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4月15日,遼寧葫蘆島一位年輕媽媽因自己10歲的女兒在上網課期間不聽話,與孩子之間摩擦不斷,一氣之下,拖著女兒就往大海里衝。

春天的大海里,海水溫度並不高,大浪一個接著一個,母女倆站在離岸30多米的海里,孩子嚇得哇哇直哭。

所幸的是,這一幕被人看見並報了警,母女倆這才被民警給拉回了岸邊,沒有釀成大錯。

媽媽上岸後,心緒總算平復了下來。她告訴民警,孩子在上課期間,不但學習不認真,還經常和她吵架,拉孩子跳海只是想嚇唬嚇唬她。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在2020年這段超長網課期間,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

有被孩子氣得跳河的、跳海的,還有媽媽帶著孩子輕生的,說實話,80、90後的父母真心不易,被網課逼瘋,被孩子氣得分分鐘想暴走。

其實,媽媽的情緒大爆發,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學習不用功,還有許多其他的複雜原因,堆積在一起,就極易一點就著。

比如,隊友不給力,光說不練,或者視而不見,教育孩子的重任全落在一個人的頭上,心裡難免怨氣積壓。

再比如,網課需要準備的內容太多,孩子不會做,父母忙不贏。日積月累下來,媽媽就將怨氣撒在了孩子身上。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網上最近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

江湖上傳聞,孩子上網課至少需要成立6個保障組:

  • 1、技術支持組:(資料下載打印、網絡調試、視頻切換)
  • 2、監督管理組:(禁止走動、雜音、小動作)
  • 3、服務保障組:(端茶倒水做飯、各種道具)
  • 4、攝影攝像組:(採集視頻照片留痕)
  • 5、聯絡通訊組:(時刻專注釘釘、微信、QQ群信息)
  • 6、安全保障組:(隨時阻止老二帶著玩具衝入現場)

段子雖然是個笑話,如果真如段子所說,六大保障組全部配齊,至少也得安排6個人。試想一下,6個人的工作量全擠壓在一個人頭上,那麼,這位媽媽離崩潰也不遠了。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像這位媽媽崩潰後嚇唬孩子跳海的,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

相信不少父母都喜歡在生活中使用“嚇唬教育”,人人為人父母,都是第一次,經驗難免不足。從0到1陪伴孩子成長,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許多挫折。

簡·尼爾森在她的著名著作《正面教育》中曾提出一個概念,那就是我們要想辦法“贏得孩子”,而不只是“贏了孩子”。

贏得孩子,是指大人維護孩子的尊嚴,用尊重的態度去與孩子溝通,最終讓孩子心甘情願地聽從父母的建議。

而贏了孩子,就如同視頻中的這位媽媽,採用極端的教育方式,恐嚇孩子,將孩子嚇哭,逼著孩子承認錯誤。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孩子積壓在內心的怨氣下一次可能會爆發得更加激烈。

每一個聽話的孩子都不是被恐嚇出來的。

而每一個極端主義思想的父母,也教不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01

恐嚇教育,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影響:

1、恐嚇教育,會毀掉孩子的安全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一旦孩子與自己的節奏有所偏差,剛開始父母還會對孩子耐心地勸告、講道理。而當孩子反抗父母的意見時,父母就會暴跳如雷,最後來一招恐嚇“我不要你了。”

父母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達到自己的期望值,而孩子卻將這句話信以為真。

孩子年齡太小,無法理解這一句恐嚇之言。在他們的世界裡,父母便是他們的天,如果父母不要自己了,那就意味著自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這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為了迎合爸爸媽媽的愛,孩子表明老實聽話。而內心深處,又時刻在痛苦和恐懼,擔心父母哪天一言不合真的丟了自己。

所以,恐嚇教育,正在一步一步地毀掉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紐帶,毀掉孩子的安全感。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2、恐嚇教育,會養育出緊張焦慮的孩子

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長記性,總是喜歡下“猛藥”。

家長為了讓孩子迎合自己,編造出許多危言聳聽的說辭,為孩子描述一個巨大無比,超級恐怖的畫面。這些畫面剛開始會衝擊孩子的認知,給孩子營造一個可怕的環境。孩子身處其中,會有強烈的緊張感,時間長了,還會產生焦慮的情緒。幻想著家長描述的那個可怕場景真的某天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根據有關研究數據顯示:

被恐嚇長大的孩子,心智不成熟的,家長帶來的這種恐懼心理可能會困擾孩子1-2年。

心智成熟的孩子,當意識到恐嚇的事情並不會真的發生時,也明白了家長只是嚇唬嚇唬他們而已,那麼恐嚇教育的有效期便會瞬間結束。

02

當恐嚇教育失去效力,家長接下來會面臨更多的孩子問題。

1、孩子會學會反抗

當心智成熟的孩子識破家長的小伎倆時,接下來,他很有可能不再順從父母,不再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伴隨著孩子年齡逐漸增大,心智越來越成熟,分辨真假的能力越來越強,他們對父母的這種恐嚇就會毫不在意。父母恐嚇的多了,孩子反而還會故意和爸爸媽媽唱反調。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2、父母會失去威信

恐嚇教育並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它是父母撒的一個小小的謊言。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會對父母的話分辨出虛實,因此長期的恐嚇教育,只會讓父母在孩子面前逐漸失去威信,到最後,教育不成,反丟了威嚴。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03

除了恐嚇教育,家長究竟該用什麼辦法來引導“不聽話”的孩子呢?

1. 學會接納孩子

相信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

孩子長成什麼樣,與家長的教育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甚至可以這樣說,什麼樣的家長,就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如果孩子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是否是家長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是家長干預過多,控制太多?

如果孩子喜歡玩手機,是否是生活中的爸爸媽媽看手機過多?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的言傳身教裡,隱藏著孩子十年後的樣子。

父母要時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與缺點。先從自身找原因,才能進而改變孩子。而不應該本末倒置,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到自己想要的樣子。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2. 在孩子依戀期,多陪伴孩子

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過,孩子的許多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方式。

還記得去年那個與母親在車裡吵架,一怒之下衝下車,從橋上匆匆跳下,結束了生命的小夥子嗎?

生活中這樣的新聞比比皆是。心理脆弱的孩子,時常會因家長或老師的一句責備之言,頭腦發熱,做出無法挽回的衝動之事。

深究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大多與孩子的生活環境有關。

除了與老一輩的寵溺,孩子過得太過順遂有關外,還與孩子依戀期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有著莫大的聯繫。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父母在孩子該陪伴的時候缺席,讓孩子長期的依戀沒有得到滿足,就極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缺陷。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今許多的家長將孩子交給老人撫養,等到孩子長大回到父母身邊時,父母卻再也走不進孩子內心深處的原因。

所以,在該陪伴的年紀多陪陪孩子,畢竟依戀期不過短短的幾年。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3、多采用“愛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一種心靈相連的活動。唯獨從心底發出來的,才是最打動人心靈的。

親子之間,更需要愛做基礎,做紐帶。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連起碼的愛都沒有,那還談什麼教育呢?

愛是什麼?愛代表著尊重、理解、信任與愛護。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南京曾有一個聾人女孩叫周婷婷,1歲半因藥物致使雙耳全聾,3歲半才開口說第一句話。

他的父親並沒有因為女兒的缺陷而放棄孩子,反而用極大的愛和付出幫助自己的女兒成長。

周婷婷沐浴著父親的愛長大,內心也充滿陽光,學習成績優異,小學連跳兩級,後被遼寧師範大學錄取,畢業後又進入了美國一流的聾人大學攻讀心理諮詢專業碩士。

她是我國第一位少年聾人大學生畢業生,中國的"海倫·凱勒",她的事蹟後被編成書《牆角的小婷婷》,以激勵和引導更多的人。

媽媽逼孩子跳海,被救後稱是“嚇唬”一下,教育真到了如此境地?

從來沒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

中國大部分的父母羞於表達愛,他們更習慣用嚴格、冷漠的方式來對待孩子。而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這樣的家庭環境,只會令他們感到孤獨和嚴厲。久而久之,孩子也開始變得冷漠了。因此,不要羞於對自己的孩子表達愛。無論是夫妻之間的愛,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需要讓孩子看到並感受到的。

心中有愛,才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礎。

雙魚媽媽寄語:

為人父母,責任重大。每一對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教育是父母的一場修行,因此,別總恐嚇孩子,恐嚇只會給教育挖下一個坑,跳進去的,最後還是家長自己!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您關注、評論、轉發、點贊和收藏,您的每一個小小動作都是對我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我在育兒的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為大家提供更多的優質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