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作為一部小眾電影,我卻非常喜歡。作為寶媽,相比電影裡面的暴力,我更喜歡裡面關於家庭教育的思考。@小潔兒老師


前言:電影《瑪蒂爾達》改編自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豆瓣上僅4152人標記看過。相比電影,《瑪蒂爾達》音樂劇更負盛名,可以說是一部英國國寶級的音樂劇,是廣大音樂劇愛好者的必看劇目。該音樂劇曾獲英國戲劇最高獎奧利弗獎7項大獎以及美國戲劇託尼獎5項大獎。

瑪蒂爾達是個智力超群的小女孩,而且她擁有靠意念能使物體移動的超能力。父親哈里是個商人,母親澤尼亞是個賭徒。瑪蒂爾達的父母極度不負責,重男輕女。這使得瑪蒂爾達2歲起就學會了照顧自己。

在瑪蒂爾達的要求下,父母將她送進學校上學。在學校,瑪蒂爾達認識了老師漢尼小姐。漢尼小姐是一位溫柔友愛的年輕老師,她發現了瑪蒂爾達過人的才智和超能力。漢尼小姐的童年與瑪蒂爾達有很多相似之處。影片的最後,瑪蒂爾達在舉家搬遷時選擇留下來跟漢尼小姐生活在一起。

《瑪蒂爾達》無論作為電影還是音樂劇,吸引人的不僅僅是劇情,更是背後折射出的人生觀。影片中的人物分別代表了社會中的三類人:

  • 瑪蒂爾達:不被父母喜歡,在家裡被冷暴力;在學校不受校長喜歡,被暴力。但她不放棄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世界;
  • 漢尼小姐:父母過早離世,被後媽欺負,忍氣吞聲,但內心充滿愛;
  • 校長和哈里:喜歡暴力,不顧他人感受,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這三類人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瑪蒂爾達。生活中,很多人小時候都遭遇過暴力(無論是來自家庭還是學校),其中有些人隨波逐流,放棄自我;有些人堅持自我,保持善良的本性。

如果只從影片中看到家庭暴力和校園暴力,就有點可惜。雖然我們沒有瑪蒂爾達的高智商和超能力,但我們仍能從她身上找到一條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我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展開:

  • 自理能力:4歲就能照顧自己衣食住行,能獨自去圖書館
  • 廣泛閱讀:提升知識面,從閱讀中提高思維能力及膽識
  • 觀察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讓瑪蒂爾達總是能夠發現常人經常忽視的細節
  • 判斷能力:斷舍離,勇於割捨才能把握幸福

基於《瑪蒂爾達》的生活經歷,我會談談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相應的能力。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01、自理能力:2歲能照顧自己衣食住行,4歲能獨自去圖書館

由於父母重男輕女,瑪蒂爾達出生後並沒有得到父母應有的照顧。瑪蒂爾達2歲的時候,就已經會照顧自己了:自己穿衣服、洗臉、梳頭髮、做飯。每天早上,瑪蒂爾達的哥哥出門上學、父親去上班,母親去賭錢,瑪蒂爾達則一個人被留在家中。出門前,母親會囑咐女兒:微波爐裡有食物,熱一下就能吃。

當瑪蒂爾達4歲時,她已經讀完了家裡所有的雜誌,她希望父親能給她買一本書。被父親拒絕後,瑪蒂爾達通過查閱黃頁書,找到了附近圖書館的地址。年僅4歲的她,獨自一個人找到了圖書館,以後每天,她都去圖書館如飢似渴地閱讀各類書籍。

在我看來,瑪蒂爾達的自理能力可以說是“被迫訓練”出來的,因為父母的不負責任,她不得不學會照顧自己。影評中雖然是誇大了瑪蒂爾達的自理能力,畢竟一個2歲的幼兒自己動手做早飯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但我們確實也該反思,現實生活中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家裡有學齡兒童的家長大多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孩子上幼兒園前,自己總是擔心孩子在學校照顧不好自己,因此對其反覆囑咐。有的家長甚至會提前特意培養孩子獨立如廁、獨立吃飯的能力。

自理能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必備的能力,良好的自理能力不僅幫讓孩子自己照顧好自己,還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

那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作為寶媽,我分享兩個我自己常用的方法:

①鼓勵孩子做好自己的事,從吃飯穿衣等簡單的事情開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平時在家的時候,我常會鼓勵女兒做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讓她自己刷牙;上一年級開始就讓她自己扎辮子等等。通過這些簡單的小事,女兒不僅會照顧自己,在學校還是老師的小幫手。

②鼓勵孩子參與到家務的處理之中,培養孩子參與勞動的習慣。

除了鼓勵女兒做好自己的事,我還經常鼓勵女兒和我一起做家務。我們經常一起整理房間、收拾衛生。平時做飯的時候,女兒也會參與進來,跟我一起洗菜,吃飯的時候給大家盛飯。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不僅能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孩子對家庭更有責任感和歸屬感。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缺少最基本的自我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其實,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事事替孩子代勞,而是應該給予孩子更多動手嘗試的 機會,讓孩子在嘗試中不斷培養自理能力。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02、廣泛閱讀:獲得超越同齡人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膽識

瑪蒂爾達熱愛閱讀,在4歲的時候,就把家裡的雜誌都看完了;因為父親不給她買書,她就去圖書館借書看;把圖書館兒童類的書籍看完後,她又找其它書來看。從書中,瑪蒂爾達獲得了驚人的數學計算能力。

當父親讓哥哥計算自己的收益時,哥哥還在用筆計算,瑪蒂爾達就已經脫口而出。6歲半的瑪蒂爾達已經會心算多位數乘多位數,而且計算速度非常快。當老師漢尼小姐問瑪蒂爾達原因時,她說因為自己去年讀了一本數學書。

瑪蒂爾達6歲半前,從來沒有上過學,但是在其他小朋友只會算個位數乘法時,她已經會心算多位數乘法了。除了智商因素,還與瑪蒂爾達熱愛閱讀有關。如果沒有看過相關的書籍,我相信瑪蒂爾達是無法達到這種程度的。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瑪蒂爾達從閱讀中學到的可不只是數學計算,還有法律知識、邏輯思維能力和過人的膽識。

影片中,有兩名警察在沒有搜查證的情況下,就私自進入瑪蒂爾達家的車庫,搜查哈里非法改造二手車的贓物。瑪蒂爾達看到後,出面阻止他們。警察瑪蒂爾達只是個小女孩,便嚇唬她說哈里如果坐牢,她就會變成孤兒。

瑪蒂爾達不僅沒被嚇到,反而告訴兩名警察自己在圖書館看到過一本關於憲法的書,如果他們沒有搜查證的話,很可能會被解僱甚至坐牢。

對於一個6歲半的孩子來說,要阻止兩個成人本身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瑪蒂爾達在兩個警察面前毫不怯場,我想著一方面是因為她通過閱讀了解相關法律條文;另一方面,正是廣泛的閱讀,才讓瑪蒂爾達有了超過同齡人的思維能力和敢於對抗的膽識。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現在很多學校都會要求學生每天回家閱讀半小時,但不少孩子把閱讀當做任務,並沒有真正愛上閱讀。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首先,在讀物選擇上,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其心理發展階段的書籍。如果難度過大,孩子無法理解書本中的內容,自然不喜歡讀。此外,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讀物,比如有些小男孩喜歡看恐龍書、動物百科。

其次,親子閱讀很關鍵。試想一下,如果孩子在閱讀,你坐在他旁邊玩遊戲,孩子還能安靜地閱讀嗎?要想孩子愛上閱讀,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陪孩子一起讀。

最後,學以致用。孩子不愛閱讀其實跟他對閱讀的認知是有關係的,有些孩子覺得看書沒用,那他自然不會喜歡閱讀。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發現書中有用的知識,並讓孩子把書中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讓孩子在應用中產生成就感,改變對閱讀的認知。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03、觀察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讓瑪蒂爾達總是能夠發現常人經常忽視的細節

瑪蒂爾達的父親哈里並不是一個合法的商人。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哈里經常把一些不合格的零件安裝在車上,或是刻意減少汽車的里程數,而這些都是州政府所不允許的。

哈里的不法行為引起了警察的注意。有兩名警察經常在瑪蒂爾達的學校周邊、家周邊監視哈里一家的行動,以獲得哈里違法的證據。然而,哈里和妻子卻以為這兩名便衣警察是汽艇公司的推銷員。儘管瑪蒂爾達多次提醒,哈里和妻子卻仍不以為意。

在兩名警察私自進入瑪蒂爾達家車庫,尋找哈里的犯罪證據時,被瑪蒂爾達發現了。瑪蒂爾達及時出現,並運用自己的超能力把父親的犯罪證據從兩位警察處偷出來銷燬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很善於觀察,小朋友們總是能發現很多成人無法察覺的細節。瑪蒂爾達也是如此,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

如果瑪蒂爾達沒有發現兩名警察的真實身份,而是像父母一樣誤以為是汽艇公司的銷售員,那麼兩名警察就會拿著物證起訴哈里,哈里很可能就會被抓起來坐牢。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在生活中,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而是保護他們的觀察能力。

有時候,我們帶孩子出門,他們可能被路旁的幾隻螞蟻吸引,蹲在路邊觀察起來。可我們為了趕時間,常會催促孩子“這有什麼好看的!快走吧。”這種行為其實在無形中破壞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專注力。

在孩子觀察周邊事物時,我們儘可能地不要打斷他們,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觀察感興趣的事物。當孩子跟你分享觀察心得時,我們也要積極回應,以此強化孩子的觀察行為。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04、判斷能力:斷舍離,勇於割捨才能把握幸福

瑪蒂爾達的父母是極不負責任的父母。在瑪蒂爾達年幼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予她應有的照顧,而是隻忙著自己的事情。瑪蒂爾達到了可以入學的年齡,父母卻以為她只有4歲,還未到入學年齡。父親甚至為了讓瑪蒂爾達能留在家中籤收郵件,而不讓瑪蒂爾達去上學。

父親哈里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瑪蒂爾達身上。全家人在看電視,瑪蒂爾達在看書時,父親莫名地將燈關掉,強迫女兒也要看電視。可以說瑪蒂爾達在家庭中從未感受到過理解和關愛。

影片的最後,瑪蒂爾達正在漢尼小姐家玩耍,哈里開著車想要帶走瑪蒂爾達,因為他們一家馬上要搬家。聽到這個消息,瑪蒂爾達堅定地說自己不走,要跟老師漢尼小姐在一起。她跟漢尼小姐說:“收養我吧,漢尼小姐!”說著從書包拿出了領養表格。與漢尼小姐生活的日子裡,瑪蒂爾達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論父母如何對待自己,他們都是自己最親近、最信任的人。一旦家人不在身邊,孩子就會陷入不安的狀態。可瑪蒂爾達並非如此。

瑪蒂爾達很清楚地知道,跟漢尼小姐生活遠比跟家人一起生活快樂得多。瑪蒂爾達在家人的忽視、不待見和冷暴力中長大。漢尼小姐則是理解她、真正對她好的人。

在漠視自己的家人和有愛的漢尼小姐面前,瑪蒂爾達果斷地做出了選擇。結果證明,瑪蒂爾達的選擇是正確的,她的選擇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生活中,要想培養孩子的判斷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

生活中,我們為了高效或是避免孩子犯錯,經常會替孩子做決定,但這不利於孩子判斷能力的發展。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決定權還給孩子,給他們更多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第二,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通常來說,孩子的判斷能力較弱,不知道哪個決定更好。這時,我們不要替孩子做決定,而是通過引導,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

第三,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的決定。

有些孩子會對自己所做的決定搖擺不定,一會想這樣,一會又換了個想法。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堅持自己所做的決定。

最後,讓孩子體驗錯誤決定帶來的後果

這可以理解為“試錯。比如天氣還不冷,但孩子迫不及待地想穿上新買的棉衣,這時你不一定要去阻止他。當孩子穿上棉衣外出,感覺很熱的時候,他就會知道自己的決定不正確,下次會根據天氣選擇厚度合適的衣物。這個方法,同樣適合於其它方面。

《瑪蒂爾達》:比起家庭、校園暴力,你更該看到普通孩子成長之路

結語

雖然《瑪蒂爾達》中有很大篇幅在展示父母的冷暴力和來自校長的校園暴力。但比起這些陰暗面,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儘管我們無法獲得瑪蒂爾達的超能力,也還達不到瑪蒂爾達超常的智力,但她身上仍然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閃光點,這恰恰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