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引言

自古以來,權利鬥爭屢見不鮮。雙方你爭我奪,定要致對方於死地才會罷手。李世民殺兄而登皇位,莫不是對權利爭奪最好的描述!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權利鬥爭,就不得不說兩個陣營~外戚與宦官!雙方的恩怨糾葛,一直伴隨著王朝的興衰。

這其中數東漢時期,外戚與宦官的角逐堪稱權利爭奪的至暗時刻,而這也成為東漢覆滅的源頭!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權利爭奪



外戚與宦官

外戚,是為皇帝的母親背後的家族、妻子背後的家族。

東漢時期,門閥士族已經形成。而皇帝的婚姻,基本是從世家之中挑選。由此世家本已經權利極大,家中再出太后或皇后勢力可以說如日中天。

外戚的專政,則來源於年幼的皇帝。皇帝幼小太后臨朝聽政,必然會倚重自己的父兄家族。外戚此時必定被委以大權,而他們獲得權利之後便父子兄弟,宗族門客雞犬升天!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外戚


宦官,是為內官。專門在宮廷之中,伺候皇帝、太后、妃子……等人。這些人基本都是貧賤出生,為了生存充入宮廷!

宦官由於伺候皇帝起居飲食,因此經常可以書寫傳達詔書。而這也為宦官干政,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年幼的皇帝繼位,外戚專政。當皇帝慢慢長大,就想奪回權利。而此時,宦官成為皇帝唯一可以信任的人。一旦成功,自然會受到皇帝的封賞,便可廣招黨羽狼狽為奸!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宦官


外戚與宦官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註定二者會因為權利相互殘殺。而東漢滅亡的始亂,也由二者共同演繹!



權利遊戲第一幕:鬥爭之始

公元88年,漢章帝去世,漢和帝繼位。由於和帝此時年僅十歲,因此竇太后垂簾聽政。

而竇太后為了穩固權威,依靠竇氏家族。哥哥竇憲封為大將軍獨掌兵權,其他竇氏族人封侯拜官多達幾百人。東漢建國以來,還是首次出現外戚全部掌握朝政的現象。

而竇憲在朝政中也被描述為“威震朝綱”,但凡有所要求只需吩咐百官上奏、太后應允便可。朝臣見此,也是紛紛投靠。竇氏一族,由此權傾朝野。

《後漢書•宦官列傳》:時竇太后秉政,後兄大將軍憲等並竊威權,朝臣上下莫不附之。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大將軍竇憲


隨著時間的推移,漢和帝長大成人。他對於朝臣“只知竇氏,而不知天子!”的情況,十分的不滿。於是和帝重用近侍宦官鄭眾,準備剷除竇氏一族。

公元92年,漢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行動。

鄭眾故意找人收集竇憲罪狀,然後誇大其詞說竇氏有謀反之意。和帝趁機下旨命令竇憲兄弟自裁。此時太后年老無力再爭,失去了主心骨的竇氏一族,樹倒猢猻散。眾人隨即被罷官治罪,竇氏覆滅!

而宦官鄭眾也因為擁護和帝有功,被和帝封侯,官至大長秋。由此,宦官開始直接參與東漢政事。

這一次爭鬥也拉開了外戚與宦官,相互殘殺百餘年的序幕!

《後漢書•宦官列傳》:和帝即祚幼弱,而竇憲兄弟專總權威,內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唯庵宦而已。故鄭眾得專謀禁中,終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宮卿之位。於是中官始盛焉。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宦官鄭眾



權利遊戲第二幕:你來我往

和帝駕崩之後,其妻鄧太后立僅僅三個月的嬰兒為帝,是為漢殤帝!然而漢殤帝兩歲時突然死亡,於是又立十三歲的兒子為漢安帝!由此外戚戲份再次上演!

鄧太后臨朝聽政,重用兄長鄧騭。朝政遂被鄧騭把持。然而等到鄧太后一死,鄧氏沒有了依靠。漢安帝便在乳母王聖和宦官李閏的幫助下廢除鄧氏。

宦官李閏本以為自己可以飛黃騰達,哪知道安帝卻重用皇后閻氏族人。安帝命閻顯把持重要位置,但同時也信任宦官。形成了外戚與宦官共同把持朝政的局面,然而這只是短暫的和諧。

《後漢書•宦官列傳》記載:時鄧太后臨朝,帝不親政事。小黃門李閏與帝乳母王聖常共譖太后兄執金吾悝等,言欲廢帝,立平原王翼,帝每忿懼。及太后崩,遂誅鄧氏而廢平原王。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漢安帝


公元125年,漢安帝突然死在巡遊途中。此時皇后和閻顯看準機會,秘不發喪。他們回到京城,廢除太子為濟陰王,擁護幼兒北鄉侯為帝,閻後聽政!最後,處死安帝的親信宦官。

其他宦官見此,哪肯善罷甘休。趁北鄉侯病重,宦官孫程等人重新擁立十一歲的廢太子為漢順帝。之後以皇帝命,下詔書誅殺閻氏滿門。而漢順帝感激宦官,

連續冊封十九名內官為侯,宦官勢力進一步發展。

《後漢書•宦官列傳》記載:帝念程等功勳,悉徵還京師。程與王道、李元皆拜騎都尉,餘悉奉朝請。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宦官孫程

到此宦官與外戚可算是你來我往,互有勝負。而接下的舞臺,外戚成為了主角!



權利遊戲第三幕:外戚高光一刻

公元144年,漢順帝去世,只有兩歲的漢衝帝繼位。哪知衝帝也是個短命鬼,兩年後就死了。於是外戚梁冀擁護八歲的質帝,登上帝位。

如同之前的外戚一樣,梁冀把持朝政,朝臣稱其“奢暴尤勝”。質帝雖然年齡小,但是早已看不慣梁冀的所作所為。於是當著梁冀的面,說他是“跋扈將軍”。可以預見到,質帝死的很慘,他被梁冀毒死。

隨後梁冀又把自己的妹夫立為皇帝,就是後來的漢桓帝。這一刻,外戚的勢力,在整個東漢王朝達到了頂峰。外戚已經公然殺帝、立帝!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跋扈將軍梁冀


此時梁氏一族,一人為太后一人為皇后。前後七人封侯,兩人為大將軍。其餘擔任要職的宗親,多不勝數。一時間,朝野上下盡為梁氏之人。然而,這一切隨著皇太后與皇后的去世,瞬間瓦解!

公元159年,此時的漢桓帝早已經壓制不住心中的憤恨,於是聯合宦官單超等人,趁梁冀出門狩獵。帶領軍士圍攻梁冀,梁冀被迫自殺。而其他梁氏族人,全部殺頭棄市、曝屍荒野。此時,漢桓帝才算卸除心頭之恨!

《後漢書•桓帝紀》記載:大將軍梁冀謀為亂。八月丁丑,帝御前殿,詔司隸校尉張彪將兵圍冀第,收大將軍印綬,冀與妻皆自殺。

外戚經歷梁冀的高光一刻之後,自然又該輪到宦官的巔峰時刻!



權利遊戲第四幕:宦官巔峰時刻

漢桓帝因為梁冀的原因,處處打壓外戚而重用宦官。不僅封單超等五人為侯,甚至連他們身邊的小太監都封為鄉侯。

這些太監因為有皇帝寵愛,不僅在朝為官,有的還娶妻生子收養義子承襲爵位。由此,宦官專政達到高潮。

桓帝死後,靈帝繼位。外戚竇武與太傅陳藩打算誅滅外戚,然而宦官集團已經樹大根深,難以剷除。最終,竇武與陳藩反被宦官所殺。宮內宮外,京師重地,瞬間變成宦官設立的煉獄場。此事,亦被後世稱為“黨錮之禍”!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宦官巔峰一刻


在這時,宦官已經穩坐朝堂。皇帝在他們手中,只是一個代言人而已。甚至於靈帝還不知羞恥的說:“張讓與趙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可以看出皇帝其人,也被宦官矇蔽的忘乎所以。

《後漢書•宦官列傳》記載:是時,讓、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佈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

宦官此時達到自己的巔峰時刻,然而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爭,終將隨著王朝的覆滅而煙消雲散!



權利遊戲第五幕:百年恩怨同歸於盡

漢靈帝去世後,十四歲的劉辨繼位。而此時朝政仍然由宦官把持,史稱“十常侍”!

此時的外戚又變成了何太后的哥哥,何進。話說何進此人本是個賣肉的屠戶,毫無主見謀略。但是他依舊想奪得權利,然而他卻是個豬腦袋!

靈帝時,設置西園八校尉守護京師。而此時的首領卻是宦官蹇碩,何進素與他不和。因此一直想除掉他,後來何進因為擁護劉辯為帝而蹇碩也是鐘意陳留王。結果被何進找到機會,當場誅殺,西園之兵也落入其手。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十常侍亂政


然而何進斬草不除根,他眼看權利到手。就對殺不殺十常侍等人猶豫不決,加之自己的妹妹太后也不支持自己,就暫時罷手。然而他卻出昏招,招西涼董卓進京,想借刀殺人。

同時,十常侍也早已察覺到情況不對。於是假意傳詔何進入宮,卻群起而攻之殺死何進。正當宦官志得意滿,何進手下西園八校尉為了報仇,帶兵衝入宮中,見了沒長鬍子的就殺。皇宮,頓時變為血海。

《後漢書•宦官列傳》記載:中軍校尉袁紹說大將軍何進,令誅中官以悅天下。謀洩,讓、忠等因進入省,遂共殺進。而紹勒兵斬忠,捕宦官無少長悉斬之。讓等數十人劫質天子走河上。追急,讓等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投河而死。


東漢大舞臺: 外戚宦官聯袂主演  權利者遊戲!

誅殺十常侍


後來,權臣董卓進京仗著手中有兵權將袁紹等人排擠出朝廷。之後董卓殺何太后廢少帝,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東漢又變成了外臣控制朝政。外戚與宦官,終為他人做嫁衣!



權利遊戲落幕:到頭一場空

東漢王朝,最終被地方軍閥控制。隨著皇權的旁落,依附於皇權的外戚與宦官也土崩瓦解、同歸於盡。

東漢自漢和帝開始到漢獻帝,共計十一帝百餘年。外戚與宦官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相爭相殺至死方休。可惜外戚與宦官相爭百餘年,導致最根本皇權腐朽。兩者最後也隨著東漢王朝這艘腐爛不堪的大船,而隨風消散!

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從顧及平民的感受,只是追求自己手中的權利。天下的百姓卻最終成為,這場權利鬥爭的犧牲品!

然而當百姓容忍不下去了,統治者手中的權利也終將隨著他們的慾望隨風消逝!

嘆乎,名利相爭血滿地,千秋功過後人評!

參考書籍《後漢書》《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