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監獄的前世今生,《特赦1959》中功德林的前前後後

《特赦1959》

最近一部在熱播的電視劇《特赦1959》可能很多小夥伴都在追這部劇。在解放戰爭後期,人民解放軍在經過了三大戰役之後,基本將中國的半壁江山收入囊中。這也宣示著蔣介石政府的即將垮臺。那麼在如此之大的戰役結束之後,必然產生許多的戰俘,其中也包括很多國民黨的高級將領。當時怎麼對待這些國民黨高級將領,經中央領導決定,將這些人統一關押到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進行思想改造。

第一監獄的前世今生,《特赦1959》中功德林的前前後後

功德林的前身

功德林的前身呢,原來是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廟宇,清朝末年的時候,清政府在這裡設立“京師習藝所”,這是中國的第一個勞改機關。1915年,京師習藝所更改為“京師第二監獄”,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的時候,司法總長羅文幹對這座監獄進行了改造。後來這裡成為了國民黨在北平設立的“第二模範監獄”,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創始人李大釗先生就是在這裡遇害的。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這座監獄被人民解放軍接管。在監獄大牆外面的地下,還挖出了一層層被掩埋的白骨。

第一監獄的前世今生,《特赦1959》中功德林的前前後後

改造國民黨戰犯的重要場所

真正讓功德林名聲大振的是解放後,在這座監獄上成立的“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在這裡,曾經關押這許許多多的被俘國民黨高級將領。像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王耀武、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國軍上將司令王陵基等等一大批著名將領。用劇中王耀武的一句話說:就是在南京國防部,也很難看到這麼多的國軍將領在一起。這些戰犯是作為維護蔣介石統治重要力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相較於普通士兵,這些人的思想也最為頑固。所以,對於這些戰犯的思想改造,戰犯管理所的管理人員花費了很大的心思。不過,最終經過很大的努力,還是成功的將這些高級戰犯成功改造,在1959年第一批戰犯特赦以後,在1960年所有戰犯被遷到另外一座監獄,這座監獄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城監獄。

第一監獄的前世今生,《特赦1959》中功德林的前前後後

第一監獄的前世今生,《特赦1959》中功德林的前前後後

功德林到秦城監獄的轉變

秦城監獄建成以後,功德林監獄的犯人就搬到了秦城監獄。這座監獄的大名可謂是國內外知名,根據其關押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四個主要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關押的對象是偽滿要員,日本戰俘和國民黨戰犯,軍銜至少都是少將級別,比如:沈醉、文強、徐遠舉等人。第二階段就是我國文化大革命時期,關押的對象是高級右派和所謂的“反革命頭目”等。第三階段是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關押的對象是林彪和“四人幫”兩個集團的成員。第四階段就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關押的主要對象是腐敗官員,像成克傑、陳希同等。

退出歷史舞臺

2000年8月,位於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的燕城監獄開始施工建設,燕城監獄將承擔起原來秦城監獄關押重要犯人的作用,值此,秦城監獄將退出歷史舞臺,成為過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