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2017年4月5号这天,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与夫人李佩举行了合葬仪式。郭永怀和夫人李佩相隔49年,终于能够相依长眠了。他们的墓地就在力学研究所楼前的郭永怀塑像后面。这对科学伉俪将在这里守望着他们为之奉献了一生的事业。郭永怀是卓越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1968年,近六旬的郭永怀赴西北草原进行中国第一颗热核弹头发射的试验准备工作。没想到就在回程时,飞机不幸坠毁,郭永怀以身殉职。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教授,被称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郭永怀牺牲后,李佩将夫妻两人的全部存款捐给了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郭永怀奖学金。今天,就一起追忆这对科学伉俪的传奇爱情。

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1947年,30岁的李佩来到位于美国纽约的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校学习。有一天,她听说航空研究生院有一位年轻的华裔学者要做一个航空航天方面的报告。李佩对于于航研究方向了解甚少,带着一丝好奇,她走入报告会场,没想到做报告的人正是郭永怀。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的一个农家。1926年,17岁的郭永怀考取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四里八乡第一个公费中学生。1938年的夏天,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要招收一名力学专业学生。出人意料的是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三人不分伯仲,以相同分数被同时录取。1946年,正在美国读博的郭永怀发表了一篇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论文震惊世界。这篇论文为解决跨声速飞行,突破声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郭永怀也因此跻身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之列。随后,他应师兄西尔斯之邀来到康奈尔大学任教,成为该校航空研究院的三位奠基人之一。这天,正是当时的中国同学会,请他去作报告,李佩一看,原来是学长。

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李佩与郭永怀早年在西南联大相识,当时的李佩曾是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会长,郭永怀则是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敏的助手,两人并无太多交集。没有想到这次两人再次相遇,李佩对这位身材颀长,学识渊博,踏实朴素的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郭永怀也开始留意这位谈吐优雅,风姿绰约的女学生。随后在康奈尔大学如画的风景中又多了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聊天的场景。这幅油画是1989年康奈尔大学送给李佩的,画中集合了康奈尔大学所在小城的全部亮丽景致,对李佩而言,康奈尔大学是她终身难忘的地方。当时郭永怀经常跟李佩谈关于航空领域的新进展,但他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李佩很快发现郭永怀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他们就买来一个老式留声机和好些唱片,共同欣赏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等。再美妙的音乐声中,两颗炽热的心开始慢慢靠近。我如果再遇到一个跟他同样的,能够对我有吸引力的男人大概不见得很容易,我觉得他的兴趣很广泛,尽管在很多人面前他是沉默寡言的。他也不会去做个大报告那么慷慨激昂,他不是这种人,但是他的爱好很广泛,他对音乐很感兴趣。连钱学森的夫人蒋英都觉得很佩服他。在交往一段时间后,1948年两人便决定结婚,但是就在这时他们却被告知,这婚结不成了。

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威廉姆西尔斯时任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生院院长,是加州理工学院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大弟子,郭永怀的师兄。他告诉郭永怀和李佩,由于他们特殊的身份,要想在美国结婚,必须征得美国政府的同意。几经周折后,郭永怀和李佩终于在市长的主持下举行了婚礼,虽然这场婚礼很简单,只有西尔斯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到场,但是新娘脸上的甜蜜效果却始终绽放。我们来看一下,这是他们两人当时照的一张结婚照,里佩身穿旗袍,挽着发髻,头戴礼花,郭永怀则身着竖条纹的西服,李佩轻轻地挽着郭永怀的胳膊。婚后。两人在市中心的幽静街区租了一栋维多利亚风格的独栋花园别墅,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婚后,郭永怀和李佩一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郭永怀继续埋头书本,他的创造力如喷涌的泉水,几项重要的学术成果都是在那时问世。而李佩则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家中氛围简朴而有生趣。每天晚饭后,夫妻两人会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听着留声机里传出的天籁之夜。两年之后,他们的可爱女儿郭芹的降生,更是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温馨。

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康奈尔大学所在的城市位于美国北部,景色极其优美,女作家冰心给了它一个诗意的音译,名字叫做绮色佳。郭永怀的学识和声誉,因为他赢得了在美国的地位,但是因为他所从事的科研项目涉及国家机密,美国政府要求郭永怀填一张表格,其中一项是是否愿意服兵役,在战争中为美国作战,郭永怀毫不犹豫的填了不。因为在郭永怀的心里,一直想着何时能回到祖国,为祖国效力。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了,1949年祖国终于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新中国成立了,郭永怀与很多海外游子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准备收拾行装回家。然而,当时的美国政府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种敌视的态度。为了阻止中国科学家回国,美国下达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遭到了恐吓软禁,甚至被关进监狱。因为郭永怀的学术成就,美国人对他也看得很紧,就连英国著名教授莱特尔力邀郭永怀去讲学,也为美国方面以种种借口拒绝签证。

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1955年,中美举行日内瓦大使级会议,周总理提出以美国俘虏交换在美中国科学家的自由。在此之后,美国政府才取消了禁令。就在这一年的秋天,钱学森在被软禁了五年之后,终于能够启程回国了。回国前,他给郭永怀写了一封信,请他一同归。但奇怪的是,一直想要回到祖国的郭永怀却拒绝了他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原来郭永怀当时还有一项研究工作还没有完成,虽然归国心切却依然要信守诺言。当时那个时候郭永怀正好答应了威廉姆西尔斯做的一项研究工作,还要到一年以后才能完成,所以郭永怀说你们先回去,明年我一定回来。很快,郭永怀要回国的消息并在业内传开了。虽然街市依旧太平,但是李佩却发现他们家居住的楼房周边不时会冒出几个陌生的面孔。果然,不久之后,他们就找上门来了。一开门,他说是移民局的,来找你谈谈话,结果他就跟我就谈了半天话,他还拿了一个录音机,结果他那个录音机失灵,所以刚来我跟他谈的话,根本他就没有录上。虽然这次的谈话有惊无险,但是却给郭永怀和李佩敲响了警钟,他们仿佛已经隐隐预感到自己的回国之路不会太平。1956年,郭永怀决定启程回国,临行前他举行了一次野餐会,邀请了他美国所有的朋友和同事。就在这次野餐会上,他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奇不已的举动,他将自己尚未发表论文手稿,一页一页扔进了炭火堆。为什么要将自己十多年的心血和努力付之一炬,所有人都大为惊叹,惋惜不已。而郭永怀只是默默地看着这堆灰烬,什么也没说。

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1956年9月30号,正是中国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一家三口终于登上回国的克里夫兰总统号,同船的还有另外两位归国科学家,马上就要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所有人都非常兴奋。就在这时意外却发生了。他们正在那等着开船的时候,哐上来几个穿他们的FBI的制服的人,就点着名的就要找张文裕。调查人员推开门,要求搜查与郭永怀同行的另外一位中国科学家张文裕的行李。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人员将张文裕一家的箱子一个接一个的搜查,时间1分1秒的过去,他们究竟在搜什么呢?所有人都在焦虑不安的等待着,谁也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最终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人员从张文裕的行李中拿走了他所有的论文和笔记,两个小时后游轮才得以起航。我才理解到一点,我认为他当时烧还是一个他心里头胸有成竹的,因为在美国凡是发表过的东西,不管是在哪一个期刊上都印成了文字的东西,他就不算你是失密,所以如果是他当时带走的话,很可能我们在路上就会遇到问题。随着邮轮慢慢离开港口,美国的一切慢慢从事野中消退,他们将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

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1956年,郭永华一家回国,随后他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钱学森的力邀之下出任力学所常务副所长。郭永怀全心扑在力学的研究上,到了北京之后多年,一家人甚至都没有到不远的颐和园去玩过,而李佩对次毫无怨言。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突然上门来找郭永怀,原来是钱学森把郭永怀立建给钱三强,希望他可以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郭永怀临危受命,他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在他们的主持下,一支由105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研究队伍建立起来。但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就连李佩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究竟在进行什么工作。1963年为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技术骨干人员陆续迁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临行前,李佩默默的帮丈夫收拾行李,但她依旧不知道丈夫究竟去哪儿去做,什么时候回来。新的科研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这里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炎热异常,夜晚却寒气袭人。由于在高原作业,不少科研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浮肿反应,大家都努力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一心扑在工作上。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甘肃酒泉组装。那些日子里,郭永怀每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彻夜不眠。1964年10月16号,新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爆炸成功,当蘑菇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员一片沸腾,而郭永怀却瘫倒在试验现场。对于郭永怀的工作李佩从不多问,她只知道丈夫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出差到青海,他们单位里头来给我打个电话,就说是他12月5号大概几点钟可以到北京,所以我就一直等着了,就这一夜也没有任何动静。我想一定是他临时有什么事情改期了,他说他大概是那天不能回来了,有什么事情停留在那了。让李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968年12月5号凌晨6时许,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现场惨不忍睹。我记得那天已经是到了差不多傍晚晚的时候,已经都到了大概是六七点钟,这时候忽然一下子呼噜来了好些人到我们家,当时我就意识到这情况是不妙。我觉得这一个人的生命好像太不可琢磨了似的,因为好像一下子说不定这个人就不见了。李佩极其坚强,她不在外人面前露出丧夫之痛,她把对郭先生的怀念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李佩从未停止对丈夫的思念,也正是这一份思念令她无比坚强。在此之后,她把对丈夫的全部思念都寄托在工作中,在她担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期间,她教过的学生成千上万。1989年,美国一家语言教学研究杂志特意刊出一篇专文,称李佩是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1988年,郭永怀逝世20年后,力学所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办公楼前他的塑像下面。李佩说郭永怀会喜欢这个安静的地方。

郭永怀和李佩的伉俪情深,他俩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奉献了一生

因为在这里抬头就可以看见他当年的办公室,在李佩家里所有的摆设一如从前,家具都还是当年回国以后里配合郭永怀一起在旧货市场买的,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原样。李佩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觉得老郭始终和自己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1997年,两人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79岁的李佩老年丧女,但坚强的她再次站起来,她于81岁之际创办中关村大讲坛,一办13年,被誉为中关村明灯。已到耄耋之年的她,仍在中关村力学所组织一周一次的教育思想研讨会。2003年,中国科大45周年校庆时,李佩将郭永华的那枚纯金制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给了中国科大校史馆,永久珍藏。2007年,生活简朴的李佩将个人的全部积蓄分别赠予了她和郭永怀为之奉献了一辈子的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2017年1月12号1:26,99岁的李佩因病在北京去世。4月5号人们遵从老人的遗愿将两人得以合葬。近半个世纪后,这对中国科学家夫妇终于重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