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联手开启“生命营救”,儿童医院专家从7个月大患儿胸腔切除直径20厘米肿瘤

重庆之声4月20日讯 近日,在经历了四川、重庆间的联合转运和多学科联合诊治后,一名7个月大、来自四川广安的胸腔“巨大肿瘤”患儿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获新生。

患儿命悬一线,川渝联手开启“生命营救”

3月30日,7个月的俊俊因“咳嗽4天,气促2天”入住当地医院治疗。胸片提示,患儿心影增大,引发呼吸困难、心率下降。在广安一家医院进行心肺复苏后,医生判断,俊俊必须转院治疗,目的地是位于重庆的重医儿童医院。两家医院迅速对接,当晚,广安当地医院派出一辆救护车,连夜护送孩子前往重庆。这一边,重医儿童医院打开绿色通道,当这两来自四川的救护车抵达院区,立即对患儿开展检验检查。

川渝联手开启“生命营救”,儿童医院专家从7个月大患儿胸腔切除直径20厘米肿瘤

“CT等检查显示,患儿存在一个占据大半边胸腔的占位性病变,我们判断,这很可能就是压迫到患儿气管和心脏从而引发的呼吸骤停的‘元凶’。”重医儿童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吴春教授介绍。为尽快明确肿瘤性质,医院随即患儿胸腔内的这一病变组织进行了活检,结果显示胚胎来源性可能性大。“必须行手术治疗。”当天,经胸心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外科、呼吸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多科联合会诊,基本敲定治疗方案。

克服三大难题,专家从患儿胸腔切除直径20厘米“巨大肿瘤”

这注定不是一台轻松的手术。4月10日,重医儿童医院麻醉科主任叶茂教授为孩子担当手术麻醉师,胸心外科主任吴春教授亲自主刀,手术开始。术中,吴春发现,想要切掉这个“巨大肿瘤”并不简单,需解除三大难题:大、杂、紧。在患儿胸腔内,光病变的实体组织就有15cm,包括周围软组织在内,需切除病变组织的最大直径已达20cm,接近患儿胸腔的2/3。此外,专家们发现,这块肿瘤的上端为软组织,中间有骨骼,不易移动,下段有类似脂肪的组织,一碰就碎,而且,肿瘤组织紧紧地生长在肺部的主动脉上,切除难度巨大。“主动脉上任何一个闪失引起的出血都是致命性的,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吴春说。

手术中,吴春屏气凝神,成功分离并结扎了3支由主动脉直接发出的肿瘤滋养动脉之后,采用多角度多方位、分段切除的方式、耗时近2个小时,将肿瘤完美切除。甩掉“巨大肿瘤”后,手术台上的俊俊呼吸循环系统很快转为正常。“大家都松了口气。”一名参与手术的洗手护士事后回忆。

川渝联手开启“生命营救”,儿童医院专家从7个月大患儿胸腔切除直径20厘米肿瘤

目前,小俊俊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儿童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不久后就可以出院。据吴春教授介绍,他们在俊俊的后期病检中发现,这块“巨大肿瘤”中生长着类似脊柱和骨盆的组织,属于广义的寄生胎。“这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相当于说,患儿体内的病变组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肿瘤,它实际上是一个‘胎内胎’,是患儿在母体内孕育过程中,在他身上寄生的另一个或几个不完整的胎体,发病率仅五十万分之一。”

重庆之声记者向含笑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