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五樹進宅,人窮家敗”?中國人很難改的3種習慣

“五樹進宅,人窮家敗”,這是在民間流傳很久的一句俗語,特別是在農村,至今還能聽到。

但在城市,人們大都住上了商品房,想種樹都沒法種了,而在以前,家家獨門獨戶,還有個院子,所以種樹的很多,常見的有石榴、葡萄、橘子等等,但有5種樹一般不種。

哪5種樹呢?分別是松樹、柏樹、梨樹、桑樹、槐樹,本文將說明這種說法因何而來,並分析從中折射的中國人根深蒂固的3種思維習慣。

家裡不種這5種樹木,有什麼說法?

先說松樹和柏樹,它們是同一種情況。其實,國人對於松柏是非常喜愛的,《論語》雲“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在野外看見松柏,人們內心是喜悅的,但就是不能種在家裡,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松柏經常是栽在陰宅附近的,所以人們認為,不適宜再栽種在陽宅了。

桑樹和梨樹也是同一種情況:諧音。桑諧音“喪”,梨諧音“離”,喪亂別離,這都是非常犯忌諱的,所以這兩種樹種在家裡不吉利。

槐樹這種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有些地方是講究種槐樹的,所謂“家中有槐,升官發財”。但在更多的地方,又講究不能種。

流行的說法是,槐樹容易招一種小蟲子,而它有一個別號,叫做“吊死鬼兒”。“你家好多‘吊死鬼兒’啊”,試問這話誰受得了?所以管什麼“升官發財”,乾脆都不種了。

關於“五樹進宅,人窮家敗”,還有一種科學的解釋,是說人們在長期生活中發現,這5種樹的木質特別容易招各類蟲子。你想以前的房子都是木頭蓋的,蟲子多了之後,木頭容易被蟲子咬壞,時間一長家就敗了,可備一說。

其實我個人認為,“五樹進宅,人窮家敗”這個說法,還是根源於中國人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維習慣。

折射中國人哪3種思維習慣?

第一,用在特殊場合的東西,生活中就別輕易使用了。

除了松柏這個例子外,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碰到類似例子,比如吃飯的時候,你把筷子直直地插到飯裡試試,輕則遭到家裡長輩的呵斥,搞不好直接給你一下。這個動作是在上墳的時候做的,你在家怎麼能做?

第二,特別重視“諧音”。

比如梨樹,花也漂亮果也甜,桑樹可養蠶,抽絲做成旗袍,都是多好的樹啊,可就是因為名字“不好”,所以招人排斥。

現實生活中,你吃個梨,想分給別人一半,長輩會說不行,這不吉利。

還有咱們過年貼“福”字,為什麼有人倒著貼?因為“倒”就是“到”啊。你說,這有沒有點“強迫症”的意思?

第三,聽了不吉利的話,不管真假,心裡有坎過不去。

比如說槐樹上的蟲子叫“吊死鬼兒”,那不過是個名字而已,如果科學證明它無害,何必那麼在意?

但是不行,就得圖個吉利!

所以古人說“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要麼別說話,要說就說吉祥話。

小結

這3種思維歸結於一點:就是凡事圖個吉利,這種現象從心理學上講,確實有一種自我暗示的積極作用。但是對現在年輕一代來說,這些東西可能都不會太在意了。

關於民間習俗,有些確實有科學的成分,應該保留,有些於人於己無害,也有文化上的價值,還有一些將會慢慢淘汰掉,成為一種歷史的遺蹟。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我是愛歷史的史小狐,感謝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