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產”變“資產”中國逐步完善科技創新“閉環”

“知產”變“資產”中國逐步完善科技創新“閉環”

“南山區-中山證券-高新投”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正式發行。深圳市潤貝化工有限公司成功融資1500萬元。新華社發

新華社深圳4月11日電(記者孫飛 印朋)今年3月獲得1500萬元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的“活血”,讓潤貝化工董事長劉俊鋒如釋重負。

“我們是航空新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的綜合服務商,比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高分子季銨鹽材料,製成消毒劑、洗手液等,應用於飛機客艙等場景。”劉俊鋒說,新冠肺炎疫情對航空業帶來衝擊,我們也受到一定影響,用“知產”質押而非房產抵押,為我們雪中送炭。

潤貝化工位於深圳市南山區,高質量發展迸發的“創新”能量,讓這裡匯聚了160餘家上市企業、4000餘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被稱為“中國硅谷”。

騰訊、中興、邁瑞、大疆、傳音、康佳……一大批科技巨頭的背後,是南山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佔全國八分之一的“知識稟賦”。

如何將“知產”進一步流通,更便利地成為“資產”,發揮更大作用?

3月下旬,“南山區-中山證券-高新投”知識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正式發行,在南山區具有“知產”的4000家企業中,相關機構篩選出12家對疫情防控作出貢獻的企業入池,包括菲鵬生物、潤貝化工、新綸科技等。

中山證券總裁胡映璐介紹,12家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為年利率2.98%,發行規模3.2億元,基礎資產借款人或其關聯方以其持有的知識產權(發明專利、實用新型等)向深圳市高新投小貸公司提供質押,涉及50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從‘知產’到‘資產’,這次發行的產品具有抗擊疫情主題明確、底層知識產權質量優良、企業融資成本低廉、對接融資金額較大的特點。”深圳市南山區委書記王強說。

以知識產權證券化為代表的努力方向,正在完善科技創新的“閉環”,助力中國加速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4月7日發表的新聞公報顯示,2019年,中國成為該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框架下國際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中國華為公司以4411件申請連續第三年成為企業申請人第一名。

“知产”变“资产”中国逐步完善科技创新“闭环”

知識產權“力量”讓大疆等創新企業迅速發展。2月26日,一名飛手在廣東江門操作大疆植保機。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知識產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評估難、流通弱等現象。而一些業界人士也表示,當前的企業融資仍以不動產抵押等作為主要方式。而嗷嗷待哺的中小創新企業,往往面臨難有房產等實物抵押的窘境。

“知識產權證券化等相關產品,正在將社會資產的‘標尺’由自然稟賦型的房產、地權,向知識稟賦型的技術、專利演化推動,潛力巨大。”胡映璐說。

“企業一開始有顧慮,擔心融資成本高。”南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鬍再霞說,知識產權評估難度較大,配套基礎環境建設有待提升,在這一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中,為了降低發行利率,南山區貼息一半,將利率從5.96%降至2.98%。

深圳證券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深交所已對五單知識產權證券化項目出具無異議函,擬融資規模60.34億元,其中已發行五期,發行規模24.47億元,市場份額佔比58%。

“相較於傳統融資方式的企業價值評估,或者擔保物的選擇,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出現是一個創新,代表了新的潮流,也為更多知識密集型企業融資提供便捷的通道。”菲鵬生物財務總監宋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