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離心:汝南袁氏敗亡的原因之一

袁紹出自名門世家,祖上連續幾代人都位極人臣,聲名顯赫,袁紹在東漢末年也身居高位,曾參與誅滅宦官勢力,帶頭攻打董卓,後來先後割據北方四州,實力強勁,然而卻在官渡一戰中敗給曹操,自此一蹶不振。在袁紹去世後,他的三個兒子彼此離心離德,曾經的謀士將領也各自選邊站隊,成功實現了袁氏勢力的分裂。對於有著統一北方野心的曹操來說,看袁氏兄弟自相殘殺,那可是樂見其成,畢竟當他們侷限於眼前利益而大動干戈時,得利的正是曹操這個旁觀者,甚至曹操都不用親自動手,他們就自己走上了絕路。

兄弟離心:汝南袁氏敗亡的原因之一

整個悲劇的起因,首先是袁紹在生前未指定明確的繼承人。袁紹喜愛後妻,也特別喜愛樣貌俊秀的三子袁尚,有意讓他繼承但是沒有明說,而按照立長子為繼承人的傳統,眾人明顯更支持由袁紹故妻所生養的長子袁譚。袁紹在世時,對麾下之人管理不嚴,尤其是頗受袁紹重視的審配和逢紀,生活作風奢靡,並且因此不受袁譚待見,支持袁譚的臣子也同他們有矛盾。如果袁譚成為繼承人,那麼對審配、逢紀來說,是莫大的威脅,他們自然會想方設法阻撓袁譚即位,所以在袁紹去世時,假傳遺命,立袁尚為繼承人。這就把袁尚和袁譚的矛盾,捅到了明處。

長子袁譚失去了繼承人的資格,便在黎陽屯兵,自命為車騎將軍。兵權在握的袁尚並不願意袁譚據有太多兵力,還派逢紀前去監督,後來,袁譚請求增兵被審配拒絕,一氣之下取逢紀性命,兄弟二人因此事矛盾更深。當袁譚受到曹操攻伐時,派人向袁尚請求支援,然而此時,袁尚考慮的是,萬一袁譚得到兵力之後不予歸還,該怎麼辦,於是親自帶兵前往支援。為了配合行動,他還命郭援等人聯合南匈奴出兵河東,擾亂曹操後方,可惜在馬超、龐德的打擊下失敗了。曹操一鼓作氣進攻袁譚、袁尚所在的黎陽,大獲全勝,逼得二人退至鄴城。就在曹操準備將袁氏兄弟一網打盡之時,郭嘉獻計,讓曹操停手,只等看他們自相殘殺。

兄弟離心:汝南袁氏敗亡的原因之一

果然,戰敗之後的袁譚向袁尚請求更換鎧甲軍備,並建議趁曹操渡河發動突襲,而袁尚因為心存疑慮都沒答應,這就惹怒了袁譚,袁譚的臣屬也從中挑撥,以至於袁譚一怒之下,出兵攻打袁尚,戰敗後逃到南皮。當時曾有其他賢士書信建議兄弟二人和睦為重,共同保住袁紹留下的遺產,然而二人不聽,袁尚還繼續攻打袁譚,袁譚不得不退到平原縣。即使這樣,袁尚仍然不罷休,繼續攻打平原縣,袁譚無奈之下,求助於曹操。同曹操大軍相比,袁尚並不佔優勢,撤軍回到鄴城,曹操也就此撤軍。但是袁尚並沒有放棄攻打袁譚的計劃,後來又再次出兵平原,曹操同樣應機而動,攻打鄴城,袁譚無法兼顧,便回軍保衛鄴城,卻在途中遭遇曹操的正面攻擊。大敗的袁尚請求投降,被曹操拒絕,在曹軍的追擊下,袁尚輾轉逃亡,保住了一條性命,但是丟了全部輜重,連印信、符節都不要了。而曹操正是拿著這些物品,佔領了鄴城。

兄弟離心:汝南袁氏敗亡的原因之一

另一邊,袁譚並沒有因為曹操幫忙解圍就對他感激有加,反而趁曹操不備,攻下了幾座縣城,甚至還追擊逃亡中的袁尚。袁尚無處可去,最後投奔身在幽州的二哥袁熙,沒多久,袁熙部下叛亂,二人又逃往烏桓。因為北方邊境長期為烏桓所擾,曹操下定決心平定邊境而發起了白狼山之戰,烏桓徹底戰敗,袁氏兄弟不得不另尋別處安身,就逃到遼東,想投靠公孫康。就在他們暗中謀劃取公孫康而代之的時候,卻被公孫康先行一步羈押,公孫康早就存了向曹操邀功的心思,於是斬二人首級送給了曹操。性格多疑又自大的袁尚,就這樣葬送了自己和兄弟的性命。

在袁尚流落北方之時,袁譚收集了他的殘餘勢力,據守龍湊。曹操得知袁譚背叛後十分不滿,年底即出兵攻打,袁譚自知無法抗衡,便趁夜逃到南皮。曹操大軍隨即攻向南皮,袁譚拼死對抗,然而實力懸殊之下,戰敗不可避免。袁譚趁機逃跑,卻被追兵緊追不放,還不小心摔下馬。當他試圖說服追兵放他一馬,並許以榮華富貴之時,被斬下首級。至此,袁紹三子全部殞命。

兄弟離心:汝南袁氏敗亡的原因之一

縱觀袁紹去世後,袁氏兄弟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在削弱自身力量,做著親痛仇快之事。說到底,三人之中,尤其是袁譚和袁尚,他們的目光始終聚焦於爭奪袁紹的遺產。袁譚對袁尚取代自己不服氣,袁尚對袁譚始終懷有猜忌之心,他們一直圍繞著袁紹所剩無幾的勢力進行鬥爭,根本不會顧及其他事情,比如說自行創辦一番事業。如果說一個人的事業成就與眼界高低息息相關,那麼袁譚和袁尚在這一點上,都是鼠目寸光。作為親兄弟,他們不但不合作保衛父親留下的基業,反而在無盡的內耗中消磨了全部的氣力和志向。當他們無法解決彼此的矛盾時,還引入了虎視眈眈的第三方勢力——曹操。餓狼既已進入羊圈,那麼再想擺脫趕走它,就很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