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背後的祕密,宋真宗的自我欺騙之旅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六位皇帝封禪泰山,分別是始皇帝、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以及宋真宗。

封禪泰山是古代中國最高規模的祭祀活動。唐張守節《 正義 》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封禪泰山就是向天地敘功,一般大臣有什麼大的功績都會向朝廷敘功,如果皇帝有大功勞應該向誰敘功呢,畢竟人間皇帝最大。所以只能向天地敘功了,這就有了封禪泰山。

“大中祥符”背後的秘密,宋真宗的自我欺騙之旅


歷史上敢封禪泰山的皇帝屈指可數,秦皇漢武自不必說,光武帝再造漢室也值得去拜上一拜,唐高宗唐玄宗雖然比不上前面三位,但是也是於李唐天下有大功的皇帝,唯獨這宋真宗,怎麼看怎麼是亂入的存在,那麼宋真宗是出於什麼目的去泰山丟這一次臉呢?

一 說不過去的澶淵之盟

公元1003年,蕭太后帶著耶律隆緒親率20萬大軍南下伐宋,史稱澶淵之戰。這場仗,明面上是遼國對後周年間被周世宗奪去的關南十縣的收復戰爭,甚至是一場試圖入主中原的戰爭。但是實際上這是蕭太后在以戰促和。

“大中祥符”背後的秘密,宋真宗的自我欺騙之旅


1、蕭太后是遼國曆史上堪比武則天的人物,在她的丈夫耶律賢當皇帝的時候,她就已經被提到了和耶律賢同等的位置,所有的軍國大事統一由蕭太后處理。耶律隆緒少年繼位,蕭太后垂簾聽政,在他的治理下,遼國國富兵強,蒸蒸日上,但是,遼國有兩個大問題卻一直無法解決,1003年的時候蕭太后已經五十歲了,自知時日無多的她立志要為遼國起碼解決一個問題。

2、在遼國,漢人官員往往要比本族官員更受信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德讓。這主要是因為遼國那幫當官的,不是姓蕭就是姓耶律,歷史上知名的遼國名臣,就沒有一個跑出去這兩個姓的,不是外戚就是皇室。你姓蕭我也姓蕭,你姓耶律我也姓耶律,憑啥我不能當皇帝。而且遼國他是一種半封建半部落制的國家,這些王公貴族們不僅能當官,手裡都是有兵權的,雖然蕭太后掌權後對這些有兵權大臣們採取了嚴厲的打壓政策,著名的“想先帝了就下去陪他吧”這句話就是蕭太后搞出來的。但是永遠都是治標不治本,遼國內部皇族造反的事太多了。耶律察割、耶律李胡、耶律璟、耶律喜隱等等一代接著一代的造反,是前赴後繼。

3、宋朝的威脅,自宋太宗繼位後,便發動了針對燕雲十六州的對遼戰爭。白馬嶺、高粱河、岐溝關、滿城、雁門關、瓦橋關、君子館等等,整個宋遼邊境在這二十年間就沒有停止過刀光劍影。幾十場仗下來宋遼雙方都是傷痕累累,宋朝收復燕雲之心不死,就一日不會停止對遼國的戰爭。蕭太后擔心自己死後如果宋朝趁遼國內亂入侵,那可能就真的擋不住了。

蕭太后面對這兩個問題的時候很自然的選擇了先解決宋朝的麻煩。宋遼之間雖然是國與國的戰爭,但是其利益糾葛卻非常淺顯,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潘美、曹彬、楊業等一眾宋朝名將也紛紛凋零,宋朝的軍力遠不及太祖太宗當年,遼國要做的就是集結舉國之力把宋朝打疼,讓宋朝主動和自己講和,這樣一來,外患可除。

公元1004年,蕭太后和遼聖宗耶律隆緒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以收復關南十縣為名進攻河北大地,在邊境被楊延昭、魏能、田敏等人打疼了之後選擇繞路進逼澶州城,兵鋒直指開封。

宋朝雖然在定州城外佈下十五萬人的平戎萬全陣嚴陣以待,但是平戎萬全陣打一出生就是被設計用來迎敵的,遼國人只需要繞開大陣,他們就毫無辦法。

數場血戰之後,遼國人進軍澶州城下,破了澶州過黃河,那就是東京。

二真宗皇帝在澶淵之戰的表現差強人意

面對來勢洶洶的遼軍,真宋皇帝和大部分文官的表現與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宋軍將士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在宋遼邊境,振武小校孫泌帶著十名宋軍打埋伏,射殺了兩百多遼國人。楊延昭、魏能、田敏等將率領數千騎兵把遼國人玩的是團團轉,甚至直衝遼軍大營,試圖活捉蕭太后,遼軍是望風而逃。在瀛州,宋軍守將季延渥死守城池十餘日,殺傷遼軍萬人。在澶州城外,李繼隆率領禁軍正面硬碰硬大敗遼軍。一名宋軍小兵操作著三弓床弩一擊必殺,直接把遼軍主帥蕭達覽釘在地上。

“大中祥符”背後的秘密,宋真宗的自我欺騙之旅


而宋真宗呢,河北戰事打起來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卻是南逃,群臣各表其議,但是他們討論的區別僅僅在於是去四川還是去南京。

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堅持真宗皇帝親征,到黃河邊的時候李繼隆打贏了,蕭達覽已經死了,但是真宗皇帝還在那猶豫,寇準直接叫衛士扛著真宗皇帝的御攆過河入城。

此時的遼軍早已是強弩之末,蕭太后萬萬沒想到宋軍的抵抗居然如此之強烈,主帥蕭達覽戰死,將士損失數萬,且前有嚴陣以待的宋軍,後有河北的各路宋朝兵馬也是躍躍欲試。蕭太后本來就是來講和的,但是萬萬沒想到自己處於一個如此不利的地位。

“大中祥符”背後的秘密,宋真宗的自我欺騙之旅


蕭太后不能再等,遂先向宋朝拋出請和的橄欖枝。

寇準看出了遼軍的疲軟,提出了非常強硬的條件:①遼國向宋朝稱臣,②割讓燕雲十六州。否則就把你們皇帝加太后一起包圓了。

但是宋真宗不這麼想,他所希望的只有一條,遼國人趕緊撤出去,條件什麼的好說。

本來是對宋朝大好的局面,但是真宗皇帝卻說願意以每年百萬錢的代價買和平,寇準拉住使節曹利用,設了一個三十萬的上限。

因為真宗皇帝的軟弱,蕭太后不僅撿回一條命,還達到了自己以武力和談的目的,更是給遼國賺了一大筆外快。真宗皇帝雖然取得了百年的和平,但是看看河北大地,到處是被遼國人燒燬的房屋,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百姓,到處都是宋軍死戰留下的屍體。這個和平真的憋屈。

“大中祥符”背後的秘密,宋真宗的自我欺騙之旅


三大中祥符與泰山封禪

澶淵之盟簽訂後,宋真宗非常自豪自己給宋朝換來了和平。但是有一天大臣王欽若卻迎頭給他潑了盆冷水

:“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

別誤會,王欽若可不是什麼正人君子,當年澶淵之戰的時候主張遷都南京的就是他,而且這城下之盟不是恥辱,城下之盟說的是楚國和宋國的事,說楚國圍困宋國都城數日,城內斷糧斷水,但是宋人誓死不降。宋人華元趁夜潛入楚營面見楚將子反,對子反說:“我們的國君叫我明白告訴你:我們已經到了糧空柴盡的地步了。但是,你們如果以為趁此可以逼迫我們訂立和約,把我們置於死地,那是絕對辦不到的!”

楚軍見宋人人人有必死之心,自覺此城難攻,遂與宋國簽訂平等和約。這是勇士才配得上的城下之盟。

倒不是說宋真宗是勇士,但是這城下之盟只不過是王欽若用來騙騙宋真宗的,他的真實目的其實是想貶低寇準,只不過一不注意這一刀也捅真宗身上了。

真宗這下犯嘀咕了,王欽若這樣的人都這麼說我,那天下這麼想的人絕對不在少數,本來以為這次立了大功德,沒想到是有多大臉現多大眼。

王欽若見宋真宗由喜轉悲,自知捅錯刀子了,趕緊寬慰宋真宗:“不如咱們搞封禪吧。”

封禪得有理由,宋真宗鹹平之治確實搞的不錯,但是遠遠不夠封禪的等級,澶淵之盟仁者見仁,爭議過大。不急,王欽若想了個歪點子。

當夜,真宗召當時的宰相王旦前來喝酒,酒興正濃時真宗皇帝著人搬上了一罈美酒:“回去讓你的妻兒也嚐嚐。”

王旦回家後打開罈子,裡面哪裡是酒啊,只見滿滿一罈全是珍珠。

真宗怕王旦反對封祀,遂出此下策來賄賂王旦,王旦不是寇準,既然已經拿了,就只能看著辦。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王旦率群臣早朝完畢時,有司來報,稱“有黃帛曳左承天門南鴟尾上”,趙恆“召群臣拜迎於朝元殿啟封,號稱天書”。

趙恆言:“半夜我剛要睡,忽然臥室滿堂皆亮,我大吃一驚,見到一個神人忽然出現,此人星冠絳袍,對我說:‘一月三日,應在正殿建黃籙道場,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勿洩天機!’我悚然,起身正要答話,神人忽然消失,我馬上用筆把此事記了下來。從十二月一日起,我便蔬食齋戒,在朝元殿建道場,整整一個月恭敬等待,終於盼來了天書。適才城皇司來奏稱在左承天門南發現有帛布懸於屋脊上,即遣中使去察看,回報說帛布還包有類似天書的東西,封口隱然有字。原來正是神人說的天書啊!”

王旦無奈,只能把這戲演下去,當即再拜稱賀。趙恆率百官步行到承天門,誠惶誠恐地把“天書”迎奉到道場:“封受命。興於宋,付於慎,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另外還有黃色字條三幅,內容的意思是說趙恆以孝道承統,務以清淨簡儉,必致世祚長久。趙恆派官員祭告天地、宗廟和社稷。即在崇政殿設齋宴,接受百官朝賀。隨後連下了幾道詔令:大赦天下、改元大中祥符、改左承天門為承天祥符、群臣加恩、特允京師聚飲三日以示慶祝等。又授意大臣陳堯叟、丁謂等加以經義附和。一時間,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爭言祥瑞”的熱潮。三月,由王旦牽頭,動員了文武百官、藩夷僧道及耋壽父老等二萬四千三百餘人,連續五次聯名奏請趙恆封禪。趙恆向三司詢問經費事宜後,即命翰林及太常詳擬封禪儀注,又任命了主要負責官員。六月初,派王欽若為先行官,赴泰山籌辦具體事宜。王欽若一到乾封(今山東泰安)即上言:“泰山醴泉出,錫山蒼龍現。”不久,又遣人將自己偽造的“天書”馳送京都。趙恆再次召集朝臣,宣告自己所夢“來月上旬,將賜天書泰山”的預示。即密諭王欽若等凡有祥瑞立即上報,果然應驗了,王旦等又是再拜稱賀。

當偽造天書,一切準備就緒後,趙恆即於十月初正式就道東行。那“天書”被載以玉輅,在前開路;王旦等文武百官隨從;還有一大批供役人員,組成了浩浩蕩蕩的隊伍,歷時十七天始到達泰山。在山下齋戒三日,始行登山。按照事先擬定的禮注,在山上完成了祭天大典後,第二天又下到社首山行了祭地禮。趙恆改乾封縣為奉符縣;封泰山神為“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之後,又是一連串的慶賀活動。總計這次“東封”,包括到曲阜祭孔在內,前後花了四十七天時間,演繹了一場徹徹底底的鬧劇,而真宗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封禪泰山的最後一位皇帝。後面的皇帝即使有大功,被真宗這麼一鬧,也不好意思再去了。這場由王欽若執導、趙恆主演的鬧劇雖然暫時結束了,但趙恆並沒有停止其“以神道設教”的事業,那些阿諛取悅之徒也仍然不斷向他“爭奏祥瑞,競獻讚頌”,幾至達到“全國上下如病狂熱”的地步。三年以後,在一些人的慫恿下,趙恆又到山西汾陽去行“祭祀后土”(又稱“西封”)大禮。

“大中祥符”背後的秘密,宋真宗的自我欺騙之旅


自己編的笑話,一不小心把自己編進去了。

真宗東封泰山,耗費八百餘萬貫;西祀汾陰,耗資更又八百二十萬之巨,雕三座塑像就用去金一萬兩、銀五千兩,營造二千六百十座建築花費更是無算。數千萬貫估計都打不住。

真宗這麼一趟下來,前幾十年攢下的財富是蕩然無存,相比真宗演戲花的錢,每年給遼國的三十萬貫還真的只能說是九牛一毛。

講道理,宋真宗有資格花這些錢,因為那都是人家自己掙來的,真宗繼位之初,宋朝除了靠海的一面,其他三面都有戰火,在這種情況下,真宗皇帝還是能把宋朝治理的蒸蒸日上,這一點實屬不易。但是他怯懦也是真的,白白浪費掉奪回燕雲的大好機會,甚至宋朝走向強盛的機會也被浪費了。最後更以“大中祥符、泰山封禪”來掩人耳目,挽回自己的顏面。

他晚年因為沉迷道教變得昏聵不堪,多虧年輕的時候找了個好老婆幫他穩住大局,要不然宋朝可能就等不到宋徽宗來敗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