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何成为苏德战争的起爆器,东扩与西进的较量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何成为苏德战争的起爆器,东扩与西进的较量

翻开二战苏德战争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当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后,德军即迅速闪击波兰并对英法展开进攻,而苏联不仅参与了对波兰的瓜分,还对德国的势力范围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三国提出领土要求。结果是,德国草草结束西线战事以防后院着火,而苏联轻松获得波罗的海三国加盟而放松了对德国入侵的防备。

  实际上,苏德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暗中布局,都把对方当作潜在对手。那么,苏德既然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为何害怕苏军西进,苏联又为何害怕德军东扩呢?实际上这个条约不仅没有起到制约作用,相反,还为双方对外扩张打开了方便之门。从一定程度上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起爆器,还成为双方公开较量的烟幕弹。

德国闪击波兰前的欧洲乱象,用四个字形容:隔岸观火

  1933年,德国元首上台,欧洲时局迅速发生改变。先是英法一系列的绥靖政策出台,后是德国一系列试探性扩张政策得逞。1938年,英法苏传统欧洲大国开始感到情况不对头,准备对德国实施一些约束。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何成为苏德战争的起爆器,东扩与西进的较量

  由于第三帝国用五年多的时间迅速将军备重新武装了起来,又与意日缔结轴心国战略伙伴,扩张野心昭然若揭。而此时的英法由于受一战后民众厌战情绪影响,政府基本处于放之任之状态,致使德国求战意识浓厚,尤其是元首重振德国经济获得了民众支持,从而奠定了他调整国策的民意基础。

  当德国意欲扩张并向外展示肌肉时,苏联斯大林也感觉后背发凉,因为从十月革命走来的新生苏联,正在经历1938年的军队调整改革和经济复杂的关键时期,而远在西伯利亚的日本关东军借机又与苏军展开边境作战,斯大林想借英法之手,将德国的崛起之路封死,既解了德国东扩之危,又缓解了本国两线作战的战争危机。

  当苏联主动找到英法商量建立英法苏波四国联盟时,英法却以种种理由予以搪塞,后又由于波兰不愿意与苏联为伍拒绝,斯大林的一片好心付诸东流。而实际上,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前,德国已经与英法苏波四国都签订了一系列的贸易和友好条约,客观上已经阻隔了相互间的联盟渠道,又由于英法对苏联的偏见,致使这一时期,德国渔翁得利,欧洲各国在各自为战、隔岸观火,不仅没有制约德国的崛起,相反,还给德国崛起创造了条件。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何成为苏德战争的起爆器,东扩与西进的较量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个要里一个要面,用四个字形容:各取所需

  有人认为,苏德不签订这个条约,苏联会不会拿到波罗的海三国?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机会不会那么容易找到。苏德签订条约是有前提的。

  首先,英法与德慕尼黑秘密会晤促使德国与波兰轻松占领捷克,这给了苏联当头一棒。斯大林想缔结四国联盟,英法波不干,暗地里却与德国出卖了捷克,对苏联来说,这是德国东扩又向前进了一步。

  其次,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是有条件的。原来,斯大林答应与德国合作,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西欧归德国,东欧归苏联。这样的好处,德国可以放心地先占领波兰,然后再进攻英法,最后向东扩展。而苏联也借机占领波兰东欧那部分,还可以对罗马尼亚及波罗的海提出领土要求,这是个双方各取所需的妥协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何成为苏德战争的起爆器,东扩与西进的较量

  再次,苏德条约包含危机,德国占领波兰向苏联更近一步,苏联打赢芬兰收服波罗的海三国,边境又向西延伸一段,这是明目张胆地向战争发展。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苏德条约的划分势力范围,苏德双方还敢不敢这么肆无忌惮地对外扩张呢?就算是有些领土存在争议,但也是双方通过武力威胁得来的,从这点上看,苏德在战争初期都应该各打五十大板。

德国进攻英法时,为何虎头蛇尾?而同期苏联也没闲着,为何抓紧抄德国后路?也是四个字:心照不宣

  1939年9月1日,苏德在心照不宣中占领波兰,年底苏联又按照势力划分范围发起苏芬冬季战争。虽然英法在德国闪击波兰后名义上对德宣战,而实际上并没太多实质性举动,英法对德作战被称为奇怪的战争,直到1940年的夏天,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才有实质上的接触。

  但是,德国占领法国后发起对英伦三岛的空袭战斗,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为什么德国发起的海狮计划最终虎头蛇尾呢?因为苏联也没闲着。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何成为苏德战争的起爆器,东扩与西进的较量

  由于元首自从签订苏德友好条约后,心里一直想着如何向东扩张的事,这是他向往已久也是毕生的愿望,对于德国来说,只有向东扩展才有生存空间。但他在占领法国与英缠斗时,德国的后院却发生了战事,虽然苏联是按照苏德条约做事,但元首还是放心不下。

  1940年5月,苏军突然对罗马尼亚的萨拉比亚提出领土要求,除此之外,还向罗马尼亚提出归还布科维那,因为这两个地方一战前都是俄国的,按苏联的说法,这是物归原主。可对于德国来说,罗马尼亚是它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一旦罗马尼亚境内的油田被苏军拿走,别说发动苏德战争,就是时下的英法战争都很难维持下去。

   最终在德国妥协下,虽然保住了罗马尼亚的油田,但随后苏联迅速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归版图,就让元首坐不住了。这说明苏联的边境向西拓展了上千几百公里。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德国也发现当初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多么的愚蠢,虽然德国获得了短暂的没有被苏联夹击的风险,却也让苏联轻而易举获得了大片的前沿缓冲地带,这无形中也加速了德国向东扩张的进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何成为苏德战争的起爆器,东扩与西进的较量

  也是从这时候起,德军开始向苏联派出空中侦察机,又采取欺骗手段开始向苏德边境部署进攻部队,向苏联边境铺设的铁路也在悄悄逼近。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个幌子,德国拿它作挡箭牌进攻英法的同时,实际上却在做着进攻苏联的准备;而苏联同样拿它作掩护,实际上也在做着西进的努力,只不过,元首的野心要比斯大林的大,德军的进攻速度要比苏军的快,同样都在做着两手准备,只是德军的准备是孤注一掷罢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实录》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