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雲智融合,新華三領航“智變”

2020年,新冠肺炎這隻“黑天鵝”的橫空出世,羽翼籠罩全球,也打亂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常節奏。

黑天鵝理論的提出者塔勒布在他的《黑天鵝》一書當中,其實提出了“正面黑天鵝”的概念:任何糟糕的事情都有兩面性,反面的黑天鵝是陷阱,而正面的黑天鵝則是機會。

走向雲智融合,新華三領航“智變”

正如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兼新華三首席執行官於英濤所說,“人類的歷史,一直在不斷的變革中演進。變革中的一個規律,就是讓人類的行為越來越有效率,以更少的付出,獲得更大的收益。這些變革,有些源於人類科學與技術既定的發展和演進,有些則源於‘黑天鵝’事件,比如大規模的災難事件,人類對其的反應,也將引發新的變革。”

很顯然,建立在雲計算和大數據的基礎上,人工智能技術支撐的智能化應用,在全國防疫抗疫的工作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比如以健康碼為代表的身份識別,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採取的AI測溫,再有智能化的社區管理和人員隔離等等。這些由疫情倒逼出來的智能化應用,推動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智能化轉型。

這就是正面黑天鵝效應,這就是------智變。

何為智變?

4月20日,一年一度的新華三領航者峰會,首次採取了全程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展現。於英濤表示,我們正處於“智變”的時代,以智能應對突發的變故,以智能促進發展與變化,以智能尋求突破與變革。

怎麼理解智變?

第一,在後疫情時代,企業們為了儘快做到復工復產,催生了遠程醫療、視頻會議、遠程辦公、AI應用等大量數字化服務的落地。這種新的場景化應用,已經進一步喚醒了企業更快走向數字化轉型的慾望和需求,並大幅推動行業智能化的進程。

新華三也用AI助力防控模式的變革。紫光華智視頻雲防控解決方案,萬倍智能圖像解析,同時解析萬路視頻,1萬小時的視頻,僅需1小時即可解析完畢,做到了快速定位密切接觸者與疑似感染人群,減少潛在感染範圍。目前,該方案已經在重慶多個市區進行試點,對抗疫防疫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 3月4日,中央決策層公佈了“新基建”作為經濟建設的長期目標。新基建將5G、AI和大數據中心所代表的雲作為了一種基礎設施。於英濤認為,新基建,主要抓手就是數字化與智能化。5G技術等新型基建設施建設,不僅會賦能百行百業,也同時賦能傳統基建的數字化和智能化。

第三,是新華三自我的智能化轉型。於英濤表示,智能化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AI是我們為實現這一目標,不斷迭代的技術手段”。所以新華三要做到:AI in ALL。不但讓產品和解決方案更具智能,也要助力客戶的業務與運營更智能。

凱文·凱利在《必然》中書中說,“我們想要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慧。”同理,企業並不是想得到雲或者是人工智能技術,他們需要的是基於業務的數字化重塑,是業務的智慧而不是技術本身。

所以,雲與智融合的大幕就此拉開。

走向雲智融合

4月8日,紫光集團宣佈重大組織架構升級——基於紫光雲網板塊的整體發展戰略,整合旗下公司的私有云、公有云、人工智能、視頻雲、軟件服務能力,成立“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在技術、品牌、市場與服務層面全面統一,以全新的“紫光雲”品牌面向市場,傾力發展“雲+智能”業務。

走向雲智融合,新華三領航“智變”

於英濤出任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總裁。在領航者峰會上,他表示,“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將打造全新的紫光雲,實現架構統一、品牌統一、服務統一,提供全棧智能、全域覆蓋的能力,成為智能時代,百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最佳合夥人。”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雲智融合的趨勢這幾年來已經成為了業界的一個大的方向。

早在2018年,騰訊和阿里巴巴相繼啟動了架構調整,騰訊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阿里巴巴則將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將雲和智進行了整合。今年初,華為也成立了cloud&AI BG,華為成立以來的第四個BG,也將雲智融合作為了未來業務增長得目標。

很顯然,通過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的技術融合,能夠更好的為企業提供數字化的服務,這也是當下一個普遍的共識。而紫光集團成立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將其提升至集團核心戰略。這本身也符合業界雲智融合的主流趨勢。

於英濤說:“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在平衡傳統ICT基礎架構和雲化之間的關係。今天我們不再猶豫,將雲和智能融會貫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們要努力在這個主流市場,佔據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才是AI in ALL。”

具體要如何將“智”進行完整的體現?於英濤坦言,“第一是AI in ALL,也就是將AI的技術內置到全部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當中去,比如交換機、防火牆、數據中心等等,比如去年的領航者峰會上,我們就推出了業界首款AI交換機。第二,對百行百業來說,新華三始終是個賦能者,我們會結合合作伙伴的能力共同去幫助這些行業用戶在面對他們客戶的時候,具備AI的能力。”

數字大腦計劃2020

如果將成立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看作是紫光集團對雲智融合做出的戰略性舉措。那麼,新華三在2019年推出的數字大腦計劃,本質上就是對雲智融合在業務層的探索。

走向雲智融合,新華三領航“智變”

新華三推出數字大腦計劃的目的,是通過“智能數字平臺”,以及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智慧應用生態,助力各行各業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通過數字技術,給用戶提供輔助的決策支撐,最終可以做到幫助用戶提供智能業務的升級。

經過2019年的持續投入,新華三已經為1806個客戶部署了數字大腦解決方案,涵蓋政府、運營商、金融、電力、能源、交通、科教文衛、製造、零售、建築、跨國企業等,幫助客戶加速數字化轉型,顯著提升了業務效率、降低業務及運維成本、創造新的業務價值。

以智慧連雲港為例,新華三為其建設了“四平臺”+“三中心”連雲港城市新藍圖,探索新型政務服務模式,實現“秒辦”“指尖辦”“24小時不打烊”等服務新模式;而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則通過新華三為其構建的5G+4K/8K+AI新引擎,鞏固了全媒體時代業務發展根基。

不難發現,這些典型的行業用戶通過具體的解決方案實現了智慧,而云與智能技術作為這些解決方案的內核,變成了一種“能力”,而對這種能力的打造和不斷迭代,就是新華三數字大腦計劃2020所要聚焦的重點。

數字大腦計劃2020,也必然會沿著雲智融合的這條主線來升級。紫光雲戰略升級,將全新打造核心引擎“雲與智能平臺”。

從“智能數字平臺”到“雲與智能平臺”絕不僅僅是字面上的改變,按照於英濤的話說,“如今整合了新華三在ICT領域的優勢,紫光雲在公有云和服務上能力,紫光華智在智能安防上的積累,我們可以真正意義上為用戶提供雲與智能融會貫通的數字化能力。”

雲智融合,未來必然是短兵相接的巨頭之爭,而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群的整合,代表了在新基建時代的這位“領航者”,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