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最傑出的科研成果出自曾發生的瘟疫隔離期間

近兩個月來全球各地的人們紛紛進入了居家隔離模式,商店關門,學校停學,表面上看起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似乎陷入了停滯狀態。然而在家工作不代表效率就會降低,有些人反而在隔離狀態下才能更好地工作。


牛頓最傑出的科研成果出自曾發生的瘟疫隔離期間

在古代或近代,甚至直至現在,用隔離的方法切斷傳染源,控制疫情蔓延,從來就是防控傳染病最切實有效的措施。

回顧歷史,發現很多重大科研成果不是產生在正常時期,反而是發生在特殊時期,比如瘟疫隔離或戰爭期間等。 比如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科學巨匠艾薩克·牛頓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牛頓最傑出的科研成果出自曾發生的瘟疫隔離期間

1661年6月,他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在那時,該學院的教學基於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但牛頓更喜歡閱讀一些笛卡爾等現代哲學家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開普勒等天文學家更先進的思想。後來發展出我們學過物理學的人都熟知的牛頓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學發展的基礎。

1665年,在牛頓20歲出頭的時候,英國爆發了史上最後一次黑死病大瘟疫, 兇險的鼠疫疫情感染了幾十萬英國人,而在擁有四十萬人口的倫敦,疫情就奪去了至少八萬人的生命。


牛頓最傑出的科研成果出自曾發生的瘟疫隔離期間

英國大瘟疫畫面

此時的牛頓剛從劍橋大學畢業,成績優異的他本該留校大展拳腳一番,卻不得不離開大學回到老家林肯郡,開始他“無所事事”的瘟疫隔離時光。由於劍橋大學停課了,牛頓回到大約60英里(97千米)開外的家族莊園,繼續做自己的研究。當然在那個年代,他不用回覆教授的電子郵件,也不用上網課,也沒有遠程視頻辦公,沒有了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反而做出了突出成就。

這位年輕的數學家在隔離期間寫出了自己最傑出的一些著作,在這期間寫的論文奠定了早期微積分學的基礎,這一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在臥室裡玩稜鏡的時候發展出了自己的光學理論。這也是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萌芽的時期。或許蘋果沒有砸到牛頓的頭上,但是他窗外的一棵蘋果樹可能給他帶來了啟發。時間撥回到1687年的英國,這一年44歲的牛頓發表了他的奠基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牛頓最傑出的科研成果出自曾發生的瘟疫隔離期間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原版照片

為何有的人隔離後在家工作卻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可能這段時間減少了外界的干擾,更能靜下心來深入思考問題吧!牛頓可能就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