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有“路子” 致富有“方子” 歙縣產業扶貧提升“造血”功能

  歙縣因地制宜探索產業扶貧之路,加大扶貧資金投入,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扶貧車間、特色種植養殖等多種形式,讓貧困戶人人都能找到脫貧的“路子”,戶戶都有致富的“方子”,實現脫貧更高質量、更可持續。

  山核桃是歙縣金川鄉長源村的特色農業產業。2016年,長源村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投入10萬元購置石硫合劑藥品,對全村山核桃林地進行統防統治。每年邀請技術專家開展管護培訓,提升村民管護技能。同時,長源村成立了歙縣嶺上立山合作社,優先收購貧困戶山核桃;當地10個山核桃經營大戶以高於市場價大批量收購村民山核桃;市直幫扶單位和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人脈資源優勢,積極為長源村推銷成品山核桃。僅2019年,長源村山核桃人均收入接近4000元。可以說,長源村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正是得益於“造血式”扶貧引來的源頭活水。

  石門鄉則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全力保障貧困戶脫貧成色。近幾年,石門鄉鼓勵指導貧困戶實施低產茶園改造1000餘畝,並將現代農業生產科技元素融入到茶園管護中,通過對土壤有機肥改良、使用高效低毒生物農藥等方式提升茶葉品質。石門鄉擁有2萬畝竹林,是“安徽竹鄉”,過去,村民主要通過砍竹子、賣竹子,挖鮮筍、賣鮮筍等方式補貼家用。近幾年,該鄉大力發展竹產業,引進石門徽菜特色農產品有限公司,以高出市場價收購貧困戶鮮筍或筍乾。同時,引導村民發展竹蓆加工業,平時一元錢一根的毛竹製成竹蓆後每張價格在40元到50元之間,毛竹的附加值進一步增加。2019年,石門鄉又引進黃山春光旅遊有限公司,石門竹酒也開始走向了市場,讓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分享到更多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精準扶貧進入攻堅拔寨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歙縣桂林鎮充分發揮經營主體龍頭帶動作用,在各村發展特色種養產業。當前正值春茶上市時節,為做好貧困戶春茶產銷對接工作,桂林鎮及時與經營主體溝通,全鎮6家茶葉收購經營主體,發揮經營主體10%溢價帶動作用,確保貧困戶增收。2013年成立的歙縣超凡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高標準蔬菜大棚500餘畝,合作社通過集中分散農戶,從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種苗提供、溢價收購等多方面帶動貧困戶增收。累計帶動200多戶村民參與大棚蔬菜種植,實現30餘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000元。

  今年以來,歙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讓村裡有當家產業、農戶有增收項目,探索走出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好路子。今年到目前,歙縣已優化到戶產業9932個,擴大種養規模6056個,優化改良品種3876個,為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夯實基礎,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