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对孩子越来越没用,是家长在滥用“奖励”,当心孩子误入陷阱

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会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达到了目标就会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奖励,以为这样孩子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然后大大提高积极性,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挺乐意的,越到后面,父母提出的奖励对孩子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也被拿来谈条件,奖励法变成了孩子逃避的借口

小宇上小学的后,爸爸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跟孩子约定好,做家务活都明码标价,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也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孩子完成一项直接付现金,孩子一听非常的高兴,刚开始的积极性也特别的高,总抢着做家务;爸爸的初衷既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有心想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从小让孩子自己支配一定的数额的金钱,孩子以后对钱才有概念;爸爸的想法很美好,在最初也的确起到了作用,可后来孩子做起事来,敷衍了事,每次做事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好去领报酬。

奖励对孩子越来越没用,是家长在滥用“奖励”,当心孩子误入陷阱

孩子手里有了钱以后,在学校也惹了很多的麻烦,被老师多次提醒,再到孩子大一点了,对现有的报酬越来越不满,每次父母要求他做一件事,就叽叽歪歪,甚至连自己的学习也得有奖励才乐意,气得爸爸直接取消了奖励的制度,可孩子更加不乐意了。爸爸很是迷惑:奖励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激励孩子吗?咋现在变成了自己找气受呢?可见奖励制定用的不恰当,真是百害无一利啊!

一、奖惩激励法对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1.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奖惩激励法如果用得恰当,会大大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用奖励的方法,把一个人的潜能大大地激发出来,对于孩子也是一样的,他可能看在奖惩制度的份上,会对某件事格外的重视,从而积极性更高,做起来也更积极。

2.让孩子体会回报的乐趣

当孩子因做好某件事而得到应有的奖励后,他不仅会更有动力,同时也更能体会到做事过程中的乐趣,同样因没有遵守规则,而受到惩罚时,会让他知道自己的责任;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因为报酬而更能忍耐和坚持,而不会轻易放弃。

奖励对孩子越来越没用,是家长在滥用“奖励”,当心孩子误入陷阱

3.让孩子明白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奖惩制度更能教会孩子责任与担当,让孩子明白他平时的生活不是理所当然的,都是父母付出辛勤的劳动,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更能感受到收获的不易,所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所有的奖励都是孩子的付出得来的,这会教会孩子明白付出的重要性。

所谓有奖则有罚,奖罚并用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体会所有的回报都得有付出,不管做什么都得有责任心,有担当,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过度使用奖励法,而让孩子背道而驰,这会让孩子离家长的初衷越来越远。

二、家长滥用“奖励法”,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1.以奖励为目的

很多父母发现,奖励法则会让孩子非常积极的完成任务,每做一件事情,都失去了原有的目地,变得以奖励为目的去敷衍,去糊弄,办事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真的会把人给气死,家长却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而孩子做事的动力全靠这点奖励撑着,以全无兴趣可言。

奖励对孩子越来越没用,是家长在滥用“奖励”,当心孩子误入陷阱

2.什么都要条件

当家长的奖励法用的不恰当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提出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的条件会越来越过分,家长不答应,他就闹情绪,根本叫都叫不动,凡事在孩子的心里都标好了条件,他根本不知道心疼父母,变得“铁石”心肠。

3.不利于责任心的培养

从小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有所担当,但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如果滥用奖励法,会让孩子变得极没有责任心,他的目地非常的明确,就是为了得到奖励,如果用正当的手法多累啊,他会整天想着投机取巧,变得极其不负责任。

滥用奖励法,不仅会背离家长的初衷,还会扼杀孩子做事的兴趣,会养成孩子贪婪的性格,当外界环境给孩子一些诱惑时,他的目光会投到更多的奖励上,从而失去对事物原本的吸引力。所以家长切记不能奖励无原则,当发现孩子对奖励失去兴趣时,更加不能加码加价,纵容孩子贪婪的本性。

奖励对孩子越来越没用,是家长在滥用“奖励”,当心孩子误入陷阱

三、当奖励对孩子无用时,家长该如何引导?

1.自己的职责不奖励

父母要学会分清:哪些是孩子的职责范围内的?对于孩子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坚决不奖励,哪怕平时对父母家务活的帮助,也应该看成是应该做的,对于孩子能力范围外,孩子异常努力而获得的成功,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奖励以此鼓励,所以奖励不能变得太平常。

2.让孩子体会到乐趣,少用金钱奖励

培养孩子做事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孩子才有做事的动力,比如孩子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做计划,平时督促孩子预习,孩子只有提前预习了,上课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听讲才会认真,课后引导孩子复习,这样知识才能得到巩固,孩子表现好了自然就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比直接用金钱奖励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兴趣。

3.奖励要有原则

对于孩子的奖励,不能毫无原则,父母要及时根据孩子的状态做出调整,当孩子的奖励得来的太容易的时候,他就会显得无所谓了,一定不要让孩子被奖励蒙蔽了双眼,从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做这件事的真正目的。

奖励对孩子越来越没用,是家长在滥用“奖励”,当心孩子误入陷阱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他感受到做事的快乐,或者能从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样孩子才能长久的坚持,而不是为了短暂的目地,为了奖励而做某事,那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就成了负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