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谈及“不败军神”,很多人会认为是白起、韩信、李靖、岳飞等人,然而从史书上来看,明确记载一生不败的军神,却唯有此人!

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吴起是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有两样东西名气很大,即:“吴起变法”和《吴子兵法》。他曾创立中国第一支精锐部队,历史带兵打仗从无不败绩,曾5万大败55万秦兵!

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然而这样一位军神吴起为何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资治通鉴》周安王 姬骄 十五年(公元前387年)

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贱子也,必辞,则子之计中矣。”

公叔从之,吴起果辞公主。魏武侯疑之而未信,起惧诛,遂奔楚。

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译文:吴起在魏国变法久了,很有成绩。魏相公叔痤的夫人是公主,他开始害怕被吴起取而代之了。

某幕僚对公叔痤说:“搞吴起容易。他确有能力,但自视甚高,受不了委屈,刚则易折。咱们可以盘盘他,您可以先跟魏武侯说:‘吴起是个人才,但咱魏国庙小,恐怕吴起这尊大神无意久留,您不如招他为驸马’。如果吴起没久留魏国的打算,肯定会拒绝赐婚,那样的话您就要早做打算了,绝不能让吴起为别国所用。”

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同时这幕僚又对公叔痤说:“建议王上给吴起赐婚前,您先邀请吴起到府上赴宴,在宴会上交代夫人尽情的折辱您,吴起见识到了公主的刁蛮,必定会认为魏侯家的家教很差,也许会婉言拒绝王上的赐婚,到时候他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公叔痤听从了幕僚的建议,吴起果然拒绝了魏王的赐婚。魏武侯开始怀疑吴起的忠心,但还不愿意完全相信,一时没有下定决心要处理吴起。 但吴起回府之后缓过神来,越想越害怕,觉得魏武侯已经动了杀心,于是连夜逃到楚国去了。

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幕僚手段的高明之处:

1.无副作用,万一计划没有成功,不会对实施者造成任何反噬。

2.没有破绽,整个流程行云流水,没有任何反常,无法唤醒人的警惕性。

丞相邀请官员是很常见的事情,皇亲国戚向君主做一个善意提醒也是理直气壮。而阴谋却包裹在这两件寻常事情中。

公叔痤并没有欺骗任何人,利用的是信息不对称。魏王和吴起不知道这两件事,是感受不到阴谋的影子的。

这就是檀道济三十六计里,开篇就点明的:“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谋要隐藏在最常见的事情中,才容易得逞。

3.稳赚不亏,万一吴起真娶了公主,有朝一日,吴起凌驾于公叔痤之上。请吴起吃饭是主动示好,提议嫁公主更是向吴起示好。在吴起眼里公叔痤还是个厚道人,要是吴起真当了丞相,到时候公叔痤也不至于成为吴起心里的敌人。

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惜哉吴起,英雄不识权变,败于竖子之手,不亦悲乎?

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吴起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职场上,若要向领导报告某个人的心态问题,空口无凭,还需要设计一个实验去帮领导验证这一心态。

另一面,诱导对方做出特定的行为来迎合那个实验,确证先前的心态猜想,毁谮工作宣告完成。

曾以5万大败55万秦兵的“军神吴起”为何最终会败在竖子之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