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那坡县自古山石众多,田地十分稀少,但贫瘠的环境并不能阻挡那坡人开荒拓土的决心。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1965年,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会议中,毛泽东主席对睦边县那坡合作社亩产粮400千克的成绩表扬道:“还是那坡好。”为纪念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1965年,睦边县正式更名为那坡县。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感驮岩地下暗藏古文化遗址


坐落在那坡县北部的一处岩洞,名为感驮岩。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至感驮岩时,纷纷有感于它的宏大壮阔而作诗题词。感驮岩一带的地势平坦开阔,岩体雄奇峻峭,堪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1958年,当地农民在感驮岩附近挖取岩泥充作肥料时,挖出了大量的碎石杂物。随后,考古人员从这些碎石中发现了许多石具、陶器和铁器等文物,经鉴定,他们推断,感驮岩的地下隐藏着一处古文化遗址。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感驮岩遗址出土的文物,横跨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文化早期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填补了广西史前文化的空白,2006年,感驮岩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黑衣壮:那坡县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相传,明朝时期,壮族首领侬老发在抵御外族入侵时身负重伤,摔倒在一片树林里。他随手摘了一些野生蓝靛草敷在伤口上,没想到,伤口竟很快愈合。侬老发再次率领族人奋力搏杀,最终击退了入侵者,他的部族得以转危为安。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这场决定生死存亡的战斗中,正是蓝靛草保护了侬老发的生命,进而挽救了整个族群的命运。此后,这里的壮族先民一直将蓝靛草视为逢凶化吉的神物,并演化为用蓝靛草染制黑色服饰的传统。在那坡繁衍生息的这支壮族族群,因全身黑衣装扮,被人们称为“黑衣壮”。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粽子,是黑衣壮用来待客的重要食物,他们用黑芝麻秆烧水、将糯米染黑,再包成粽子,以此来接待尊贵的客人。在重要的节日里,黑衣壮总是以黑色作为最高礼仪,表达最真挚的敬意。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2017年,那坡县政府首次修建了黑衣壮古村落微缩景观,将黑衣壮族群的文化,完整地呈现在广西边疆民族博物馆;曾经的吞力屯,现如今已经改建为黑衣壮风情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山歌悠扬 传情达意


自古以来,壮族先民们就有着以歌为乐的传统,黑衣壮更是一个嗜歌如命的族群,对他们而言,若是没有山歌,生活便失去了几分色彩。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黑衣壮生性浪漫,他们在谈情说爱时以歌为媒,婚礼时以歌祝贺,劳动时以歌聚力,苦难时以歌抒怀,婉转的歌声里,凝聚了壮家人祖祖辈辈的情感与智慧。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20世纪60年代,一首名为《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民歌传唱在中国大江南北,人们纷纷被它的高亢嘹亮所折服,这首经典民歌的唱腔,便是那坡壮族山歌中独具特色的过山腔。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那坡壮族山歌有着数十种唱腔,但均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二十多年来,罗景超遍访乡间收集歌谣,并参与编写出一套壮族民歌歌本,他希望下一代也能感受到到山歌的魅力与价值。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罗景超的努力下,那坡县政府成立了一支名为尼的呀的山歌合唱团,在第三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尼的呀合唱团将那坡壮族山歌唱到了世界的舞台。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2006年,那坡壮族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罗景超是其代表性传承人。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弄平炮台历经沧桑


弄平炮台坐落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顶峰,与越南边境的直线距离不到二百米。炮台的墙壁、顶拱和护墙全部采用大块方石构筑而成。弄平炮台,保卫着祖国的边疆,生活在边关的军民百姓,无不将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视如珍宝。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曾经的弄平炮台,现如今已成为弄平国防民兵哨所,今年四十岁的农宏义是哨所所长,他手下的哨兵,每隔1小时,就要登上炮台顶端,按时观察辖区动向。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今天的弄平哨所和不远处的界碑,犹如守护边境的无言卫士,它们时刻提醒着哨兵们,要牢记保家卫国的使命,也向世人诉说着和平的来之不易。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传统服饰 焕发新生


千百年来,这里的壮族妇女继承并探索出了一整套以织、绣、染为主的特色服饰文化。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2018年,那坡壮族服饰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美英是其代表性传承人。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同年,那坡县政府在百都乡成立了非遗传承基地,赵美英每天都会亲自在这里为学生们讲授壮族服饰的制作技巧,细心、专心是她对徒弟的要求,只有投入地学习,才能领悟到技艺的精髓。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为了让人们再次接受壮族服饰,赵美英开始对传统服装进行改良和创新。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圆领渡边衫,彩绣花肚兜,改良后的壮族服饰,既不失传统,又有着新时代的美感,在那坡县,这样的改良已经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在那坡县,掀起了壮族服饰文化的新潮流。


曾经的地瘠民贫早已成为历史的印记,今天,那坡人正积极地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他们在崇山峻岭间,绽放出中国西南边陲的一缕灿烂霞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