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經不起“第二輪”了!新疫情防控常態下,我們該怎麼做……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但隨著境外輸入風險的持續“加壓”,隨著國內新增病例的悄然“反撲”,我們嚴防境外輸入和疫情反彈的任務變得愈加繁重起來。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當前疫情防控進入新常態、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之際,誰也不願吃“回頭草”,誰也經不起“第二輪”!我們必須上下一心,倍加珍惜和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績和戰果,咬牙再堅持,把疫情防控這根弦時刻繃緊在心裡,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

  1、問問自己,還有什麼沒做好?

  如今,我們走上街頭,是不是有把口罩戴在下巴上的?來到小區,是不是有測量體溫開始“變形”的?路過餐館,是不是有觥籌交錯人滿為患的?明天,初高三年級開學復課了,是不是真的有以為疫情真的離我們遠去了的……

  絕非危言聳聽,事實勝於雄辯——4月16日晚,黑龍江衛健委官網公佈15日新增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軌跡情況,傳染鏈條再度延長,新增感染人數升至36人,其中包括6名醫護人員。1傳36,問責18人!哈爾濱的疫情新變化來勢洶洶,讓我們看到了“大意失冰城”的嚴重後果。

  當時有人還在自我安慰,哈爾濱那離我們天津還1196公里呢……17日夜間,天津市疾控中心就重重敲響了警鐘——哈爾濱16日新增的當地第2例確診病例陳某,曾於4月7日在大慶市與現居天津河東區二號橋街的3人有過就餐、同車等密切接觸行為!

  是不是馬上又有“兵臨城下”的緊張感了?我們是不是該把松得有點遠的那口氣兒趕緊拽回來?是不是該打起十二分精神捫心自問、審視自我——

  對所有入境人員和所有來自疫情高風險地區來津人員的防控措施,我們是否做到全覆蓋、真落實了?醫院、集中隔離點內,對可疑病例加強監測,醫務人員加強防護以及避免交叉感染的種種措施,我們是否真落實了?市民對自身防控措施的到位,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和公共場合的聚集、聚餐,我們是否做到真落實了?

  上述一個環節做不好,一個漏洞堵不住,失守的就將是整個津門,我們就得再來“第二輪”!

  2、想想自己 應該堅持什麼?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絕不是躺在前一階段防控成績單上沾沾自喜就能延續下來的,更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坐等靠要”!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關鍵仍在於,一以貫之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滴水不漏地做到從“國門到家門”的全鏈條、封閉式防控。

  全市各交通場站、口岸,是為第一道關口。對境外和高風險地區來津人員,風險評估、口岸檢疫、航班接駁、應對處置等各項機制,要繼續全力以赴;機場、海關、疾控、公安、邊防檢查、外事部門、相關各區還要繼續奮戰。

  壓實企事業單位防控責任。各用人單位,特別是有入境人員、外事接待或高風險地區員工的,要嚴格落實報告制度和防控規範,嚴守第二道關口。

  抓實社區防控。各街道社區村鎮,做好轄區入境相關人員的信息查驗、政策解讀和人文關懷,嚴守基層防線。

  然而最關鍵的,還是要入境人員和高風險地區來津人員自身及其家屬,不要心存僥倖,要及時、如實上報自身準確信息,積極配合並嚴格遵守集中隔離、居家隔離等各項防控規定。

  解決了“防”的問題,就該下好“準”字棋。“一刀切、大幫哄”的非常態化防控已經是過去時,做好新常態下的疫情防控,必須要有一手“繡花功夫”。

  這手“繡花功夫”是如何煉成的呢?答案是重點人群、重點防控。比如從中高風險地區來津的,需要先集中隔離,無論中外,一視同仁;對有發熱、乾咳等可疑症狀人員,由120負壓救護車轉運至發熱門診檢查;如有確診患者,則由負壓救護車轉運至天津市海河醫院醫療救治;對密切接觸者統一協調,各相關區政府安排車輛,轉運至隔離點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新增本土確診病例要加強流行病學調查,及時發現其中暴露出的防控問題,加固薄弱環節、補上短板漏洞。同時不知不扣地落實好醫院和隔離點內的各項管理措施,杜絕醫護人員感染和區域內交叉感染。

  3、管好自己,還要做些什麼?

  打好上述這套組合拳,我們才能將疫情反彈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才能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保障,才能有效應對新常態之變。說到底,復工和防疫不是一對矛盾體,而是相輔相成。沒有安全保障的復工復產,不過是無緣之木、無水之魚,沒有經濟的健康運行,又怎能給我們戰勝疫情的底氣?擺在我們面前的,是防控和復工兩張考卷,哪張答不好,結果都是零分!一邊守著防疫不能松,一邊護著復工不能停,兩手抓、兩手硬才是全社會科學防控、理性戰“疫”的最有力行動,方顯津沽大地的擔當作為!

  面對“反覆無常”的疫情,不變的則應該是我們每個人堅定的防控決心。告訴自己,不能隨便鬆口氣、歇下腳,還要拿出非常態的作為,將防疫作為一種習慣,轉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方式,做最壞的打算,爭取最好的結果。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特別是跨省域的流動,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不擁擠,正確做好消毒,保持1-1.5米安全距離……這些我們在疫情期間養成的習慣,需要進一步鞏固。這也是常態化防控的“題中之意”:疫情防控由過去的大張旗鼓,變為了如今的潤物無聲,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變為了如今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5·1長假即將到來,放飛自我的“群體性”活動,不顧後果的“報復性”購物和聚餐,拉家帶口的“聚集性”旅遊和遠行,結果很有可能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習以為常的“零新增”不代表“零風險”,全國和全市上下付出大量心血、無數犧牲換來的疫情持續向好形勢,不能因我們的疏忽大意,付之東流!

  新常態下,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變身防控的紮實行動者,才能成為最終勝利成果的受益者。(評論員 慕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