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把储户的存款放贷出去,但是储户的存款即银行卡上的资金并没有减少呢?

你生活的错源于你懦弱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因为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蕴含了银行运营的基本原理:

先说答案,因为你的账户上显示的不过是一串数字而已,只是一张借条而已。

银行会从各个储户手里借钱,然后登记,在你的账户上记录一个数字,仅此而已。这个资金就进入了银行的资金池,如果你是通过网络转账,甚至可能不会有新的资金进入资金池,只是在不同账户上修改一下数字而已。

那么用户取款怎么办?

银行会留有一定的保证金,比方说总资金的5%,用于在银行中支付日常的取款,大额取款需要预约。剩下的95%的资金就拿出去放贷了。

由于不会每一个人都会在同一天来取款,所以并不需要持有过多资金,这就和保险的道理是一样的,从长期来看,每天平均的取款数量是恒定数字上下波动的。

银行只需要取置信区间的95%的范围内就可以保证,如果临时资金不足,可以去总部拆借,或者其他银行拆借。

这里面需要注意,银行进钱和出现不是同一个渠道:

很多人以为银行的钱是通过方式1来运转的,实际上,银行的钱是通过方式2运转的。


以股易金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西瓜菌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平时用的储蓄卡名字叫做借记卡,很多人在办理过后甚至不明白还把它当做了信用卡,其实这就是我们平时理解上的一个误区。所谓的借贷关系是从银行的角度来讲的,借记卡的意思是银行借了你的钱,然后记录下来,所以叫借记卡。在银行信用卡,叫做贷记卡,也就是银行向外贷款记录的卡片。所以您的卡上的金额其实就是银行欠了您这么多钱。

您在问题里应该有一个隐性的担忧就是银行把您的钱拿出去贷款了,但是您账面没有变化,会不会在取钱的时候银行无钱可取。其实这个也是不用担心的,我们平时在听新闻的时候会经常听到银行准备金率这个名词,银行准备金就是银行预留下来不能动的那个部分,这部分钱主要就是应对储户的现金需要,我国一般的银行准备金率在20%左右,国际上一般在10%左右足足高了一倍,银行准备金是银行也运行几百年来得出来的数字,一般只要有10%的总现金储备就可以应对所有在银行存款的客户的现金需要。所以银行应对客户取钱的时候现金储备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部分问题就是银行怎么赢利,当然是用储户的钱去放贷或者投资了,前边讲过银行准备金,那么剩下的钱银行就可以分成不等的比例去投资或者放贷,那么银行自然也就从这部分资金投资中获得利润维持运行。


首席投资官


个人理解,这就是资金体内循环。你把钱存到银行,银行放贷到企业或者个人,企业或者个人要花出去,而收款方还是把钱放到银行账户上。除了现金流,基本就是账务往来。从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上理解,也就是借贷记账。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除了现金,资金始终在银行,无非就是不断更换账户。你账户上的钱不取,银行可以放贷,有人取钱也有人存钱。银行的钱始终在流动中,为了防止集中挤兑,央行设立了存款保障体系,留出充足的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备付金。银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死钱变成活钱,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麻辣SC


比如,有10个人到中国银行存钱,每人存100,这样中国银行就收到了1000元存款。

企业A到中国银行贷款800元,3天后还,这样银行里还剩200元,只要这10个人在3天内取钱不超过200元即可,银行里的钱就足够应付。

所以银行收到存款,不是所有的钱都拿出去放贷款了,而是按照20%的比例留下一部分钱,应付储户的取钱需求。只要不发生挤兑,就没什么大问题,挤兑意思就是这10个人同时到银行要把钱取出来,这时银行就要破产了,因为银行没有这么多钱,这时银行就需要救助,比如其他银行或政府借钱给它应急,等银行把贷款都收回来再还。

所以如果你要是有大额取钱需求,需要和银行提前说一声,银行提前准备,不然一些小的支行点都没有这么多现金。

而且贷款给你,也不是说一下子把现金都给你,而是这个钱存到了你在这个银行开立的账户里,也就是说这个钱并没有出去,还是在银行里。


上丞工作室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一位精打细算的金融家A先生,在加州开了一家银行。

另外有一个建筑承包商B先生,才刚完成一件大案子,赚到了100万美元的现金。他把这笔现金存进了A先生的银行。于是,这家银行目前拥有了100万美元现金的资金。

这时,有一位经验丰富但资金不足的面包师傅C小姐,觉得她看到了一个大好的商机:这个城市还没有一个真正好的面包店。只不过,她自己的钱还不足以买到全套需要的设备,像是工业烤箱、水槽、刀、锅碗瓢盆之类。于是,她到银行向A先生提出商业计划,说服他这项计划值得投资。A先生于是就用转账的方式,将100万美元的贷款转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就有了100万。

接着,C小姐请承包商B先生来盖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又是100万美元。

等到她写了支票给B先生,B先生又拿去存在A先生的银行里了。 所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没错,200万美元。 然而,银行的保险库里实际上到底有多少钱?也没错,100万美元。 而且,还不光只是这样。就像一般常见的情形,B先生这位承包商在两个月之后告诉C小姐,因为某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面包店的建筑费用得涨到200万美元。虽然C小姐非常不高兴,但动工到一半,已经无法喊停了。于是她只好再次到银行,又说服了A先生再贷给她100万。 于是,A先生又另外转了100万美元到她的账户里。而她也再将钱转到了承包商B先生的账户。 这样一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已经来到300万美元了。 但银行里实际上呢?其实一直就只有100万美元。而且事实上,这100万现金从来就没有出过银行。


根据目前的美国银行法,这种作业还可以再重复7次。所以,就算银行的保险库从头到尾就只有100万美元,但这位承包商的户头最后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银行每次真正持有1元的时候,就能够放款10元;换句话说,也代表我们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那些金钱,有超过九成其实只是数字,而没有实体的硬币或钞票。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汇丰银行的所有储户都忽然要求结清账户、提领现金,汇丰银行就会立刻倒闭(除非政府介入拯救)。而且,就算是产业龙头的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世上任何银行都是如此。

在这个面包店的例子里,之所以“承包商户头里的金额”与“银行里实际现金的金额”会出现落差,是因为这个落差就在于C小姐的那个面包店。A先生把银行的这笔钱投入这项资产,是因为相信终有一天有利可图。虽然现在面包店连一条面包都还没烤,但不管是C小姐或是A先生,都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例如一年后),店家生意就会一飞冲天,每天卖上几千个面包、蛋糕、饼干之类,赚得可观的利润。这么一来,C小姐就能连本带利清偿贷款,如果那个时候B先生想把现金取走,A先生也能轻松应对。


现代经济体系是一种信用,以及对于未来的信任,我们相信未来更好。


意识的海洋


简单回答,如果这个银行破产了,那么你银行卡中并不是钱,而是一堆债务数据。

因此,个人存在银行中的钱,已经大多数被银行借出放贷,放贷数据和自有资金数据除了每天电子流水,还是必须向央行报曰报表,作为依据存根。

银行卡中的钱,实际上变成该银行的信用了,只是这个信用非常高,你可以取钱也是可以交易的,一但银行破产,它就不是真钱,信用毕竟是信用。


汤之铭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账务处理的角度来理解:

一、储户存钱的时候

当储户A把自己的1000元钱存入银行的时候,银行根据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现金 1000元; 贷:客户账户-A客户 1000元;

这就是说,银行在收到A客户现金的时候,银行自己的库存现金增加,客户的银行存款同时增加;

银行把资金入到客户的卡或折下后,把客户的卡或者存折交还给客户,完成了业务处理。客户在银行的账户里就多了刚才存的一笔钱,不会再动了。

二、储户取钱的时候

假设储户B到银行来取钱100元,则会计分录为:

借:客户账户-B客户 100元; 贷:现金 100元。

这就是说,客户自己的账户内资金减少了100元,银行的库存现金也同时减少100元。

我们从上面的两组会计分录来看,A和B之间有关联吗?

是没有关联的,毫无联系,对吧?因为这是两组不同的业务。

三、给储户放贷款的时候

银行给储户C放贷款的时候,会计分录为:

借:贷款 200元;贷:客户账户-C客户 200元

也就是说,银行的贷款类科目和客户的账户同时增加200元。那么,这组分录和第一组分录的客户A有关系吗?同样也是没有关系的。

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储户的存款以及从同业拆入的资金,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具体的存贷款业务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并不是想像的一个人的存款存到了银行,被银行放贷款用掉了,存款人的帐户资金就减少了。


博文微金融


储户的钱被银行贷出去了,但为什么储户卡上的钱没有减少呢?

我看了很多回答,讲的很玄,实际道理很简单:因为储户相信银行。银行是靠信用经营的,银行告诉储户说,你存在我们银行的钱,你随时可以来取。于是储户就认为自己存在银行的钱是不会减少的。

实际上,银行是一定会把储户的钱贷款出去的,因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模式。所以银行吸收的存款从现金流角度看,一定是流出。

既然是流出,虽然银行从账面上看存款总数不变, 但是对于实际可用于兑付的现金来说,是减少的。这就是银行最怕客户挤兑的原因。由于所有储户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取出所有存款,因此银行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差,保持其兑付能力。一旦所有客户同时要求取款,银行的贷款又不可能随时收回,立刻就会出现兑付危机。

希望我的解释能让大家满意。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寒潭


  阁下对资金的运作有个误区,银行卡上的数字并不代表真正的货币。金融里的所有产品都是一样,钱只有流通起来钱才能生钱,没有流通就如同把钱埋在地里,是不能钱生钱产生利息的。

  储蓄里的余额它只是一种记录,而钱实际上是给银行放贷出去了。

这就好如你把一百块钱借给我,我给你写张欠条,欠条给你,你就能每天看到数字,但那一百块钱我拿去干了什么你是不知道的。

  银行就是写欠条的方式给你记个数字,而钱真正用到什么地方你是不知道了,但又是因为很多人存入有很多的钱,它可以放贷一部分出去,留一部分以备人们随时取出。



  不仅是银行,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同理,就像余额宝,它属于货币基金,投资标的是短期货币工具,它的钱是要存入银行,或者买国债等等操作的。而又是因为其保存有大量的现金流,比如一百块钱留下十块钱以备人们随时赎回取出。

  当然,股票它也是个数额,要变现卖出必须要有人买,没人买那就是个鸭蛋,没有人或机构会为此担保。像股票融资的钱最终是流到上市企业中去的,而上市企业将其投资于实体经济,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

  总而言之,储户上存款它只是个记录,并不是说银行帮你存着不动。如果是要求开个保险柜,那么不是银行付给你利息,而是你要付银行相应的保管费了。

  关注“三人聚众”,掌握更多财经知识,有什么问题可以下方评论留言哦——三人行,必有我师。难道不点个赞???


三人聚众


其实是“少了”,但是你感觉不到,因为不涉及到现金。

我换个问题问你,为什么银行会要求取款五万以上要提前打招呼,当天不能想取多少取多少,这些钱不是你的吗,不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吗。

因为是这样的,打个比方说有100个人每个人存10万一共是1000万存款,但银行不可能每天都准备1000万现金等着客户随时来取,一般小一点的网点也就不超过50万的库存,遇到大额取款要提前向上级机构调拨。

所以呢,你的存款并不是以现金的形式存放在银行,而是“帐”上,银行可以把它存放在上级机构,也可能向外发放贷款,只有当你取现金时,才能真正感觉的钱“少”了。

这有点像说,为什么信用卡容易造成过度消费呢,因为本来如果是现金,你会实实在在感觉的有钱还是没钱,没钱就买不了,但是信用卡可以透支,先消费后还款,你刷卡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你有米有钱,反正都能刷得出去,往往就过度消费,成了卡奴。

所以,银行“用”你的钱去发放贷款,并不是真的把钱从你的账户上转出,而是给你存款记账,然后资金调转,用来赚取利息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