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父母用“棍棒教育”好不好?孩子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孩子犯了錯,“棍棒教育”好不好?

與大多數獨生子女接受的“溺愛教育”和“包辦教育”相比,“棍棒教育”顯然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不打不成器!”

“棍棒底下出孝子!”

各種發自肺腑卻又荒唐過時的教育理念,充斥在我們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中,熱衷於浮誇、表面和形式化的教育,並不曾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蔑視甚至是無視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不但使孩子精神緊張、焦慮不適,也為父母和孩子家庭關係的改善,以及孩子交際溝通能力的培養埋下了隱患。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棍棒教育”好不好?孩子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教育孩子,不是咬牙切齒地抄起棍棒,就能解決問題的。

2013年,江蘇淮安有個小學生因為偷同學東西,被母親脫下高跟鞋抽打雙手,然後懲罰他當街跪了一個多小時。這樣突兀粗暴的體罰教育,讓人在大跌眼鏡之餘,也不禁思考“棍棒教育”的合理性。

不管是體罰還是打孩子,所謂的“棍棒教育”都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和人格扭曲,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在學習和生活中日益自卑、無助和焦慮,並且缺乏自信心。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在捱打之後,67.3%的孩子會感到氣憤、痛苦和傷心,18.1%的孩子想要理解出走,9.2%的孩子甚至會產生輕生的念頭。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棍棒教育”好不好?孩子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的過程,關鍵要有自信心的支持。

但是長期“棍棒教育”的後果,卻是毀掉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孩子會從此變得敏感脆弱,還有些孩子會從自卑轉變為偏激的暴力傾向,不自覺地認同暴力手段。即便是學校和同齡人之間的矛盾,也會試圖用拳打腳踢的方式來解決。

蕭百佑,曾因為“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口號被稱為“中國狼爸”。儘管他的“狼性教育”備受質疑,但這位老爸卻自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親”。這讓我們不禁思索: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的成功,還是讓孩子幸福?

孩子犯了錯,父母用“棍棒教育”好不好?孩子的幸福比成功更重要

蕭百佑的兒子說,“爸爸無疑是成功的,但我們也失去了童年時該有的快樂。”她的女兒說,“我沒有快樂童年。”我相信每個父母其實都明白“棍棒教育”是粗暴過時的教育方式,只會摧殘孩子的身心健康,卻無益於引導教養孩子。

但是很多“以愛為名”的父母,眼睛裡只看得見後半句“孩子進北大”,就不禁迷失在“唯成績論”的應試教育裡,然後人云亦云、盲目麻木地抄起棍棒,甚至不管孩子學得好不好,就給孩子“三天一頓打”。

在很多“中國式父母”看來:只要能上清華北大,只要孩子能成功,給父母臉上貼金,那麼幸福不幸福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即便是抄起棍棒教育孩子,也是疼在手上、痛在心裡,但是我更清楚: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進清華北大,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被金榜題名。

既然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更好,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放下心中雜念和手中棍棒,讓孩子多一點幸福快樂,做個正常人、普通人,不是更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