰队形成一个真正的作战体系。


全面盘点世界现役“万吨战舰”,涵盖5国7型主力精锐


依据当前各国万吨级水面战舰的发展趋势,未来各国单型战舰战力之间的比较会被弱化,转而会更加重视舰队整体战力的较量,同时,对于单舰攻防性能的构建也会被舰队整体攻防战力的构建所取代。



注:

[1]这十大关键技术包括:

(1)穿浪逆船舷舰体(Wave Piercing Tumble Home)

(2)MK-57垂直发射系统(舰体周边垂直发射系统,Peripheral Vertical Lauhcn System,PVLS,后更名为先进垂直发射系统Advanced Vertical Launch System ,AVLS)

(3)整合复合材料舰岛与孔径(Integrated Composite Deekhouse and Apertures,IDHA)

(4)红外线模型(IR Mockups)

(5)整合式电力推进(Integrated Power System,IPS)

(6)双波段雷达(Dual Band Radar,DBR)

(7)整合水下作战系统(Integrated UnderSea Warfare,IUSW)

(8)先进舰炮系统(Advanced Gun System,AGS)

(9)舰上共通运算环境(Total Ship Computing Enviroment,TSCE)

(10)自动火灾抑制系统(Automatic Fire Suppression System,AFSS)


[2]现役3艘光荣级巡洋舰均已进行了更名,首舰“光荣”号更名为“莫斯科”号,次舰“洛博夫海军元帅”号更名为“乌斯季诺夫元帅”号,3号舰“红色乌克兰”号更名为“瓦良格”号。


[3]2013年,俄罗斯海军开始对1164型巡洋舰展开改装升级作业,改装工程由俄远东滨海边疆区大卡缅市的“红星”造船厂承担,首先接受改装的是2号舰“乌斯季诺夫海军元帅”号,其后就是1号舰“莫斯科”号和3号舰“瓦良格”号。


[4]1992年5月27日,俄罗斯海军对4艘基洛夫级巡洋舰进行了改名,“基洛夫”号巡洋舰,更名为“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伏龙芝”号巡洋舰,更名为“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加里宁”号巡洋舰,更名为“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巡洋舰;“尤里·安德罗波夫”号巡洋舰,更名为“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5]2007开始,金刚级开始以每年1艘的速度进行升级改造,换装Baseline7,加装标准-3,改造工作到2010年底已经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