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禮喚起心中最真摯的情感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44.禮喚起心中最真摯的情感

咱們上一節講了“禮”是怎麼來的,大家還記得嗎?“禮”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也就是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制定的,那制定“禮”的本意是什麼呢?也就是制定“禮”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呢?那在這一小節中,孔子通過和林放的問答,說明了一下。

“林放問禮之本”,林放據說也是魯國人,和孔子是老鄉,但他是不是孔子的學生,這個在歷史上還不是很清楚,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林放問“禮之本”——就是問制定“禮”的本意是什麼,“禮”的根本是什麼?林放注意到,世間人在行禮的時候,這些禮儀搞得可能很繁瑣,都是一些表面上、形式化的東西。看到這些人好像不能說他不知道“禮”,但也不能說他真正的懂“禮”。

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禮”的根本是什麼,根本不在了,他那種“禮”只能是流於表面了。所以林放在這裡向孔夫子請教,到底什麼才是“禮”的根本,這是問到“禮”的實質。那孔子認為“禮”的本意是什麼呢?在回答之前孔子先誇讚了林放一番,“大哉問!”——問得好!這個“大”不是大小的大,這個“大”是形容詞,形容盡善盡美,你問得簡直是太好了!

44.禮喚起心中最真摯的情感

咱們中國古聖先賢的學問都重視根本。比如說咱們釀酒,酒的原材料是水,所以古人認為酒的根本就是水。又比如說百川歸海,那海的根本就是匯入而來的一條條河流。那“禮”的根本又是什麼呢?在這一節中,孔子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他從兩個現象進行了解答。

第一層,“禮,與其奢也,寧儉”——就是那些禮儀,與其搞得很奢華,還不如儉省、簡單一些。世間人在舉行禮儀的時候,往往弄得排場很大,或是過程繁瑣麻煩、花裡胡哨,殊不知,“禮”的根本是“儉”,“儉”不是節儉、捨不得,而是儉省、簡化,就是去掉那些繁文縟節,留下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禮”。其實,只要內心真正懂得了“禮”,那些表面化的東西,留著不留著,沒有什麼必要。

第二層,“喪,與其易也,甯戚”。“喪”指的是人去世時舉行的喪禮,也是“禮”的一種。古人很看重生和死,死得時候也要舉行禮。孔子說:“喪,與其易也,甯戚!”在這裡關鍵的兩個字是“易”和“戚”,尤其是這個“易”字,從古至今,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解釋,在這裡採用解釋比較順暢的一種,那就是周全、全面,“戚”,這就好解釋了,就是悲慼、悲傷的意思。孔子說:“舉行喪禮,與其辦的很周全,面面俱到,還不如真正的心裡悲傷”,也就是說,喪禮的根本是悲傷。

44.禮喚起心中最真摯的情感

通過“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這兩個層面,孔丘告訴林放,其實“禮”的根本是反應人內在情感的,人心裡最真實的感情,那才是“禮”的根本。“禮”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所以沒必要鋪張浪費來炫耀,“禮”,重在內心中的感受,而不是表面上的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