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當孩子們長大

“有一天當孩子們長大,情形就會大大不同。房間出奇的乾淨。”我看到這篇文章,呆在家已經一個月了,我非常希望“這樣的一天”。

不出門整整一個月,廁所成了最好玩的地方。盆裡的水,牙膏和沐浴露、洗潔精、鹽巴、生粉,孩子們拿去發明創造了,說做起泡膠還做結晶體的發明。我做包子饅頭,孩子們捏捏捏,捏房子捏蛇捏蝸牛捏小鳥,麵粉隨孩子的手從廚房到客廳桌子椅子電視機。

有一天當孩子們長大


桌子上有用匙子代替刀切過的蘋果,有用手擠出果汁的桔子,還有幾個一次性杯子,裡面殘留著黃色的桔子囊。沙發下面有蛋殼有牙籤,上面有果汁有蛋黃有用牙籤串起的桔肉。

當有一天孩子們長大,我們當媽的可以好好洗一次澡,或許是順暢的蹲廁所,不必被孩子叫喚媽媽而感到恐慌,不必回答孩子連串的為什麼,不用檢查作業,不用一改往日溫柔媽媽的形象。

有一天孩子長大了,我們的溝通就恢復正常了,不必憤怒的連吼帶叫,不必每句話都粗俗的帶著街頭巷尾的俚語:“快點,就要遲到了”。天黑的時候不必當孩子們的判判:“我洗,我先洗的,媽媽,她不給我洗。”

有一天當孩子們長大


有一天,家裡不再有吵鬧聲,地板乾淨的可以當鏡子,手機看了又放下,桌子上的糖果放了一個月。我們將不用花時間想到各種辦法阻止上述的行為,我們焦慮的等她們回來,小心翼翼的詢問,處心積慮的想知道這麼晚回家的原因。

家裡只有一個男人一個女人的聲音,生活井然有序,偶爾聽到拉椅子的聲音,杯盤碰撞的清脆聲,電視一如既往的開著,遙控器完好無損擺在那,沒有缺電池上面的摁鍵也沒有被摳掉。廁所還有捲筒紙,梳子沒有被拿去當水果刀。

引用那篇文章的最後一段:家裡將恢復秩序,甚至有點高雅,屋子將平靜,安寧,異常清潔,空空蕩蕩的,我們將不再等待“這一天,”而是回顧昨天,心裡想:“我們也許可以幫忙帶帶孫子們,使這些地方恢復生氣。”

有一天當孩子們長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