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寫:孔子傳

孔子傳

學而寫:孔子傳


孔子者,名丘,仲尼為字也,魯國陬邑人。

三歲父沒,十五志學,十室之邑未如丘之好學焉,就有道而正焉。十七喪母,十九娶妻亓官氏,生兒育女,始為委吏,多能鄙事。溫良恭儉讓之。

三十而立,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由是之,廣收門徒也,有教無類,誨人不倦,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魯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問禮老聃,問樂於萇弘。

昭公二十六年,時三十六歲,適齊,聞韶之美,三月不知肉味。在齊,齊景公問政,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贊,欲以尼溪田封賞,晏子止。

昭公二十七年,齊大夫欲害孔子,子返魯。

昭公三十年,孔子四十而不惑。

魯定公六年,孔子四十八歲。季氏陽虎陪臣執國政,擅權日重。孔子主張無道則隱而不仕,故退而修詩書禮樂,授業弟子彌眾,聲譽日隆。陽虎欲巴結孔子,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往而遇諸塗。陽虎曰: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子諾而將仕。

魯定公八年,五十而知天命。又一年,五十一而為中都宰,治汶上百廢俱興,樂業繁盛,路不拾遺,男忠女貞。

定公十年,孔子政績卓顯,連續三年,官升小司空,至大司寇,攝相事。尊五美,屏四惡,夾谷會盟智勇雙全正顏色,收復失地挫齊國。

定公十二年,季氏三家者以《雍》徹。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欲削三桓、墮三都,然終失於孟孫氏而廢止。

定公十三年,孔子五十五歲。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時禮崩樂壞,觚也不觚,人若不仁,如禮何?如樂何?子攜高足門生,自此周遊列國十四年,夢復周禮。居衛十月,往陳,經匡蒲被圍,復返衛。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孔子去衛西行,過曹至宋,由鄭至陳,屢屢若喪家之犬。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魯哀公三年,孔子六十而耳順。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歲,困於陳蔡,轉往楚,又四度返衛。時衛出公主政,子路任蒲邑宰。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無倦。

哀公十年,孔子居衛四年,六十七歲,髮妻亓官氏沒。

魯哀公十一年,季康子差冉有迎孔子回魯,時六十八歲。

哀公十二年,孔子六十九歲,餘心從政而不被用,專心從教;韋編三絕,以序周易,編撰《春秋》。時年其子孔鯉卒。

哀公十三年,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顏回卒,子曰:天喪予!

哀公十四年,陳桓弒齊簡公,孔子以從大夫之後告之哀公及三桓,欲伐陳桓未果。是年哀公捕獲麒麟,子嘆鳳泣麟,曰:吾道窮矣。

魯哀公十五年,衛國政變,弟子仲由結櫻正冠就義,卻終未得好死。孔子聞知心痛,不再食肉醬。

哀公十六年,孔子七十三歲,臥病在床,思盼子貢。歌曰: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不愈而終卒,葬於魯城北,曲阜北郊泗水旁。子貢守墓六年。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後世頌孔子生民未有,儒家開山鼻祖,承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