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位中国通

有史记载,中西文化交流很早就开始了。公元前343年、329年,亚历山大东征进行世界历史上最长距离的行军。从希腊一直打到当时的中亚突厥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帝国,并鼓励欧亚人通婚,把欧洲希腊的文化带到亚洲,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事件。

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起于西汉都城长安,最远到达了犁轩(今天埃及亚历山大港,附属罗马)。公元73年,东汉的班超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这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

马可·波罗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位中国通


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的海上丝路,也称陶瓷之路,因明中叶海禁而迅速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等。主要分三大航线:东洋航线至朝鲜、日本;南洋航线至东南亚诸国;西洋航线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郑和下西洋可谓千古传诵。郑和率两百多艘海船、2.7万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向往中国的文明与繁荣,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中国,旅居元朝长达17年之久,并在元朝朝廷中担任官职。回国后,他口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传播中国与东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马可·波罗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位中国通


《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影响的确十分深远,马可·波罗也的确是以有此书而闻名世界和载入史册,这本书的历史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马可·波罗不但是中世纪伟大的旅行家,他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历史功绩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

马可·波罗(1254—1324)诞生在威尼斯商人家里。当时水城威尼斯是个大公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它参加了十字军第四次东征,占领了康斯坦布尔,征服了热那亚,攫取了地中海、爱琴海、里海及亚得里亚海的霸权,随着军事上的辉煌战果以及地理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威尼斯竟执了欧亚贸易的牛耳。

威尼斯水清湖秀,舟楫穿梭,一派繁华昌盛景象。在桅樯林立的巷口,外国水手讲叙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有关东方中国的故乡,吸引着一位少年, 他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旅行家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位中国通


当时元朝先后征服高丽、东北、西藏、印度支那,远征至中亚细亚、土耳其、阿富汗及匈牙利。其后,西方人已从敌视中国转变到结盟为友,公元1245年教皇派遣意大利教士约翰前往中国,1251年法国皇帝路易斯授命教士威廉前去远东,但是他们都没有踏入中国领土。

1253年,马可·波罗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窦·波罗奔赴东方与中国人进行贸易。他们远航到伊斯坦布尔,后又扬帆到克里米亚,从那里又骑马前往波斯。就在回家途中,正遇金帐汗国与波斯帝国之间爆发战争,切断了他们的回路。这样,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亚布哈拉,停留了三年。

巧遇返回中国经此的使者,随同一齐来到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附近)。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们,以礼相待,并认真询问了有关罗马皇帝及其他欧洲诸国皇帝的情况。同时还了解教会的情况。在他们临别时,请他们捎信给教皇,希望能有一百个传教士来中国。


马可·波罗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位中国通


经过三年的旅程,他们才于1269年到威尼斯,与家人团聚。因教皇已去世,新教皇未上任,他们焦急地度过两年后,1271年11月决心再次前往中国。这时,年仅十七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父踏上了寻求东方世界的神秘旅途。未走多远,当他们获悉皮阿森当选为教皇乔治五世,这才如释重负,欢喜若狂地马上赶到阿克日。乔治五世接到忽必烈的信件后,立刻让三教士一同去中国。在途中胆怯的教士误信了亚美尼亚发生战争的谣言,返回了阿克日,让这次交流不幸中断。

而马可·波罗跟随着父亲和叔父,从地中海东岸阿城出发,一路跋山涉水,不辞辛劳,花了近四年的时间,经叙利亚和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来东方,终于1274年5月至上都,见到了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特别喜欢这个来自西方的青年。马可·波罗从1275至1292年在中国17年里,深受忽必烈的器重,并身负各种使命走遍了各地,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国。他的足迹还涉及到越南、缅甸、爪哇等地,考察风俗民情、物产状况,向大汗报告。


马可·波罗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位中国通


他还担任过扬州总督,在任职的三年间,他管理二十四个县,治理有方深受爱戴。他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皇宫里有个著名的画师,是唐太宗的后代,擅长画马和松树;马可·波罗很喜欢养马,曾写一篇文章赞美山西白种马。后来这篇文章与画师的《八骏马》图画并挂在忽必烈元祖宫廷内。

马可·波罗也常被召进宫去,讲述欧洲各国的历史和现状。他一直受到大汗忽必烈的重视。后因波斯汗阿鲁浑遣使向元室求婚,马可·波罗奉命护公主出嫁。于1292年初离中国,从福建泉城出发。从海上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

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了威尼斯,他向大公呈献了毛领、身剑、印度织锦以及他的手稿《蒙古帝国奇闻录》,而且把忽必烈的礼品——一只戒指转交给他。1298年为夺取海洋霸权与热那亚舰队在海上交锋,身为战舰指挥的马可·波罗不幸被俘。

在狱中他结识了一位通晓法文的比萨作家鲁恩梯谦。后来由马可·波罗口述,作家笔录,把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马可·波罗游记》,全书分四部分:

一、记述了沿途所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

二、记载了元朝初年的政事、战争和大汗朝廷、宫殿、节庆、游猎以及中国各地名城的繁茂景况;

三、介绍了中国邻近国家日本、缅甸、越南、老挝、暹罗、爪哇、苏门答腊、印度等情况;四、讲述了蒙古诸汗国之间的战争和俄罗斯概况。

马可·波罗是中西交通史上最早的海陆兼程旅行家。他的著作,在世界史、亚洲史、中西交通史、中意关系史和地理学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这对于沟通欧亚文化,以至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风貌,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闭封自守的,一种文化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今天的世界在急剧的缩小,人类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汇,将融合为人了共同的文明。让我们纪念马可·波罗,继续共同携手推动世界文化向前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