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遠離傷害我的人?(一)丨擺脫渣男體質

如何遠離傷害我的人?(一)丨擺脫渣男體質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話題是“如何遠離那些傷害我的人?”也就是怎樣改變自己的“渣男體質”。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痛苦,卻沒有辦法擺脫痛苦,比如:

  • 明知道對方家暴,卻就是離不開!
  • 明知道對方劈腿,卻就是沒辦法分手!
  • 明知道對方對自己施加情緒虐待,卻就是放棄不了!
  • 明知道在這段關係中痛苦,卻還是一直繼續下去了!
  • 明知道,明知道......很多事情,卻常常假裝自己不知道......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專業術語,叫做“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相信有的同學已經聽過,並對此有一定的瞭解了,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下。

如何遠離傷害我的人?(一)丨擺脫渣男體質

你愛我,所以才打我?

什麼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又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徵。這個名稱起源於1973年發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的一起真實事件。


兩名搶劫犯在搶劫銀行失敗後,劫持了四位銀行職員長達130小時之久。出人意外的是,這四名被劫持的銀行職員對綁架他們的綁匪顯露出“憐憫”的情感。他們反對指控綁匪,並且對警察採取敵對態度。甚至有一名女性職員愛上了綁匪,在綁匪服刑期間與其訂婚。


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而這個情感造成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這種特殊的情結被稱作“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簡單來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描述的是這樣的一種情景——就是你接近了傷害和傷害你的人,最後居然和傷害你的人產生了那種連接:你認為他們是英雄,你認為那些傷害不是傷害,甚至你有某種興奮的情感要接近他們。從本質上來說,斯德哥爾摩其實是一種“施受虐關係”。

如何遠離傷害我的人?(一)丨擺脫渣男體質

認命就是我的宿命嗎?

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有哪些?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比如,我們常常發現那些在親密關係中被家暴的人,往往離不開家暴她的那個人。理論上來說,作為被害者,她們其實應該盡力逃離這樣的現狀,報警也好,離婚也好,躲開也好,都是避免傷害的手段。可是,你會發現,當你真的要她離開現在的丈夫時,她是做不到的。甚至當別人來指責其丈夫的時候,她還會挺身而出,為他辯護。


還有的人,你會發現她交往的男朋友似乎總是一個類型的,比如總是愛劈腿,總是愛暴力她,往往這樣的人和歷任另一半分手的原因也是雷同的。我們常常會想,為什麼她就不能吃一塹長一智呢?老是在一個坑裡摔跤,是沒腦子嗎?


其實,你會發現,這一類人群她們之所以會重複往日痛苦的輪迴,往往是她們會主動去尋找那些傷害她們的人,然後與其建立親密關係。

如何避免這個事情,有時候是意識上說不清楚的,因為這不是由意識決定的。她的潛意識中她能夠聞到某種味道,這種味道是帶有施虐,受虐,帶有某種虐待,帶有某種可能她他來說還是蠻刺激的東西存在。


再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成長在一個壓抑的家庭的環境,其父母總是對她打她的話,你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當這個孩子長大後,她所找的另一半,就是會打她的人,這似乎成了一種宿命。相反,如果她找到一個很平和的人,她可能覺得這個刺激還不夠。所以,她總是能夠在潛意識中聞到那些可能對她造成傷害的一些人,我們現在稱為渣男。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案例:這個女生她從小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於是她只能跟著自己的外婆生活。外婆呢脾氣比較暴躁,時不時就會動手打她。就這樣,大概還在中學的時候她就找了一個男朋友,然後和對方去了浙江打工。1年後,她回來帶了一個孩子回來,但孩子的父親卻不是那個男朋友,而是另有其人。此後幾年中,她不停地換對象,也生了好幾個孩子,但就是始終穩定不下來。且她每次與人分手的原因都是對方打她,覺得對方不關心她,不愛她。現在快40歲了,她依然在尋找那個“理想中的人”。她跑了,可憐了那些留下的孩子。

如何遠離傷害我的人?(一)丨擺脫渣男體質

我真的離不開他?

案例回顧與總結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上述案例,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共同點:幾乎所有的“受害者”都是“主動”去尋渣男,她們的潛意識中她能夠聞到某種味道,然後促使自己靠近這樣的人,吸引這樣的人。


究竟為什麼她們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

這類人群有哪些共同特質呢?

如果你是這類人群,又該如何拯救自己?


我們下期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