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霸主齊桓公,是如何稱霸天下的?

一代霸主齊桓公,是如何稱霸天下的?

齊桓公即位以後,非常想把意圖射殺他的管仲殺之而後快,桓公身邊的鮑叔牙勸桓公道:我何其榮幸能在大王您的手下做事,如今,您已尊為齊國國君,但是憑我的能力,沒有辦法再更進一步錦上添花了。

大王如果僅僅是想平平常常的治理齊國,那我和高傒完全有能力勝任,可大王要是想建立不世之功業,帶領齊國稱霸天下,非管仲不能建此功業。由管仲傾力輔佐的君王會更加的英明神武,由管仲全心治理的國家一定會國富民強。大王切不可因一己私仇失去這個棟樑之才阿!

終於,在鮑叔牙的極力推薦和苦口婆心的勸說下,齊桓公同意了召見管仲討論治國。管仲於是齋戒沐浴後拜見桓公,陳述他的治國方略。桓公聽後很高興,認為管仲的確有治國才能,於是賜給他厚禮並任命他為大夫,連同鮑叔牙、高傒主持齊國政事。在管仲的帶領下,大力發展商業、漁業、鹽業,贍養賑濟貧苦之人,賞有信,罰有度,啟用才德兼備之人,齊國上下一派新氣象。

一代霸主齊桓公,是如何稱霸天下的?

齊桓公五年,可能是桓公對於這五年來大力發展下的齊國實力躍躍欲試,於是集結兵力,討伐鄰居魯國小試牛刀。魯國本來就不是齊國對手,更何況蓄力已久。魯莊公不敵,只好獻地請和,桓公則見好就收,既然服軟了,又給土地,也就沒有再打的必要了。

於是跟魯莊公約定在柯地盟約停戰修好。盟約本應在安定團結、一片祥和之氣中完成,誰料在現場盟約中途魯國冒出了一個叫曹沫的愣頭青年,也不知是魯莊公授意,還是對齊國欺侮魯國氣不過,竟然用匕首劫持了齊桓公,義憤填膺的對桓公呵斥道:“把侵佔我魯國的土地還給我們!”

這時,任威風八面的齊桓公也服軟了,試問又有多少被劫持者敢拿自己的生命危險挑戰一把呢?齊桓公作為一國之君,遇到這種情況也不能免俗,痛快的答應了曹沫的要求。畢竟生命大於一切,身外之物靠邊站。

曹沫得到了滿意的答覆,放下匕首,回到了他原來的位置上就坐。事後,桓公越想越窩囊,越想越氣,想反悔,殺掉曹沫出氣。

管仲知道了桓公有反悔的想法,便勸他:“大王雖然是在被脅持的情況下允諾了對方的要求,可是不論當時情形如何,大王答應對方的金口玉言已是天下盡知,君無戲言吶大王!背棄諾言很簡單,殺曹沫更簡單。可這樣一來,自己說過的話、承諾的事自己都隨意推翻,以後還有人願意相信大王的話嗎?殺掉曹沫,不過是發洩一己私憤而已,而背信棄義,失去的可是天下諸侯的信任!”

桓公考慮再三,壓下了心中怒火,履行了對曹沫的諾言,把三次大敗魯國所侵佔的土地盡數歸還。天下諸侯聽說了這個消息,由衷的欽佩齊桓公恃強不凌弱,一諾千金。且都願意聽命、歸附於齊國。

一代霸主齊桓公,是如何稱霸天下的?

於是桓公七年,諸侯與桓公盟會,齊國從此開始稱霸天下,各諸侯王都聽服從齊國。這時的周王室已經衰微,早已經沒有了昔日威風和實力,僅僅是名義上的天子罷了。

齊桓公二十三年,北境的少數民族山戎侵略燕國,燕莊公向齊國求救。齊國當仁不讓,齊桓公親率大軍赴燕國。兩軍聯手,山戎自然不是對手。燕國危機解除了,燕莊公當然很感激齊桓公。

救援行動圓滿完成,犒賞齊國軍士結束,齊國軍隊準備班師回朝。燕莊公於情於理都應該送一送,更何況齊國大軍遠道而來還幫了這麼大一忙。

可能也正由於這麼原因,燕莊公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送著送著,不知不覺送過頭了,竟然踏入了齊國國境,越界了。作為一國之君的諸侯王,彼此之間相互迎送是不能超出自己國界的。雖然燕莊公請齊桓公來幫忙,但他們還是平級的諸侯。

此時的燕莊公應該挺尷尬。僵局是齊桓公打破的,不僅如此,還給燕莊公留足了顏面,很鄭重的對燕莊公說:“大王熱情相送,我不能讓大王違背禮法,更不能無禮於燕國。”

齊桓公把燕莊公所到達的齊國領土全部割讓給了燕國,這樣就解決了令燕莊公尷尬的問題,沒有出燕國國境。不知道齊桓公的這番決定燕莊公作何反應,我猜,應該是感動的鼻涕眼淚一大把。桓公又勸燕莊公應該尊奉周王室,按時朝貢。燕莊公自然是惟命是從。

一代霸主齊桓公,是如何稱霸天下的?

對於上述齊桓公的大度舉動,我不得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般的胡思亂想一番。那個時代不像今天,那時地廣人稀,大量的土地無人開墾耕種。燕莊公送齊桓公誤入了齊國境內,一定是離國界不遠。境內的土地都沒有被完全開墾,兩國交界處的土地更是荒涼。

那時的測量工具也很有限,國與國之間的界線應該沒有明確到那麼分毫不差。交通條件來說,除了人力、馬車外也沒有別的。大軍班師回朝,除少數將領騎馬,大多數的士兵只能徒步,道路,也是原始道路而已。

從上述的幾點來看,我覺得齊桓公之所以能大度的割讓齊國土地給燕國,是因為割讓的那塊土地也沒多大,也不是成熟被開墾的耕地。這塊無名土地其實對齊國來說無關痛癢,可有可無。不過,齊桓公的仗義相救,遵禮守法,而且不居功自傲,已經是很難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