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品讀第44章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度就不會有危險

【原文】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道德經品讀第44章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度就不會有危險

【感悟】


名譽和生命比起來,哪一個更可親?生命和財富比起來,哪一個更珍貴?滿足慾望與和喪失生命,哪一個更有害?

年輕時,窮困潦倒,疲於奔命,能夠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相信很少有人會思考上面的這些問題。

那時候,強烈的念頭就是:只要能賺到錢,讓我做什麼我都願意!什麼名、什麼病、什麼健康,什麼生活質量……我只要賺錢,只要養家,只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只要能有一套棲身的房子……

相信很多人會這樣想,我也曾經一樣。然而,不管曾經多苦多難,只要努力,日子一定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當物質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人的慾望會跟著膨脹。世上有一種窮,叫“隱性貧窮”。他們收入不菲,但追求所謂的“高配生活”,不管賺多少錢,永遠月光,永遠不夠用,他們不是失敗者,但是他們的能力、收穫,遠遠匹配不了高漲的慾望。

當面對實實在在的病痛,面對生命的脆弱,比如今年誰都沒有預見到的新冠疫情,他們才驚覺,自己居然沒有一點“餘糧”,完全沒有抵抗意外的能力。


道德經品讀第44章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度就不會有危險


很多人不知不覺,被社會潮流裹挾著向前,人家買了大房子,我也想要;人家有豪車,我也想買;人家每天一身新衣服,我也想光鮮亮麗,只是,那些跟著別人的名聲、財富、權力,真的是自己能夠享用的嗎?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當有一天,病痛悄無聲息進入身體,當生命進入倒計時,當疾病剝奪了自由,回首無法挽回的逝去時光,會不會像于娟那樣,告誡世人:我們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她在博客上說: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道德經品讀第44章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度就不會有危險

只有自己的身體健康,只有擁有鮮活的生命,只有每天享受到高質量的生活,只有與相愛的人在一起,一家人在溫暖地生活,這些,才是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富有,有沒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更大牌的包包,都不重要。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甚愛”指的是過度地貪愛虛名和地位,這樣一定會消耗大量的精力,最終付出慘重的代價。“多藏”是指過度追求財物。

比如經典人物“葛郎臺”,一味地積累增加財富,卻不懂得享受,這樣的擁有與沒有不是一樣嗎?而且,別人知道你“多藏”有財,還容易被“賊”惦記上,有可能遭遇危險,這就太得不償失了吧!

更甚至有些人,為錢財不擇手段,以至違法犯罪,這樣得到的財物與付出的代價相比,“性價比”太低。


道德經品讀第44章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度就不會有危險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不僅告誡我們,要珍惜生命,還給出了兩個方法:一是知足,一是知止。

第一 知足 追求物質財富和名利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過分追求而不知滿足,也就是慾望無止境,這是一切痛苦產生的根源,因此要懂得知足。

第二 知止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殫精竭慮地去追求名利,就會危害自己的生命。要懂得適可而止。


道德經品讀第44章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度就不會有危險

老子在第13中曾以寵辱榮患與人的生命作比較,而本章則是以名利和財富與人的生命作比較。

我們利用聰慧的頭腦、勤勞的雙手,自己的努力,爭取財富和名譽是正當的、應該的,因為,這是我們的活著的價值所在,意義所在,但是,我們必須把握一個度,要知足、知止。

只有這樣,才能既收穫名利,又能保持身體的健康,收穫健康充實、恬淡適意的人生。

老子說的“知足”、“知止”從來不是不需要努力,不能成某些人偷懶的藉口,人,還是需要有上進心,需要努力奮鬥,爭取屬於自己的榮光和名利,這裡所反對的,是“過份”二字。


道德經品讀第44章 知道滿足就不會受辱、懂得適度就不會有危險


【譯文】

名譽和生命比起來,哪一個更可親?生命和財貨比起來,哪一個更珍貴?得到名譽和喪失生命,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熱衷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招致更慘重的損失。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的安樂。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品讀道德經,雲端共說道!私聊加圈,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