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記-短暫的春秋-與機會失之交臂的公司-sun microsystems

讀書記-短暫的春秋-與機會失之交臂的公司-sun microsystems

閱讀總結自吳軍博士所著《浪潮之巔》第一版第十二篇:短暫的春秋-與機會失之交臂的公司之一太陽公司(Sun Microsystems)


1.從斯坦福大學孵化出的高科技公司首推SUN.

它的輝煌:(基於2000年)

  • 最早進入中國市場並直接與中國政府開展技術合作的計算機公司
  • 全球擁有5萬僱員
  • 市值超過2千億美元,而且遠超今天市值排名第二的google的1700億美元和排名第三的IBM的1600億美元
  • 辦公面積超過50個足球場(45萬平方米),並且還有10幾個足球場大小的辦公樓正在建設
  • 打敗了包括IBM在內的全部工作站和小型機公司
  • 依靠solaris和java成為在操作系統最有可能挑戰微軟的公司
  • 為google培養了CEO埃裡克.施密特和首任工程部副總裁Wayne.Rosen,一定程度上奠定了google工程部門的基礎


2.sun從1982年成立到2000年達到頂峰用了近20年時間,而走下坡路只用了一年,足以令經營者為戒。

3.sun名稱的由來,其實是斯坦福大學校園網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的首字母縮寫

4.sun公司的位置非常像微機爭霸戰中的蘋果公司,它有自己成套的硬件和操作系統,但是它缺乏應用軟件,sun公司自己的star office至今恐怕除了它自己沒有其它像樣的公司在使用。

而微軟只做軟件,而且只做操作系統,數據庫和辦公軟件等少數但同時是至關重要的軟件。這三種軟件是一個企業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做事情需要分個優先級和選擇針對重點來突破。

5.sun公司的衰落源於過度沉浸在賣硬件獲取大量利益的前提下,而忽視了軟件方面。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前,sun公司依靠賣硬件謀取了大量的利益主要依賴於硬件,2000年的互聯網刺激,依靠技術優勢蠶食DEC,HP等的市場份額,以及其它未開發的處女地。2000年後互聯網泡沫破裂,只依靠硬件謀利的sun面臨需要的大幅減少,所剩無幾的可開發的處女地時,導致sun的衰落

6.在sun公司的衰落中,有兩個人從中吸取了教訓,就是後來成為google CEO的施密特和太陽現在的CEO 施瓦茨。

施密特當時是太陽公司主管軟件的副總裁,他從太陽失敗的教訓中總結出了反摩爾定理,施密特認識到依靠硬件的利潤是不斷下降的,而IT服務業的利潤則是恆定的(並隨著通貨膨脹而略有增加)

7.事實證明,微軟雖然是IT史上最可怕的對手,但是並非無懈可擊,歷史上oracle,intuit,adobe,yahoo,google都在自己的領域打敗了微軟,微軟雖然有世界上最好的計算機科學家和軟件工程師,但是它的產品在技術上很少領先於競爭對手,它更多的是靠商業優勢取勝。上述公司看到了它們和微軟競爭的關鍵所在,利用技術優勢固守自己的領域,不給微軟可乘之機,並最終勝出。



歷史回放:

太陽和微軟之爭已經成為歷史,其中的經驗教訓卻值得科技公司總結。

1.太陽公司首先輸在人上(或者說人才體制上),太陽公司的執行力不足,效率低下。太陽不缺乏英才,但是它平庸而大鍋飯式的管理實際上是在進行劣勝優汰。太陽公司很多人離開後都比在太陽幹得出色得多,其中包括google的CEO施密特和juniper的共同創始人bjorn licencres以及google早期很多資深的工程師,在太陽公司擔任過副總裁的google前副總裁羅森.韋恩講,在人才競爭中最厲害的一招是從對手那裡挖到好的人,而同時必須讓它把那些低於平均水平的人全留下來。

2.人才儲備的錯誤,太陽公司一方面沒有留下優先的人才,卻保留了大量平庸的人,這是一方面,而且另一方面是,世界對信息科技行業的需求發生了變化,當初太陽儲備的人才中,很多是硬件和系統的人才,這些人才的知識結構已經過時了。

3.太陽公司的致命錯誤就是沒有將太陽與微軟的操作系統之爭和互聯網開發工具之爭放在和HP/DEC等服務器公司市場爭奪之上。太陽公司的正確做法是聯合,兼併和扶助大大小小的UNIX軟硬件公司,同時開源solaris,而不是打壓其他UNIX公司,也許google從太陽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和以往大多數網站都希望其它網站關門自己獨大不同,google一直在幫助其它網站共同發展,分享利潤,它的同盟軍包括AOL,ASK JEEVES在內的上百萬個網站和網上銷售商,這樣它在和微軟的競爭中至今處於不敗之地,因為後者不是簡單地與google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