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sun microsystems

读书记-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sun microsystems

阅读总结自吴军博士所著《浪潮之巅》第一版第十二篇: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之一太阳公司(Sun Microsystems)


1.从斯坦福大学孵化出的高科技公司首推SUN.

它的辉煌:(基于2000年)

  • 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并直接与中国政府开展技术合作的计算机公司
  • 全球拥有5万雇员
  • 市值超过2千亿美元,而且远超今天市值排名第二的google的1700亿美元和排名第三的IBM的1600亿美元
  • 办公面积超过50个足球场(45万平方米),并且还有10几个足球场大小的办公楼正在建设
  • 打败了包括IBM在内的全部工作站和小型机公司
  • 依靠solaris和java成为在操作系统最有可能挑战微软的公司
  • 为google培养了CEO埃里克.施密特和首任工程部副总裁Wayne.Rosen,一定程度上奠定了google工程部门的基础


2.sun从1982年成立到2000年达到顶峰用了近20年时间,而走下坡路只用了一年,足以令经营者为戒。

3.sun名称的由来,其实是斯坦福大学校园网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的首字母缩写

4.sun公司的位置非常像微机争霸战中的苹果公司,它有自己成套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但是它缺乏应用软件,sun公司自己的star office至今恐怕除了它自己没有其它像样的公司在使用。

而微软只做软件,而且只做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办公软件等少数但同时是至关重要的软件。这三种软件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做事情需要分个优先级和选择针对重点来突破。

5.sun公司的衰落源于过度沉浸在卖硬件获取大量利益的前提下,而忽视了软件方面。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sun公司依靠卖硬件谋取了大量的利益主要依赖于硬件,2000年的互联网刺激,依靠技术优势蚕食DEC,HP等的市场份额,以及其它未开发的处女地。2000年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只依靠硬件谋利的sun面临需要的大幅减少,所剩无几的可开发的处女地时,导致sun的衰落

6.在sun公司的衰落中,有两个人从中吸取了教训,就是后来成为google CEO的施密特和太阳现在的CEO 施瓦茨。

施密特当时是太阳公司主管软件的副总裁,他从太阳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了反摩尔定理,施密特认识到依靠硬件的利润是不断下降的,而IT服务业的利润则是恒定的(并随着通货膨胀而略有增加)

7.事实证明,微软虽然是IT史上最可怕的对手,但是并非无懈可击,历史上oracle,intuit,adobe,yahoo,google都在自己的领域打败了微软,微软虽然有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但是它的产品在技术上很少领先于竞争对手,它更多的是靠商业优势取胜。上述公司看到了它们和微软竞争的关键所在,利用技术优势固守自己的领域,不给微软可乘之机,并最终胜出。



历史回放:

太阳和微软之争已经成为历史,其中的经验教训却值得科技公司总结。

1.太阳公司首先输在人上(或者说人才体制上),太阳公司的执行力不足,效率低下。太阳不缺乏英才,但是它平庸而大锅饭式的管理实际上是在进行劣胜优汰。太阳公司很多人离开后都比在太阳干得出色得多,其中包括google的CEO施密特和juniper的共同创始人bjorn licencres以及google早期很多资深的工程师,在太阳公司担任过副总裁的google前副总裁罗森.韦恩讲,在人才竞争中最厉害的一招是从对手那里挖到好的人,而同时必须让它把那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全留下来。

2.人才储备的错误,太阳公司一方面没有留下优先的人才,却保留了大量平庸的人,这是一方面,而且另一方面是,世界对信息科技行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当初太阳储备的人才中,很多是硬件和系统的人才,这些人才的知识结构已经过时了。

3.太阳公司的致命错误就是没有将太阳与微软的操作系统之争和互联网开发工具之争放在和HP/DEC等服务器公司市场争夺之上。太阳公司的正确做法是联合,兼并和扶助大大小小的UNIX软硬件公司,同时开源solaris,而不是打压其他UNIX公司,也许google从太阳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和以往大多数网站都希望其它网站关门自己独大不同,google一直在帮助其它网站共同发展,分享利润,它的同盟军包括AOL,ASK JEEVES在内的上百万个网站和网上销售商,这样它在和微软的竞争中至今处于不败之地,因为后者不是简单地与google对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