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納粹德國的遠東政策(1933——1941)

試論納粹德國的遠東政策(1933--1941)


試論納粹德國的遠東政策(1933——1941)


納粹德國的遠東政策,在該文主要是指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對遠東的兩個大國--中國 和日本的外交政策.其中--德國--日本的三角關係是考察納粹德國遠東政策的主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是納粹德國的最主要盟友,它們同屬法西斯陣營;而中國則是反法西斯陣營中的一員,與德國處於敵對狀態.但是,這種格局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相反,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由於他在遠東長期推行一種實利主義的外交政策,在這種政策及其執行上,短期的機會主義和長期追求擴張目的的一貫性之間的交叉作用,促使希特勒在不同的時期追求不同的利益,但又始終不放棄他的全球擴張目標.因此,遠東的中國和日本都曾與德國保持過密切的關係.不僅如此,中國在納粹德國的遠東戰略中曾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然而,由於中日關係的對抗性發展,希特勒愈來愈難於將他的對日、對華目標有效地統一起來.並且,隨著中日衝突的不斷擴大,納粹德國的遠東政策不可避免地隱入一促兩難困境.歐戰爆發前夕,希特勒從全球戰略出發,最終拋棄中國,與日本走向結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