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原料藥中間商被開天價罰單,揚子江藥業反擊獲7000萬


3家原料藥中間商被開天價罰單,揚子江藥業反擊獲7000萬

文 | AI財經社健識局 陳廣晶

編 | AI財經社健識局 嚴冬雪

原料藥反壟斷處罰力度升級。

4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消息稱,近日依據《反壟斷法》查處一起重大典型的原料藥領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對3家葡萄糖酸鈣原料藥經銷企業實施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罰沒款共計3.255億元。

3家原料藥中間商被開天價罰單,揚子江藥業反擊獲7000萬

根據消息,2019年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接到舉報,反映有醫藥經銷企業壟斷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造成葡萄糖酸鈣注射液供應短缺,價格大幅上漲,涉嫌違反《反壟斷法》。

經查,康惠公司、普雲惠公司、太陽神公司濫用在中國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銷售市場上的支配地位,實施了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的壟斷行為,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損害了患者利益。

由於當事人的行為情節嚴重、性質惡劣,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對本案當事人從重作出處罰。其中,康惠公司罰沒款合計2.527億元、普雲惠公司罰沒款合計5435萬元、太陽神公司罰沒款合計1845萬元。

可以看到,這是自從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組建以來,針對原料藥壟斷開出的最大罰單。此前該局已經針對冰醋酸的三家生產企業和撲爾敏兩家生產企業,分別開出了1283萬元和1243萬元的罰單,都曾在業界引起過較大反響。這一次還是首次對“中間商”下手。

就在前不久(4月9日),揚子江藥業集團及廣州海瑞藥業與合肥醫工醫藥、合肥恩瑞特藥業、南京海辰藥業的壟斷糾紛,一審判決書公佈。揚子江藥業勝訴,被告須於判決生效之日立即停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壟斷侵權行為,並賠償經濟損失合計約7000萬元。

這場14億元大品種保衛戰的勝利,也被認為是,製劑企業反抗原料藥任性漲價的關鍵一役。

而在帶量採購範圍持續擴大,越來越多製劑價格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無論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康惠、普雲惠、太陽神三家企業從重處罰,還是製劑企業對原料藥壟斷漲價的成功反擊,無疑都是對相關原料藥企業的重要警示。

追蹤6個多月

給3家原料藥中間商開天價罰單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通知,針對葡萄糖酸鈣原料藥漲價事件的調查,從2019年5月就進入了立案階段,此後的調查取證歷時6個多月。

這6個多月裡,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執法力量走訪了10省市的30多家上游原料藥生產企業和下游製劑企業,最終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鏈條。

這些證據證明了,康惠公司、普雲惠公司、太陽神公司確實存在控制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銷售市場,實施壟斷的行為。

在具體處罰中,除了沒收違法所得,還針對2018年銷售額按照一定比例予以罰款。

  • 對康惠公司沒收違法所得1.089億元,並處2018年度銷售額10%的罰款,計1.438億元,合計2.527億元。
  • 對普雲惠公司沒收違法所得605萬元,並處2018年銷售額9%的罰款,計4830萬元,合計5435萬元。
  • 對太陽神公司沒收違法所得605萬元,並處2018年銷售額7%的罰款,計1240萬元,合計1845萬元。

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是國家基本藥物、臨床必需藥品,是常用的低價藥,臨床床用量達到2億支,市場規模約8億元。此次查處的注射用葡萄糖酸鈣原料藥就是該品種的原料藥。

相關報道顯示,早在2018年,就已經有葡萄糖酸鈣注射劑因原料藥價格上漲,而漲價超10倍,甚至多省斷供的情況。

健識局查詢國家藥監局數據庫發現,目前已有的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批文62個,涉及雲南白藥、上海信誼、哈藥集團、辰欣藥業等54家藥企。原料藥批文有9個,涉及廣西梧州、浙江瑞邦藥業、江西新贛江藥業、山東欣宏藥業、四川仁安藥業、北京太洋藥業。

3家原料藥中間商被開天價罰單,揚子江藥業反擊獲7000萬

原料藥價格如果能迴歸合理,對上述企業也是利好。

近年來,國家藥監局已經將原料藥納入了關聯審批,由於生產企業少造成的壟斷有望大幅減少。但是,同時,如何避免“中間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賺差價,將成為下一步監管的重點。

2年漲3倍

揚子江藥業反擊獲7000萬賠償

製劑企業也在拿起法律武器反擊。

根據判決書,被告醫工公司、被告恩瑞特公司(2017年之前是被告醫工公司、被告海辰公司)佔據枸地氯雷他定原料藥100%市場份額。

從2016年7月開始,上述公司將原料藥價格從18500元/kg漲至48000元/kg。到2018年8月,恩瑞特公司以前體原料漲價為由再次要求漲價至60000元/kg。海瑞藥業面臨原料藥斷供的情況下,還提出了連同其他糾紛項目捆綁談判。

最終南京中級人民法院認定,被告原料藥企業存在濫用其在原料藥市場的支配地位的行為。

同時,判決被告賠償揚子江藥業及其子公司經濟損失。包括:醫工公司收取的提成費16728771元;醫工公司、恩瑞特公司不合理高價獲利51593567元,合計68322338元。此外還有原告為制止本案壟斷行為所支出的律師費50萬元。

米內網數據顯示,揚子江藥業子公司廣州海瑞的枸地氯雷他定,在全國呼吸系統化藥銷量排行中排名第八,2017年銷售額超過14億元。

揚子江藥業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表示,之所以敢提起訴訟,也是因為該公司也將具備原料藥生產條件,不再怕斷供。

事實上,此前由於原料藥單獨審批,企業數量非常少,因此極易出現壟斷漲價、抱團漲價的情況。此前撲爾敏一個月漲價58倍、苯酚一路從230元/kg漲價到2.3萬元/kg。

在集採環節持續壓價的情況下,這已經是最困擾製劑企業的問題之一。特別是近年來帶量採購等政策,將製劑價格降到底價的情況下。

因為,如果原料藥還是任性漲價,製劑企業就面臨斷供,將到手的市場拱手讓人,並因違約而受到處罰的尷尬境地。因此治理原料藥壟斷問題,也到了非常關鍵的時刻。

2019年10月份,國務院在《關於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中,就曾明確,要以最嚴的標準依法查處原料藥、製劑領域的壟斷、價格違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存在壟斷問題的企業要小心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