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漢族等詞彙都來源於漢朝,那“漢”國號是怎麼來的呢

漢朝是繼秦朝後出現的又一個大一統的帝國,漢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民族融合得到空前發展,對外交流十分頻繁,為中華文明能夠延續百世、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漢朝歷經400多年,時至今日,漢朝的影響依然廣泛存在,比如我們經常說的漢語、漢字、漢族等詞彙都來源於“漢”國號。那麼,這個“漢”國號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漢朝的興衰成敗又能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漢語、漢字、漢族等詞彙都來源於漢朝,那“漢”國號是怎麼來的呢

沿用至今的“漢”國號

在中國的歷代國號當中,有很多國號都已經成為歷史,哪怕是宋元明清,今天都不再用了,但是“漢”國號仍然被沿用至今。“漢”這個字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中國人口最多的民族就稱為漢,漢民族就是從“漢”國號來的。“漢”這個字成為了現在社會生活中使用場合非常多、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個字,我們常說的漢人、漢字、漢服等,甚至國外把研究中國的學問都稱為漢學。對於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來說,“漢”可以說是最鮮明的標誌、最有代表的符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漢語、漢字、漢族等詞彙都來源於漢朝,那“漢”國號是怎麼來的呢

三句豪言壯語滅亡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建立秦朝,號稱始皇帝,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但是在短短十五年後就灰飛煙滅了。這裡面可以用三句豪言壯語加以概括:一句話是出身平民的陳勝說的,陳勝在大澤鄉起義的時候對兄弟們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二句話是劉邦說的,劉邦當時是秦朝的地方小吏,在看到了始皇帝出巡的壯觀場面後,不禁感慨道“大丈夫當如此也!”第三句話是楚國貴族之後項羽說的,他也是看到始皇帝出巡時盡享尊貴的樣子,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通過這三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秦朝雖然統一了天下,但是天下卻不太平,苛捐雜稅、嚴刑峻法、殘暴統治的秦朝,正是在陳勝、項羽、劉邦等胸懷大志的人的反抗之下被推翻的。

漢語、漢字、漢族等詞彙都來源於漢朝,那“漢”國號是怎麼來的呢

漢朝建立源於兩次違約

說起來有點尷尬,漢朝的建立,竟然是因為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兩次違約。因為這兩次違約,先出現了漢王國,後出現了漢帝國。我們說第一次違約是項羽對劉邦違約,因為這次違約出現了漢王國。起因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在群雄反秦過程中,楚懷王與各諸侯約定誰先攻進秦咸陽就封誰為關中王,結果劉邦先項羽一步攻進了咸陽城。在公元206年二月,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卻將劉邦封為漢王,封地漢中,這是“漢”國號正式出現的時間。本來答應的豐碩富饒的關中之地變成了貧瘠閉塞的漢中,而且還在周圍分封了四個諸侯王挾制自己,這使得劉邦與項羽的矛盾激化。

第二次違約是劉邦對項羽違約,因為這次違約出現了漢帝國,也就是“漢”成為了統一王朝的國號。劉邦在憤怒和無奈之中,到漢中做起了漢王,但是很快,劉邦就任命韓信為大將,不斷積蓄力量,暗度陳倉,迅速攻佔了關中。此後繼續向東發展,拉開了和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雙方打到了公元前203年,在彼此都有點疲憊的情況下,項羽提出和劉邦平分天下,以今天河南滎陽境內的鴻溝為界,以西為漢,以東歸楚。今天我們所知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就是這麼來的。鴻溝和約簽訂後,項羽就引兵東歸了,這個時候劉邦向項羽學習,單方面撕毀條約,對項羽發起進攻。最後垓下被圍、四面楚歌,項羽自刎烏江。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即皇帝位,定國號為漢,統一的漢帝國正式建立。

漢語、漢字、漢族等詞彙都來源於漢朝,那“漢”國號是怎麼來的呢

“漢”國號的特殊寓意

起初劉邦是不願意到漢中去做漢王的,蕭何用了一句話來勸說劉邦,那就是“語曰天漢,其稱甚美。”意思就是不是有“天漢”的說法嗎?這個一個多麼好的名稱啊!劉邦這才到漢中做了漢王。那麼“天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涉及到古代的天文知識,不論是先秦時期的古語,還是秦漢時期的流行語,都是把天上的銀河稱為“漢”。再加上當時流經漢中的漢水是由西北流向東南的,而天上的銀河也是由西北向東南的,這樣一提到“漢”就會自然聯想到天。所以我們說“漢”是上合天文之天象,中符人事之“休美”,下應地理之漢中這樣一個名號。那麼蕭何用“天漢”來勸說劉邦起到了關鍵作用,劉邦覺得這個名字好,於是在劉邦得天下後就順理成章的將“漢”作為帝國的國號。

漢語、漢字、漢族等詞彙都來源於漢朝,那“漢”國號是怎麼來的呢

“漢”國號的使用情況

“漢”國號的使用時間,從出現作為劉邦的王國之號使用了5年(公元前206年—前202年),作為統一王朝的帝國國號使用了210年(公元前202年—8年)。到了公元8年,王莽篡漢,建立了國號為“新”的王朝,但存在時間很短。隨後劉邦的九世孫劉秀重建漢朝使用了195年(公元25年—220年),再到後來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再建的漢朝使用了42年(公元221年—263年)。那麼為了區別這三個漢,史書上的叫法是不一樣的,分別稱為前漢、後漢、季漢;或者西漢、東漢、蜀漢。這三個漢加在一起使用的時間是450多年,那麼這個“漢”得有多麼大的影響力,所以“漢”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國號之一。

漢語、漢字、漢族等詞彙都來源於漢朝,那“漢”國號是怎麼來的呢

“漢”國號對後世的影響

“漢”為後來許多的漢族和非漢族的建國者所沿襲,也就是說後來很多建立國家的人所用的國號都是“漢”。比方說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劉淵、李壽;五代十國時期的劉知遠、王建、劉崇、劉龑;還有元末的陳友諒,他們都用“漢”這個國號,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表明自己所建立的國家的正統性。而對於今天來說更具現實意義的是,沿襲“漢”國號的劉淵是匈奴族,劉知遠和劉崇都是沙陀族,這些非漢民族沿襲“漢”國號,表明一點,那就是這些民族想要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就必須認可、接納甚至融入到漢民族的文化和歷史體系當中,也就是“漢化”。

“漢”成為域外有關中國的一種習慣稱謂,也就是外國人給我們國家起的名字。中國自古以來改朝換代太多了,外國人怎麼可能記得住,我們自己都記不全呢。那麼外國人都是怎麼稱呼我們國家的呢?有的是以代表性的國號比如說漢、唐;還有的是以代表性的名號,比如稱中國為中華;再有就是乾脆給我們國家再起個名字,比如說賽里斯、桃花石等。古代的外國人就用“漢”來稱呼漢朝乃至漢朝以後的中國,比如日本就稱中國為漢土,日、朝、韓稱中國文字為漢字。這些都是域外的一種稱謂。

“漢”演化為此後直到現在漢族的族稱。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漢族的族稱有過變化,秦漢之前叫諸夏或者華夏,在經歷了兩漢400多年的統治時期後,到了魏晉時期,“漢”一族稱才逐漸取代了諸夏和華夏。那麼漢族這個稱呼從魏晉以後,一直沿用至今而不改,今天我們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自稱漢人、漢族。我們說,人不能沒名,國不可無號,作為中國人,作為漢族,也應該直到“漢”國號和漢族稱的來源及其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