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承擔中國書畫傳承發展使命的書畫家,不妨換個思路

疫情來勢洶洶,全國人民緊急動員,正如國歌中唱到的“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雖然沒有硝煙,但疫情的兇險程度不亞於外敵入侵。

疫情之後,承擔中國書畫傳承發展使命的書畫家,不妨換個思路

北京文人書畫院特別書畫展

作為“用作品鼓舞人心”的藝術家,在本次戰“疫”中,除了捐錢捐物外,還創作了大量的優秀戰疫作品,為我們的逆行英雄、第一線工作人員及全國人民加油鼓勁。在宣傳英雄人物的同時,也用藝術的手法溫暖了人心。

在本次藝術家獻禮作品大匯展的時期,相比於獨立作戰的藝術家而言,各機構成了組織、發佈的主力軍,將藝術家的作品集中展示出來,既有號召力,又有規模,更有品質,也讓很多的藝術家脫穎而出。如北京文人書畫院的徵稿,短短十五天時間,收到各類稿件五百多幅,徵稿結束後仍有很多藝術家投稿,有不少的優秀藝術家已進入書畫院的優質藝術家人才庫,後期將給予政策、資源等扶持。

疫情之後,承擔中國書畫傳承發展使命的書畫家,不妨換個思路

北京文人書畫院徵稿優秀作品展示列表

當然,很多藝術家也用各自的渠道表達與展示著對抗疫英雄的敬意,但基本淹沒在機構發佈的海洋裡。

因此,小編個人的看法是,在這樣一個各行各業都在抱團發展的時代,所有的文藝工作者應該摒棄門戶之見,不妨也換個思路。俗話說,人以類聚,想要我們的書畫藝術長遠的發展下去,何不也抱團成長呢?從事創作的,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使技藝更加精湛;從事傳播經紀工作的,多簽些不同種類的藝術家,何必去低三下四的捧那麼幾個人?人的交往,總得有個屬於自己的圈子,才能發展的更好。

現在的一些案例證明,未來文化藝術的發展,是不可能再以“醜”搏出位的了。今天,你尚能用注射器、用人體器官等招數引來一片罵聲,未來的這些類似行徑,你連罵聲都招不來,政府一定會出臺相關行業規範辦法。因此,建議所有的文藝工作者,有單位的力求穩定,沒有單位的閒雲野鶴們,能掛上一個單位最好。有單位,可以享受到大量的資源與人脈,你只需要認真學習創作即可,也許一時沒有進展,但終有出頭之日。

其實,加入一個機構,未必非得是書協、美協、文聯這樣的才行,這樣的機構一是門檻高,二是資源未必能為你所用,選擇一些綜合性的中型書畫院也很不錯(機構太小,資源太少)。比如小編所在的北京文人書畫院,在本次疫情期間就研究制定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方案,試推出了“藝術家加速營”活動,目前已以開始試運作。未來,在方案進一步完善、操作進一步嫻熟之後,會覆蓋到所有院士、理事、館員與研究員,使加入我們的藝術家都能享受到“加速”紅利。

疫情之後,承擔中國書畫傳承發展使命的書畫家,不妨換個思路

目前只針對部分長期兼職的院士試點開展

疫情還沒過去,在看到國際洶洶的病例增長時的無助與無奈時,我們,作為中國人,的確是幸運與幸福的。同時作為藝術家,我們有義務將中國人的這種幸運與幸福用作品展示出來。為了更好的創作與展示中華文化,我們需要抱團,這也是未來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