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 題/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 文/金色明月;一位熱愛歷史的,喜歡寫點東西的小人物。
  •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文章摘要:

在男女地位極不平等,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竟然也存在著怕老婆的現象,而且有些身為九五之尊的帝王也很“懼內”。

夫為天,妻為地。古代男子地位甚高,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卻要忍受妻子的管控,他們失去了男子的地位和優勢,因為“懼內”,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與禮數不符的“女強男弱”現象。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古代帝王“懼內”的影視劇形象)

“懼內“俗稱怕老婆、“妻管嚴”,是指妻子在家裡處於主導地位,作為一家之主的丈夫處於附屬地位。在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人們往往以怕老婆為戲語,還衍生出了“怕老婆會發達”的歪理。

但在男女地位極不平等,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竟然也存在著這種怕老婆的現象,而且有些身為九五之尊的帝王也“懼內”,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了。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怕老婆是一種“文化傳承”)

因“懼內”,丈夫不敢納妾

在古代有許多男子,甚至部分名流貴族因為害怕老婆的責罰而不敢納妾。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男子往往都是一妻多妾的,而且妾侍的數量是沒有限制的,人們稱之為三妻四妾。

但是,即便如此,在老婆的管教下,還是有很多人不敢公開納妾,甚至不敢納妾。

唐朝的任環是手握天下兵馬的兵部尚書,但卻因為“懼內”不敢納妾,家中僅有一妻。唐太宗賜給他兩個美女,任環“屢辭不受”,這並不是他不近女色,更不是家貧,而是因為家中有著一個“寧妒而死”的妻子,號令三軍的兵部尚書也逃不出妻子的“五指山”。

與任環“搭檔”的還有名相房玄齡,人盡皆知的典故——“吃醋”就是因這位房大人與房夫人而起的。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醋罈子)

在我國古代,有一些坐擁天下的帝王也“懼內”,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隋文帝楊堅。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是有名的“妻管嚴”,在其有生之年始終不允許楊堅“招惹”別的女人,給他來了一個釜底抽薪,怕老婆的楊堅被迫照從:

“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

“五子同胞,無異生之子。”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怕老婆的楊堅)

因“懼內”,丈夫對妻子的言行聽之任之

在我國古代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根深蒂固,男女地位極為懸殊,但是有很多男子因為怕老婆被迫任由妻子掌管一切,對妻子的言行聽之任之。如魏晉名士王戎的妻子就特別喜歡直截了當地對丈夫表達親暱。

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古代夫妻之間的情愛都是以委婉、節制為主,但是王戎的妻子卻常以“卿”稱呼王戎。在男女有別的古代,女子要以“君”稱呼丈夫,以“卿”稱呼丈夫是大不敬的,但王戎的妻子卻不以為然,還直言大道理:

“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

“卿卿我我”即源於此。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一代名相房玄齡也是怕老婆的代表)

因“懼內”,丈夫只得忍受妻子的“暴力”行為

由於怕老婆,在古代有一些男子不敢公開反抗妻子的辱罵,甚至家暴。一些兇悍的婦女甚至會採取粗暴的方式來控制丈夫。隋文帝楊堅可謂是古代“上層社會”中“妻管嚴”的典範了。

一天,獨孤皇后鳳顏大怒,隋文帝害怕之極,被迫逃入郊區的山中躲藏,等到楊素等朝中大臣勸好皇后之後,才敢在大臣的跪迎中回到宮中。

“見妻如鼠,見敵如虎。”

以天子之威而屈尊若是,可謂是吃瓜群眾的“好話題”了。

明代作家汪廷訥著《獅吼記》中記載:

“季常好賓客,喜畜聲妓,然其妻絕兇妒,故東坡有詩云:成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寥寥幾句就把河東柳氏發怒及季常的“懼內”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河東獅吼”劇照圖)

“懼內”自有因

在古代,夫為天,妻為地。男子地位甚高,但是在家庭生活中卻要忍受妻子的管控,他們“失去”了男子的地位和優勢,因為“懼內”,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與禮數不符的“女強男弱”現象。

我國古代的婚姻關係並不是簡單的“合兩姓之好”,而是一種具有家族型特點的“功利婚姻”,甚至是為了政治聯繫而聯姻。男女雙方的婚姻關係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還聯繫著雙方的家族。

由於是門第關係,講究門當戶對,所以婚後女方的“孃家”的家庭背景直接影響了丈夫的態度。任環拒絕唐太宗的美女賞賜,並不僅僅是由於對妻子的忠愛,更多的是因為妻子對於家族的命運和自己升遷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種男女地位不相上下的情況下,丈夫“懼內”便不難理解了。

思想的解放也是古代男子“懼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魏晉時期,社會風氣開明,名士們蔑視禮法,追求人性的自然解放,能夠以平等的姿態對待妻子,更能以寬容的態度包容妻子的“所作所為”。

另外,古代社會中的權貴家族尤其重視教育,“上層社會”的女子自幼熟讀詩文,騎馬射箭,練就一身與男士無異的本領,嫁為人婦後,她們見識超群,“融合”了夫家與孃家的權勢,為丈夫跑官,為兒子求職,“無所不能”。

可是,她們一旦難以容忍丈夫尋花問柳,自然是“大動干戈”,這時丈夫就不得不怕了。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隋朝獨孤皇后,一個曾讓皇帝離家出走的皇后)

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懼內”是我國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都存在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我們要客觀看待。“懼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消除男權思想的“延伸”,提高婦女地位,“鼓勵”男女平等。

“懼內”也有助於提高婦女的“理家”能力,丈夫由於怕老婆,不得不讓妻子主管家庭大政,自覺接受妻子的“審計監督”。同時,也正是由於丈夫不必再為家庭“細務活”操心,把全副精力投於職場中,在激勵競爭的現代社會,可以一舉打出名堂來。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老婆是老大)

我們也要看到,家庭是需要夫妻共同經營的,如果妻子自覺不自覺地把丈夫認作“小癟三”,讓其在家裡缺乏應有的地位和尊重,丈夫難免會產生“自己是外人”的想法,影響其對於家庭的責任心和向心力,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久而久之,難免生“亂”。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現代社會反映“妻管嚴”的漫畫)

愛情有時候只是水中月、鏡中花,碗碗碟碟才是過日子。我們的婚姻生活需要的是多一點“包容”和“諒解”,少一點“恐懼”和“壓抑”,畢竟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最好的婚姻並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平凡煙火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而過日子就是人間最美的煙火。一輩子太長,有個相愛的人喝喝茶、談談情才是“正道”。

願天下有情人皆能白頭偕老。

歷史上怕老婆的名人很多,用今日頭條APP搜索“怕老婆的歷史人物”(長按點搜索也可)看看這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吧,以後侃大山不怕沒有話佐料!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今日頭條APP搜索引擎,無競價排名干擾,搜索結果精準可靠,以後遇到不懂的就用今日頭條APP搜一下哦!


古代“懼內”現象:河東獅吼未必是真愛,相親相愛才是真愛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內容請參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