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酷的古代攻守戰是如何佈局的?圖文講解

大家好,我是歷史社會哥,可能寫的不到位,感謝閱讀。

為了對抗防禦方的工事加成中最簡單的城牆高度差,攻城方可以選擇的典型方式是構造攻城塔雲梯之類,但是這種東西由於運輸不便,通常並非隨軍攜帶而是就地收集材料製作。

殘酷的古代攻守戰是如何佈局的?圖文講解


於是在攻城方進行前期準備作業的過程中,守城方的出擊行為可以極大的牽制攻城方精力,他需要額外調配相應兵力去防備出城通道,需要必要的機動兵力以防萬一,然後剩下的人才會去收集材料。如果守城方打死不出城,材料收集過程便會大大加快。

殘酷的古代攻守戰是如何佈局的?圖文講解


同理,在製造過程中,如果守城方不願出城,攻城方可以把材料放在距離工事較近的地方進行組建,可以有效縮短沉重的攻城器械的推進距離。如果守城方在組建過程中依舊不斷襲擾,組建效率就會大為降低,人力上的額外消耗是顯而易見的。

殘酷的古代攻守戰是如何佈局的?圖文講解


如果守城方在材料收集和組建過程中擺出不依不饒的出擊態勢,作為攻城方在低效製造攻城器械的同時,攻城作業時同樣需要防備守城方的出擊態勢,以避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攻城器械受到損失。

殘酷的古代攻守戰是如何佈局的?圖文講解


這種對於攻城方的人力物力精力牽扯出來的額外消耗是顯而易見的,甚至有時候僅僅需要守城方作出一個出擊姿態,而也正是由於城牆工事的存在,給守禦方帶來了一個極大的容錯度。所以除非差距太大,不然通常都會建議守城方對攻城方進行防守反擊的出城作戰,

殘酷的古代攻守戰是如何佈局的?圖文講解

哪怕出擊部隊作戰失誤,受到了兵員損失,但除非是災難性的戰術失敗導致守禦兵力喪失,少量的人員損失並不會當即影響到守城作業,通常狀態下只是縮短了防禦作戰持續消耗下的守禦時間。而且城牆並不會因為出城作戰失利這件事而自行垮塌,甚至能憑藉我軍還有城牆防守這件事,給防守方提供談判的資本,因此出城作戰屬於一個風險小而受益大的戰術選擇。

殘酷的古代攻守戰是如何佈局的?圖文講解

您對古代戰爭有何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