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历史自述:土帅没希望,洋帅要方法

难题摆在足协陈新主席面前,里皮甩手走人,国内要求土帅临阵的呼声很高,更要命的命悬一线的世界杯小组出线不容有失,如何决断真伤脑筋。

其实,明天难断,可以回顾历史,经验教训就是最好的老师。

国足请外教的原因,我感觉是当年的519埋下火种,其时国家队人才济济,在亚洲绝对强队待遇,没想到在对阵弱队香港时大意失荆州,被香港队主教练号称智多星的郭家明摆大巴成功,没有破密集防守的经验的国足,很不理智想要大胜对手,如此错误的赛前策略直接断送好局,引发球迷第一次大规模球闹,彻底终结主教练曾雪麟之后的全部执教生涯,第一次打平即可出线的好风景,因为主教练的不理智,在球迷和各级领导的要求大胜压力下,变形再变形,对比现在,好像历史又要重演。

后来国际比赛增多,屡换土帅,但是,不论是徐根宝的吉隆坡惨败,演绎著名的最后"黑色三分钟",还是戚务生洒泪金州,主场领先两球被伊朗连扳四球,都是因为土帅在国际比赛中的战术与临场经验不足,痛失好局。

九十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对外的比赛增多,不熟悉现代足球的中国迫切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于是德国的是斯拉普纳来了,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必定不是最高水平,双方都没经验,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也很正常。

其后来请了嘴皮子麻利的霍顿,纸上谈兵的高手,赛场上的弱者,给国足带来些许现代足球理论知识,仅此而已。

国足贴牌外教,没有一贴就灵,早就证明他们不是万能的。现在中超联赛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巨资涌入,全世界一流外教在中国已成常规风景,但是国足依然故我,依然证明外教不是光谱抗菌药,可以包治国足百病。

中国足球请外教的历史,只有翻到了米卢这一页,才真正取得成功。

为什么?

他是外人,外教,但他是前南斯拉夫人,他比西方人更理解中国的制度优势,他在中国特色国情的环境里,游刃有余,他遇到了一个睿智的足协主席闫世铎,他可能是足协主席中,和足球距离最大的一位,他不像亮剑里的团长,更像一个政委,他铁腕,也有手段,他顶住压力,给了米卢最大的空间和机会,可以说,这个空间是外教中最大的,因为米卢几乎输掉了所有的热身赛,如果闫世铎不给米卢机会,他也得不到自己最后圆满的机会,中国至今还不能完成世界杯决赛圈的首次一游。

闫世铎理智冷静的处理了球员与米卢之间的关系,米卢上任的环境,其实是所有外教中最恶劣的,上任之初,绝大多数媒体质疑,说他的训练太普通,是水货教练,继而有球员在训练中消极,郝大炮直接向米卢点名带姓的开炮,当然闫世铎在领导层面顶住了,米卢在他的执行层面也扛住了,这才有了国足唯一一次的世界杯出线。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在土帅没有明显的进步,并且在外战方面没有特别成绩的时候,冒险无疑是失败的代名词。

但是,找外教也不是万能的,外教与国足的国情不搭是肯定的,如何协调是你足协的能力体现。

以我的经验,足协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找合适的外教,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因为有了归化球员,现在多了高拉特,加上前面的埃尔克森,我们自己的武球王,只要有好的外教,小组出线应该不成问题。

希望足协清楚现状,现在不是议论土帅和洋帅的时候,是找合适洋帅,如何协调、服务好洋帅的时候。

国足历史自述:土帅没希望,洋帅要方法

时间很急,真的没有时间浪费。


国足为什么要请洋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