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湖南常德| 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朱德元,1963年6月生於常德桃源縣佘家坪鄉雷鋒山村,湖南省“桃源工”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出身世家,一心從藝

朱德元出身“桃源工”世家,外祖父李柳堂,父親朱文安,都是“桃源工”正宗傳人,在沅澧一帶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從小耳濡目染,愛上木雕,17歲便跟隨父親學藝。一套完整的木雕刀具有120件左右,當年學藝時,從分清圓刀、平刀、斜刀,到熟練掌握圓雕、浮雕、透雕等技藝,他就花了5年時間。

湖南常德| 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每一刀下去,都不能有半點馬虎

湖南常德| 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朱師傅的老花鏡和他心愛的雕刻工具

在父親的嚴格培訓和自身努力下,朱德元的雕刻技藝日臻成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好評。

1981至1983年,他隨父親參加桃花源淵明祠第一期修復工程;1984至1985年受邀對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進行全面修復;1988年,承接澧縣文廟木雕工程的修復;1990至1994年,帶領數十位木雕藝人及師兄弟修復了桃花源古建築及景點二十多處;1999至2002年,主持雕刻常德市博物館鎮館之寶“中華根”,該作品還榮獲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他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應邀北上內蒙古,主持雕刻清明上河圖,這是一件21米多長、1米多寬的全副木雕作品,雕刻人物眾多,神情各異,還有城樓、屋舍、小橋、船隻、植物、動物等數百個物件羅列其上,難度可想而知。當時一起有六個工匠,都是“桃源工”,由於雕刻版面太大,下刀時不好使力,大家最後只能坐在上面去雕刻,褲子都磨破了好幾條。歷時八個多月,加班加點,精雕細琢,得以完成。同年,這幅作品代表包頭市文化部門參加在呼和浩特市舉辦的西部文化大賽,受到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匠心沉澱,厚積薄發

作為手藝人,朱德元常年南北奔波,從事木雕工作。數十年的積累與沉澱,他完全掌握了“桃源工”雕刻技藝,具備了深厚的藝術功底。

2007年,朱德元回到常德,帶著對桃源木雕的深厚情感,懷著對文化傳承責任感和使命感,受聘擔任湘聯木業首席雕刻師,負責“桃源工”木雕產品的研究和生產,以及旅遊產品、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和推廣。

湖南常德| 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朱德元木雕工作室

湖南常德| 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桃源工”,在這裡佳作頻出

湖南常德| 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桃源工”,在這裡傳承發展

湘聯木業還專門修建了一棟古香古色的獨棟建築,作為朱德元的雕刻工作室。

在這裡,他一邊俯首創作,一塊塊原本普通的木料,經過他的精雕細琢,成為了一件件精巧雅緻的藝術珍品,賦予了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在市場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為湘聯木業的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也使“桃源工”木雕技藝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展。他還一邊廣收門徒,傳授技藝,將“桃源工”木雕發揚光大。

不忘初心,承藝創新

時代在發展,“桃源工”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也採用了一些新型的現代化工具和工藝,來提高生產效率,但是傳統工藝的靈魂是絕對不能丟的。比如立體花紋、裝飾圖案等核心構件,需要匠人們親手雕刻,將“桃源工”的文化融入其中,才能形成品牌,贏得市場,這樣“桃源工”木雕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湖南常德| 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俯首臺前,用心創作

湖南常德| 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穿越時空的“桃源工”代表作品

一路走來,朱德元不忘初心,執著求索。他深知,作為手藝人,靠的是毅力和堅持,必須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才能肩負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

相關鏈接:

桃源木雕技藝,傳承歷史悠久。據史載,明孝宗弘治四年,明憲宗第十二子封王於常德,為修建王府,調集京城大批能工巧匠來到常德,也帶來了豪華精湛的宮廷技藝,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與本地質樸大氣的民間工藝相融合,形成了精美細緻與粗獷質樸相結合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手工藝,後人稱之為“桃源工”,也是中國四大名雕中之一。

湖南常德| 朱德元:堅守匠心、不忘初心的“桃源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